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玲玲
我們總以詩意的眼光看待這個大干世界,在生命的浸染下,構成了人與人生命彼蕩互攝的無窮空間,我們就在這無窮的時空中穿越歲月,感受生命的微茫流變,賾然紛呈。
和水清是二十幾年的老友,從少年的意氣風發(fā)到如今的成熟淡定我們一起走過,也見證了她不斷學習和進步的點點滴滴?,F(xiàn)今作為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的教師,可謂是得天獨厚,而水清并沒有滿足于現(xiàn)狀,在教學之余一直堅持不懈地完善自己,努力追尋自己的藝術夢想。2012年考入首師大孫志鈞先生的博士可說是她藝術道路的轉折點,孫先生的嚴謹和博學給予水清藝術引領和豐厚滋養(yǎng),使她在繪畫的道路上漸入佳境!
水清,人如其名,清清亮亮、平平靜靜,總是那么簡單而熱情的生活著、努力著。畫如其性,自然、單純、質樸而本真,沒有太多的思想負累,無需波瀾壯闊的前景,只愿貪圖簡單而快樂的藝術人生,這種簡單到極致的享樂無疑是靈魂深處的本真。正是這種天然的本真,讓她的藝術追求純粹而快樂,正如她近段時間給我看的一批畫,一批畫幅不大,但卻精致生動地描繪了苗族風情的肖像畫,深深地打動了我。自然,畫少數(shù)民族題材的畫家很多,描繪苗族題材的更是不在少數(shù),但像水清筆下這么樸素、自然,如生靈自現(xiàn)的氣息撲面而來的吸引才是最鐘情。
水清一路走來,在繪畫的道路上當然也有諸多的碰撞、沖突和矛盾,也一直在尋找與之生命靈魂深處所暗合的藝術感動與心靈映照,而這兩年來多次深入貴州苗寨進行采風考察,恰是激發(fā)她近期創(chuàng)作靈感的原動力,她寫生日記里有這樣一段話:“這兩年我連續(xù)幾次深入貴州苗族聚居區(qū)采風,那里是一個具有原生態(tài)獨特魅力的地方。人們愛美,炫目的銀飾、蠟染、刺繡凝聚著苗族人的智慧、審美和心血。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和諧而單純,老人形象厚重、滄桑,女人們頗具天然之美,不施粉黛,勤勞、熱情、質樸、大方,男人們健壯、陽剛、豪放,我被他們真誠善良的個性品質所深深地打動?!闭沁@種與情感相交合的吸引促使水清在塑造作品人物形象時賦予其靈魂深處的本真,即使是繁復的衣裝與不介修飾的華麗也難掩其清素的外延,充盈畫面的拙樸氣質流灌其間:或一顰一笑,或一喜一怒,或一個平靜如水般的眼神……,無論是滄桑的老者,清靈的少年,抑或是質樸美麗的苗女,都慢慢融化進溫暖的心里,滿滿的全是流淌的生動的愛和自然。這種由心隨性的表達是對萬物有靈的崇拜和尊重,是與泥土的相合相契,是與靈魂的互唱共挽,毫無做作,更無矯飾,只是這么樸素著、單純著、真實著、平靜著……
王水清
1992-1996年就讀于河南大學美術系,獲學士學位;
1999-2002年就讀于中國戲曲學院舞臺關術系,獲碩士學位;
2002年至今任教于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
2007-2009年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創(chuàng)作高研班;
2012年考入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攻讀美術學博士,導師孫志鈞教授。作品多次入選全國性美術展覽并獲獎。
多幅作品發(fā)表于《美術》《時代收藏》等刊物。
王水清苗族系列作品創(chuàng)作理念:
單純、樸實的美比任何矯飾都更震撼心靈。
我把這種樸素的美作為我的繪畫實踐中不斷地進行嘗試的目標,力求接近它、歌頌它。
借助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語言,在心靈情感的引導下,避免多余的粉飾,讓我的人物畫中的角色不失精神,是我奢求的一種視覺展現(xiàn)。
世世代代居于黔東南的苗族,生活的艱困卻駐存了古樸文化的獨特品質。
他們那種樂觀、贊美生活和勞動的態(tài)度,創(chuàng)造出了超越世俗的獨特服飾文化。
我對這種炫目又樸實的服飾有著一股癡迷,我想盡力挖掘這種質樸的衣表后面能撼動我們內心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