趙悅 陽琴
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的白居易,曾任忠州(今重慶忠縣)刺史。盡管白居易在忠州任期不到兩年,但政德遍澤忠州,留下眾多經(jīng)典詩詞,可謂“兩年忠州吏,百首盛唐詩”。
明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忠州官員馬易從倡議建祠祭祀,主持修建白公祠。自竣工之日起,白公祠就成為忠縣名勝之地。
其后300余年,白公祠歷經(jīng)動蕩和繁華,就像經(jīng)歷了一場場夢境。
時光輾轉(zhuǎn)之間,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已經(jīng)過半。
就像從夢境里猛然驚醒,如今的白公祠所面對的,已是迥然不同的現(xiàn)實。
一簾幽“夢”
詩人白居易踏上忠州的土地時,夜幕已沉沉覆蓋群山。
那是公元818年,白居易被貶任忠州刺史。
“好在天涯李使君,江頭相見日黃昏。吏人生梗都如鹿, 市井疏蕪只抵村……”這是他初到忠州的第一印象。
“昔游秦雍間,今落巴蠻中,昔為意氣郎,今作寂寥翁”,詩人筆下的詩句戛然收尾,眼前的荒蕪和心里的憂傷都化作暗夜里的嗟嘆。
2015年8月20日,臨江而建的白公祠,不時迎來稀稀拉拉的游客。
白居易在忠州任職時的住所,就在白公祠門外的廣場上。
今天,這里聳立著一排由漢磚砌成的忠縣歷史文化墻,兩旁分別配有四扇精美木雕。
走進白公祠,一尊白居易銅像立于桂花樹下。銅像背后,陳列著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的丁房闕與無銘闕,以及國家一級文物烏陽闕的復制品。
彼時的白公祠,被作為忠縣文物局的辦公室與庫房,堆滿了各個時期、不同類型的老物什。僅有入口處白居易的那尊半身銅像,還在提醒人們:這里的“業(yè)主”姓“白”。
正因為這樣的“喧賓奪主”,縣文物局局長陳云華常常聽到這樣的揶揄:“專門帶孩子來看看白公祠,逛了一圈,連白居易的一首詩都沒找到,沒看頭!”
每當這時,陳云華心里就涌出百般無奈。
一個問題也由此縈繞在陳云華和同事們心頭?!巴瑸椤讏@’,為何忠縣的白公祠沒有洛陽白園的吸引力?”陳云華說。
在今人尋“白公”而不得的嘆息聲中,白公祠漸漸暗淡。
直到2015年,縣委、縣政府決心要讓白公祠重現(xiàn)光彩——讓白公祠真正姓“白”。
“夢”醒時分
玉米、面粉、炊餅攤……白居易坐在民眾中間,挽袖攤餅——他正教忠州百姓制作“香山蜜餅”。
來此數(shù)月,白居易漸漸融入了忠州的生活,與民同樂。
白居易在此生活了20個月,鼓勵人們開山辟路、植樹造林、發(fā)展生產(chǎn)……堪稱好官。
其間,白居易在忠州也找到了情感寄托——忠州木蓮樹,并創(chuàng)作《木蓮樹圖詩并序》傳世。
解放后,白公祠的角色始終在變——軍隊營房、醫(yī)院、學?!钡?986年,在政協(xié)委員與文物保護專家的呼吁下,縣政府撥款3萬元重新修繕了白公祠。
2001年,忠縣文管所原辦公樓成為危房。
由于找不到辦公地點,文管所被迫從老縣城搬遷至白公祠。
從此,白園展廳成了文管所的辦公地點與文物庫房。
三峽工程建設(shè)過程中,不少搶救性發(fā)掘出來的文物,如漢闕、漢磚等,都被放到了白公祠。
“當時,由于文物用地不夠,就把白公祠當成了一個重要的集中展示平臺?!标愒迫A說。
由此,隨著白園“角色”越來越多,“白公”的身影也越來越模糊。
2015年10月8日,忠縣文物局集結(jié)權(quán)威機構(gòu)、本土文化人士、重點文博專家,啟動了白公祠提檔升級的項目。
項目的目標,就是要讓白公祠真正姓“白”。
“主要就是‘除雜’‘姓白’‘歸位’,從細節(jié)做起,恢復白公祠的文化底色?!标愒迫A說。
按照這個定位,一系列舉措相繼出臺。忠縣將原來的臨江長廊改建為“樂天詩廊”,摘錄白居易一生、尤其是在忠州創(chuàng)作的著名詩詞內(nèi)容,全面反映白居易從到忠州至離開忠州時的心路歷程。
“不要小看這些字句,每一首詩、每一個字我們都進行了嚴謹?shù)目季俊恳皇自姼鶕?jù)風格特點,請哪一位書法家、字體什么樣子,要上什么顏色……對白居易的‘粉絲’而言,這些雕刻于立柱上的詩詞,蘊藏了巨大的吸引力?!毙凶咴诘駶M了白公詩歌的紅色立柱之間,陳云華感慨著。
為讓整體風格、效果搭調(diào),忠縣文物局相繼啟動了一系列平臺建設(shè)。
“比如‘白公祠’這三個大字的字體顏色,我們和一些專家學者都猶豫了好久,最終才由原來的紅色換成現(xiàn)在的金色,為的就是體現(xiàn)出文化厚重感?!标愒迫A說。
此外,后人懷念白居易的詩詞,也被打造成花崗石紀念墻,懷遠亭、四賢亭等建筑也被重新修繕。曾經(jīng)作為文物庫房的幾個房間也被打造成3個展廳,以聲光電等新媒體技術(shù)展現(xiàn)白居易與忠州百姓一起制作香山蜜餅、種植花樹等生活場景,并配有詳細的圖文解說。
如此精心謀劃間,白公祠光華漸生。
白園“夢”回
公元820年,白居易被召回長安,拜尚書司門員外郎,結(jié)束了長達六年的貶謫生涯。
“服色恩光盡反初”“頭白喜拋黃草峽”,白居易思國報君,急于返京。
然而,對于白居易經(jīng)營了一年多的忠州城,他還是懷有深深的眷戀之情,在路上他感嘆道“二年留滯在江城,草樹禽魚盡有情”。
回到京城,令白居易魂牽夢繞的依舊是忠州,在睡夢中也會記得:“巴南城里游,覓花來渡口,尋寺到山頭,江色分明綠,猿聲依舊愁……”
在忠州的20個月里,白居易不僅勞民事、勸生產(chǎn),還過著愜意的園藝生活。他在城內(nèi)種木蓮樹、柳樹等,其中,木蓮樹則是他的心頭愛。他曾請人將木蓮畫成圖畫,配以詩文寄贈朝中親友。
“為還原這段園藝歲月,白公祠內(nèi)專門建起了一片木蓮林,上百株木蓮樹林立小路兩旁,行走其間,便能欣賞到刻在石壁上的《木蓮樹圖詩并序》等詩文?!笨h文物局負責人說。
在白園內(nèi),匯集了后人紀念白居易詩詞的醉吟閣已修繕完成,彰顯出“人醉高樓消塊壘,時吟大句動乾坤”的濃厚底蘊。
行至醉吟閣,吟詠著這些詩句,當年在樓上喝得酩酊大醉的白公身影,仿佛也依稀映入眼簾。
2016年6月28日,經(jīng)過升級擴容后的忠縣白公祠舉行了開園儀式,7月2日,以全新妝容正式對游客開放。
而目前開放的白公祠景區(qū),僅僅是一期工程——預計到2017年,以忠州博物館、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為核心的二期工程完工并將投入使用。
未來,以白公生態(tài)文化公園為核心的三期工程也即將啟動建設(shè)。
“三期工程以文化傳承、生態(tài)優(yōu)先、因地制宜、適度建設(shè)為原則,展示白居易文化、地方傳統(tǒng)民俗文化、休閑娛樂健身等文化功能,形成以白居易和白公祠的‘賢文化’為主題的城市綜合性文博景區(qū)?!笨h文物局負責人說。
“對白居易在忠縣的經(jīng)歷,很多人并不熟悉?!标愒迫A說,“而真正了解白居易的文人學者,行走在這里必將有深刻的體會和領(lǐng)悟?!?/p>
白居易離開忠州后寫下了《寄題忠州小樓桃花》等詩懷念忠州歲月,“長憶小樓風月夜,紅欄干上兩三枝”,對忠州的花情人意表達得淋漓盡致。
都說歲月流淌最愛暗中偷換,其實,它把該留下的,一直都留在那里,不曾挪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