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方面,也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本文以預算內生均教育經費為例,說明貴州省基本公共教育的發(fā)展不均等現(xiàn)狀,并給出相關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基本公共教育 均等化 變異系數(shù)
一、引言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開發(fā)人力資源的根本途徑,關系著貴州的未來和希望,關系著千家萬戶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興黔必先興教,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必先實現(xiàn)教育現(xiàn)代化。
近年來,國內學者對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研究最早常見于對區(qū)域公共教育經費差異性的研究。王瑩(2007)作為國內最早開始基礎教育服務均等化研究的學者,以完整的視角面向國際,將美國、法國和韓國作為比較分析的對象,結合起來對中國基礎教育服務均等化的現(xiàn)實考察,提出了實現(xiàn)我國基礎教育服務均等化的可行思路與構想[1]。李光龍,陳燕(2010)則采用泰爾指數(shù),實證分析了以安徽省為例的城鄉(xiāng)普通初中及普通小學生均教育經費收入和生均教育經費支出情況,并根據得出的結果提出有光進一步縮小義務教育城鄉(xiāng)差距的對策和建議[2]。黃少安,姜樹廣(2013)分別對城鄉(xiāng)基礎教育財政支出和教育質量的歷史趨勢進行了實證考察。使用中小學生生均教育經費比作為財政投入均等化的度量指標,使用教師學歷結構比作為度量教育質量均等化指標[3]。崔盛(2014)利用2002~2007年的縣級數(shù)據,對我國義務教育投入的差異進行了評述,并基于縣級面板數(shù)據對我國義務教育投入差異進行了實證分析[4]。崔慧廣(2014)以修正的變異系數(shù)作為縣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水平的測算方法,可以構建縣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發(fā)展指標[5]。
近年來,貴州省委、省政府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機遇,做出《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兩基”攻堅的決定》(“兩基”是指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和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顿F州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提出貴州省基本公共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基本目標是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基本實現(xiàn)區(qū)域內均衡發(fā)展,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以上。2013年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教育“9+3”計劃的意見中提出“鞏固提高9年義務教育水平,實行3年免費中等職業(yè)教育”的目標。本文以預算內教育經費為例,通過變異系數(shù)來測算分析貴州省小學、初中、中等職業(yè)教育和高中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與全國相比的不均等化程度,并給出相關結論和建議。
二、貴州省基本公共教育不均等狀況分析
(一)指標說明
1.標準差。標準差是測算數(shù)據離散程度的指標。標準差其實是方差的算數(shù)平方根。其公司如下所示:
σ=■
其中xi,b表示基本公共教育財政投入某項指標,■表示基本公共教育財政投入指標的平均值,N為樣本數(shù)。
2.極差。極差是選取樣本數(shù)據中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來衡量樣本數(shù)值間差異程度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L=Lmax-Lmin
L表示極差,Lmax表示樣本中某項指標的最大值,Lmin表示樣本某項指標中的最小值。
3.變異系數(shù)。變異系數(shù)是測量數(shù)據離散程度的相對指標。因此可以用來測度區(qū)域基本公共教育均衡發(fā)展不均等的程度。它是一組數(shù)據標準差與平均數(shù)的比值,用來比較不同總體或樣本數(shù)據的離散程度,因此可用來測算區(qū)域內基本公共教育相對不均等的程度。變異系數(shù)數(shù)值越小,說明數(shù)據的離散程度越來小,表示均等化程度越高;變異系數(shù)數(shù)值越大,說明數(shù)據離散程度越大,表示均等化程度越低。計算變異系數(shù)的公式如下:
C=■=■
在測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時,假定公式中,C表示某項指標的變異系數(shù),S表示標準差,Xi是基本公共教育相關指標,■分布表示均值。
(二)基于變異系數(shù)貴州省小學生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不均等測算
■
圖3-1 小學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各指標變化趨勢
圖3-1可以看出,其中平均值在上升,說明貴州省和全國普通小學生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每年都在增加。從2007~2011年來看,標準差和極差一直處在上升趨勢,說明這段時間里,貴州省和全國的小學生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的相對差距和絕對差距在增大。但是在2011年之后,標準差和極差開始緩慢下降,說明貴州省和全國預算內教育經費差距有縮小的趨勢。
■
圖3-2 小學生預算內教育經費變異系數(shù)變化趨勢圖
由圖3-2可知,變異系數(shù)在下降,說明貴州省和全國的相對差距在縮小,尤其是從2011年開始,變異系數(shù)下降幅度比較大,說明貴州省政府財政政策及投入重點朝著均衡的目標努力。
(三)基于變異系數(shù)貴州省初中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不均等測算
■
圖3-3 初中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各指標趨勢圖
圖3-3看出,平均值在增加,說明貴州和全國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每年保持增長。還可以看出,圖中標準差和極差也隨著時間在處于不斷上升的趨勢中,說明貴州省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與全國的差距在不斷增加,極差從2007年的937.92元,增長到3117.87元,增加了4倍多,這說明教育事業(yè)費的不均等化水平在逐年加劇。標準差的不斷增大也同樣說明貴州省初中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與全國的差距在擴大。
■
圖3-4 初中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變化趨勢圖
圖3-4反映的普通初中生均預算內經費變異系數(shù)變化趨勢,可以看出2007年到2010年緩慢上升,說明這段期間貴州省初中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與全國的差距的相對差異在擴大,但是從2010年起,變異系數(shù)逐漸變小,說明貴州省和全國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的相對差異在變小,反映了貴州省政府在促進其教育財政投入均等化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3)基于變異系數(shù)貴州省中等職業(yè)學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不均等測算
■
圖3-5 中等職業(yè)學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各指標趨勢圖
圖3-5可知,平均值一直處在不斷上升的狀態(tài),可以反映出貴州省和全國中等職業(yè)學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投入指標在不斷提高。從2007~2011年,標準差和極差一直是波動上升,說明在這段時間里,區(qū)域內的相對和絕對差距都在增大。說明貴州省和全國的中等職業(yè)學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的不均等化程度在增大。但在2011之后,標準差和極差開始緩慢下降,說明貴州省和全國的差距在不斷縮小。這也是因為貴州省加大對中等職業(yè)教育的機投入,從而有效的縮小了貴州省與全國的相對差距。
■
圖3-6 中等職業(yè)學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變異系數(shù)趨勢圖
由圖3-6反映了中等職業(yè)學生預算內教育經費變異系數(shù)趨勢圖,2007年~011年變異系數(shù)波動變化,2007~2009年變異系數(shù)增加,說明這段期間貴州省中等職業(yè)學校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與全國的差距的相對差異在擴大,2010年~2013年,波動下降,中等職業(yè)學校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相對差距在縮小。
(四)貴州省高中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不均等現(xiàn)狀分析
■
圖3-7 高中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各指標趨勢圖
由表3-4和圖3-7可知,平均值一直出在不斷上升的狀態(tài),反正貴州省政府對高中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在每年增加。同時,可以看到標準差和極差也隨著時間呈不斷上升的趨勢,極差從2007年的170元,上升到2013年的2536元,說明貴州省對高中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的投入與全國的差距在不斷拉大,說明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在的差距在不斷擴大,說明其不均等化程度在不斷加劇。
■
圖3-8 高中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yè)費趨勢圖
從圖3-8可以看出,變異系數(shù)從2002年到2010年在緩慢上升,說明貴州省與全國高中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的相對差距在不斷擴大。從2010年到2011年變異系數(shù)在縮小,說明區(qū)域之間的相對差異在變小,說明在這一年里貴州省政府在促進財政均等化投入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但是此后到2013年,變異系數(shù)又開始上升。貴州與全國的差距又開始拉大。
四、結論與對策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1)貴州省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在不斷增加。(2)從2007~2013年貴州省小學和中等職業(yè)學校的生均教育經費差距和全國平均水平在逐步縮小,不均等化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這也是因為貴州省近來注重對小學教育和中等職業(yè)教育的支持,并提出了實施三年免費中等職業(yè)教育的計劃。(3)貴州省初中生和高中生的生均教育經費雖然總量在逐步增加,但是全國平均水平差距在逐步擴大,貴州省對初中和高中生均教育經費其投入尚還不足。
為了縮小貴州省基本公共教育與全國的差距,提出如下對策:
(一)增加對教育經費的投入量,注重對教育經費的投入
雖然一直以來貴州省教育經費的支出占GDP的比重比全國的平均水平高,但是因為貴州省GDP的總量很小,因此,貴州省教育經費支出仍然難以滿足其發(fā)展的基本需要。首先,中央政府需要加大對其支持力度;另外,從貴州省各級地方政府的方面看,地方政府部門也需要重視對教育的投入力度。目前,貴州省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撥款其中很大部分是靠上級政府給予的教育專項補助資金和中央給予地方的轉移支付資金。國家在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施后,各級政府需要按照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和要求切實保證基礎教育階段的經費投入。要切實落實國家關于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宗旨,保障地方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切實承擔起地方政府發(fā)展教育的責任。
(二)繼續(xù)加大普及基礎教育的工作力度,進步提高基礎教育的普及程度
雖然今年來貴州省基礎教育發(fā)展普及比較高,但是普及還只是初步的、低水平的普及,需要繼續(xù)鞏固和提高。鑒于不同學校之間學條件差異大,尤其是部分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弱。很多城市出現(xiàn)的擇?,F(xiàn)象,農民工子女受教育問題依然嚴峻。因此,當前貴州省教育發(fā)展的重點和難點依然是基礎教育,應在鞏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確?;A教育的覆蓋率,要進一步控制學生輟學率,保證基礎教育完成率。
(三)加快普通高中教育的發(fā)展狀況,提高高中教育的入學率
高中教育也是面向全體居民的國民教育,貴州省人口的文化素質和教育年限也迫在眉睫?,F(xiàn)階段,貴州省高中教育的入學率偏低,全國排名靠后,制約教育發(fā)展。根據《貴州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2010~2020)》提出到2020年,要普及高中階段的教育,毛入學率90%以上。當前要多措并舉,措施可以包括:鼓勵民辦教育加快整合資源、政府要推進新辦教育,擴大普通高中教育的規(guī)模等等。
注釋
{1}王瑩.基礎教育服務均等化:基于度量的實證考察[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0,(1):112-118。
{2}李光龍,陳燕.城鄉(xiāng)義務教育均等化的實證研究[J].財政研究,(06):68-71。
{3}黃少安,姜樹廣.城鄉(xiāng)公共基礎教育均等化了嗎-對城鄉(xiāng)基礎教育財政支出和教育質量歷史趨勢的實證考察[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7,(7):80-85。
{4}崔盛.轉移支付和地方政府義務教育投入差異研究—基于縣級面板數(shù)據分析.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崔慧廣.縣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分析框架、評價指標與測算方法[J].教育理論與實際,2014,(6):18-22,2014,(6):54-68。
{5}崔慧廣.縣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分析框架、評價指標與測算方法[J].教育理論與實際,2014,(6):18-22。
參考文獻
[1]黃少安,姜樹廣.城鄉(xiāng)公共基礎教育均等化了嗎-對城鄉(xiāng)基礎教育財政支出和教育質量歷史趨勢的實證考察[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7,(7):80-85.
[2]崔慧廣.縣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分析框架、評價指標與測算方法[J].教育理論與實際,2014,(6):18-22.
[3]王瑩.基礎教育服務均等化:基于度量的實證考察[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0,(1):112-118.
[4]李光龍,陳燕.城鄉(xiāng)義務教育均等化的實證研究[J].財政研究,(06):68-71.
[5]崔盛.轉移支付和地方政府義務教育投入差異研究—基于縣級面板數(shù)據分析.
[6]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4,(6):54-68.
[7]“民生問題與和諧社會建設”課題組.西部民族地區(qū)教育公平的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以貴州省為例[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0,(2):1-7.
[8]志偉.西部大開發(fā)中的貴州民族教育[J].貴州民族研究,2008,(4):175-180.
[9]張利平,張進清.貴州省民族學校教育發(fā)展狀況調研報告[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4):75-81.
作者簡介:彭思嘉(1989-),女,漢族,湖南岳陽人,就讀于貴州大學,研究方向:財政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