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佳
法 律 服 務
“風險自拍照”遭到詬病為哪般
文/羅佳
近日,一則花季少女在行駛的火車旁邊自拍遭遇事故身亡的消息引起一片嘩然,而不久前“發(fā)燒友為拍居庸關花海逼停列車”事件余波尚未平息。為了拍一張照片,有人冒著生命危險,有人逼停火車,類似怪相層出不窮。在為少女的生命扼腕嘆息之余,該怎樣認識類似事件?該類事件中存在哪些問題?怎樣避免類似事件接連發(fā)生?
隨著手機拍照技術的日趨成熟,大眾漸漸迷上用手機拍攝記錄下自己生活中的點滴,“自拍照”也悄然成為人們日常社交生活中的重心,《牛津詞典》一度將“自拍照”(selfie)評為2013年年度詞匯。
在眾多的“自拍照”中,卻有一些“自拍照”不斷引發(fā)社會糾紛,遭受輿論詬病,例如在行駛的火車旁邊拍照、在高速公路上拍照、在十字路口拍照等。這些“自拍照”存在著共通之處:一是場景特殊,多數拍照的場所具有風險性,自帶危險系數;二是拍照行為違反法律規(guī)定和社會秩序規(guī)則,例如我國《鐵路法》第51條規(guī)定:“禁止在鐵路線路上行走、坐臥”,但是仍然有很多人熱衷于在鐵路上與行駛的列車合影;三是拍照者明知拍照行為具有風險,抱著僥幸的心理,認為可以幸免于難,有的人甚至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追求所謂的“不一樣的體驗”。
原本自拍是一件有趣的事,但是沾染上風險的自拍卻給“自拍一族”抹黑,“風險自拍”不但是不文明行為,更是赤裸裸地觸碰了法律紅線。
“風險自拍照”遭受詬病,因其引發(fā)了一系列惡果:
一是導致命案頻發(fā),行為人的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受到損害?!帮L險自拍照”的拍攝地點都具有危險性,而行為人貪圖一時的愉悅,冒著生命危險拍攝照片,這樣的思想是扭曲的,使行為人付出了血肉的代價。
二是加劇社會矛盾,有的直接造成嚴重經濟損失。例如2014年11月,一名男子在駕駛途中自拍,結果導致追尾前方大貨車,又撞上另外一輛大貨車,3輛車一起受損,引發(fā)嚴重交通事故。
三是當“自拍風險”不幸變?yōu)楝F實后,遭遇事故的行為人得不到賠償。例如,《鐵路法》第58條規(guī)定:“因鐵路行車事故及其他鐵路運營事故造成人身傷亡的,鐵路運輸企業(yè)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如果人身傷亡是因不可抗力或者由于受害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鐵路運輸企業(yè)不承擔賠償責任?!绷硗?,一般保險合同中都會明確將“行為人因自身原因導致事故發(fā)生”的情形排除在保險范圍之外,明確排除責任條款“被保險人不遵守客運部門的規(guī)章制度,攀爬、跳越交通工具的,保險不負給付保險金責任”。
在這些不利后果的沖擊之下,“風險自拍照”遭受輿論聲討就不足為奇了?!帮L險自拍”行為應當引起人們警惕,使“自拍照”中存在的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實際上,“自拍照”體現了人們追求美的態(tài)度,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當下“風險自拍照”面臨諸多問題,亟待一一解決,要為“自拍照”洗白,需要從多方面發(fā)力。
對于自拍行為人而言,一方面,拍照者要珍愛生命,遠離“風險自拍”行為,增強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例如,行人要與行駛中的火車保持一定距離,客觀上,這是由無形的物理現象決定的,火車在行駛過程中,因速度快導致周圍風速大,火車兩側氣壓小,當火車不斷靠近路人時,如果路人距離火車太近,人身后的氣流就會把人推向火車,導致整個人被卷進火車鐵軌下面。另一方面,拍照者要遵守法律法規(guī),約束自己的行為,“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一切自發(fā)性行為都要以尊重法律為前提,不可恣意為之,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同時,社會輿論要做好風向標宣傳,號召文明自拍,發(fā)揮道德自律作用。一旦發(fā)現有“風險自拍”行為,可以在不侵犯個人隱私權的情況下采用曝光的形式進行反向教育,使大眾認識到“風險自拍”行為是不值得跟風的,瓦解“風險自拍”行為的思想根基。
另外,法律法規(guī)要強化“風險自拍”行為的處罰措施,發(fā)揮法律威懾力,使觸碰法律紅線的“風險自拍”行為付出“難以忘懷的代價”。目前,在個別法律條文中,對與“風險自拍”相關的行為有明文規(guī)定,但是處罰力度一般比較小,例如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36條規(guī)定:“擅自進入鐵路防護網或者火車來臨時在鐵路線路上行走坐臥、搶越鐵路,影響行車安全的,處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罰款?!边@樣的處罰手段,根本達不到制止行人穿越鐵路的目的。
最后,對于容易發(fā)生風險的公共場所而言,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法認真履行監(jiān)管職能和法定職責,將“自拍照”的風險性扼殺在搖籃里。例如,我國《鐵路運輸安全保護條例》第10條規(guī)定:“鐵路線路兩側應當設立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qū)……鐵路運輸企業(yè)應當在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qū)邊界設立標樁,并根據需要設置圍墻、柵欄等防護設施?!彼澡F路管理單位應當依法在鐵路沿線、尤其是人流密集的地方,設置防護設施或者安排專人看守,保障路人安全。
“開往春天的列車”“開往玫瑰花海的列車”“天然影棚”這些美名,僅僅是標題就已讓人浮想聯翩。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一定要用正確的方式打開“美麗之門”,不能僅僅為了拍幾張好看的照片,就置人身安全于不顧,擾亂社會秩序,觸碰法律紅線。杜絕“風險自拍照”,要靠道德自律和法律約束雙管齊下,方能取得實效。
責任編輯/鄭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