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晨
我一生追求真、善、美,一生致力于美術教育事業(yè),一生艱苦創(chuàng)新。
——劉海粟
劉海粟(1896-1994),原名槃,又名九,字季芳。江蘇常州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名譽理事,第四屆上海市美術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第五、六、七、八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等。
在公眾的期待與關注下,劉海粟美術館新館重新開館迎客,成為上海文化的新地標?!霸賹憚⒑K凇笔钦介_館后的第一個展覽,大廳前佇立了一個接近兩層高的裝置藝術,經(jīng)上海劉海粟美術館的館長朱剛先生介紹,這是劉老“十上黃山”,堅持寫生創(chuàng)作的一種毅力的象征詮釋。
新館內的建筑格局分為6層:地上4層,共設有6個展廳,利用高科技陳設了劉海粟的油畫與國畫原作、老照片,以及珍貴的文獻史料;地下2層,有多功能廳、報告廳和藝術沙龍、圖書室,以及恒溫恒濕的畫庫和公共講座教室。據(jù)悉,建筑靈感是以劉海粟亦師亦友的黃山為創(chuàng)作源頭重新設計,這一設計榮獲上海市“白玉蘭”優(yōu)質工程獎,也因此被冠以“浦西最美美術館”。
十上黃山
劉海粟一生最愛黃山,許多繪畫作品和詩篇都來自黃山,“十上黃山”是他藝術歷程的重要標志。因此,借著新館開幕之際,重溫他對黃山用之不竭、取之不盡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體味黃山帶給劉海粟的無窮力量,頗為耐人尋味。劉海粟1918年秋第一次上黃山,那時他23歲。他此時已名聲大震,美專創(chuàng)辦已6年多,步入正軌,因喜歡黃山,進而再一次領略了黃山的秀美。第三次是在他1935年旅歐歸來,學習了歐洲的世界名畫,加之前兩次的美好印象,三上黃山后,他開始用油畫寫生來施展旅歐所學。20世紀40年代,當時戰(zhàn)爭密集,只有在劉海粟的一篇回憶錄里說過曾創(chuàng)作了一幅四尺宣紙的《夢筆生花》,如今畫上只留下焚燒后的一棵殘松,十分可惜。
1954年,劉海粟六月初夏六上黃山,臨行前還請錢瘦鐵刻了一方“黃山是我?guī)煛钡挠≌?,準備第六次登臨黃山而用的。那時的黃山,云谷寺一帶沒有修公路,劉老是靠步行走訪了清涼臺、始信峰、光明頂和玉屏樓觀景寫生。他在給當時的《新華日報》撰文中說:“在黃山經(jīng)常是在旭日初升或朝霧未散之時,就起身出外寫生,有時跑上五里或十里,奇峰峭壁。不論風雨烈日中,我是每天都進行工作。”足見其對繪畫的毅力與熱愛。其后出版《劉海粟黃山紀游》的自序里也有類似對黃山熱愛的表述:“六上黃山畫了大量黃山寫生油畫、國畫,有潑墨、有潑彩、有白描……通過我的心靈深處,表達我對黃山深厚的感情。入黃山又出黃山,我的黃山畫中有許多自己的影子?!?8歲的他,因為無俗務纏身,許多精品之作誕生于此時間段,油畫、國畫皆豐富,藝術水平也相當之高,實乃藝術之幸事。
海老最后一次登上黃山寫生,是在1988年。此時他已是93歲的老人,暮色蒼茫。百歲生日時,他曾興奮地說:“一百歲重新開始,還要十一次上黃山?!?0年間十次登臨黃山,劉海粟留下了精彩的寫生作品,并提出了對黃山創(chuàng)作的理論闡述《黃山談藝錄》,他與黃山可謂是“相看兩不厭”。
寫生風波
1917年開始,劉海粟因為倡導人體模特兒寫生,從男子人體開始,到1920年雇傭女子模特寫生,這在中國社會一時掀起軒然大波,他一路與閘北議會議員姜懷素、上海縣知事危道豐和軍閥孫傳芳等論戰(zhàn)。如果說“五四”新文化運動對人體寫生事件的意義是劃時代的,那么劉海粟是在中國傳播先進藝術教育的第一人。他讓中國禮制與現(xiàn)代教育在爭議與前進中并存,這是落后與先進的一種對立與抗衡,想要打破傳統(tǒng)觀念除了不畏強權,也要有強大的信心與精神支撐。這場模特兒風波,似乎也成了中國現(xiàn)代美術史中一段著名的公案。
藝海藏珠
“藝海藏珠”是劉海粟93歲時寫的四字橫幅。館長朱剛先生說,這是劉海粟先生對畢生所珍藏古畫的凝結。他在收藏初期,曾賣過一幅十分珍愛的古畫,因當時經(jīng)濟狀況無奈賣畫,最后臨摹了此畫才將其賣出。劉先生是愛畫之人,懂畫之人,之后的收藏也就只收不出了。
說起他的第一件重要收藏始于1919年,收了關仝的《溪山幽居圖》,起先因為不知此畫真假,存在異議。他找了很多專家來鑒賞此畫,都不敢確定。直到他有一次發(fā)現(xiàn)了畫中所隱藏的關仝二字,才確定這是關仝的真跡。如此拍案驚奇的收畫鑒畫,讓他對中國古畫的欣賞一觸即發(fā)。他的最后一件收藏止于1957年,藏的是金代李早的《回部會盟圖》??傮w來說,劉海粟的古畫收藏以清代作品最多、最全,計有136件近200幅,其中有中國古代書畫的代表“四王”,吳、惲、清四僧,揚州八怪,海上畫派等部分藏品。
劉海粟晚年與全家決定,將所有的古畫收藏和個人創(chuàng)作,共計971件全部捐獻給國家,其中有913件保存在上海。他的第三任夫人夏伊喬在劉海粟去世的當天,就捐贈的事情當著市里領導的面說了“政府不變,我也不變”。話雖短,意味深長。1994年11月29日,在衡山賓館舉行了捐贈儀式。就這樣,劉海粟一生的心血交給了國家,與此同時上海開始籌備建立上海劉海粟美術館。
劉海粟除了繪畫,平日也喜詩句抒發(fā)情感,他的愛國之心賦予詩句中:“一輪獨愛騰天鏡,中有彤彤報國心”,給走完百歲藝術生涯的自己,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