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深森
抗戰(zhàn)時期地方小報《吼聲報》
文/李深森
河北省永清縣,地處京津之間,瀕臨廊坊,交通方便,物產(chǎn)豐富,是兵家必爭之地。
1937年七七事變后,冀中相繼淪入日寇之手。日本強盜派重兵駐守廊坊、永清一帶,他們燒殺搶掠,胡作非為,這里的人民受盡了日寇鐵蹄蹂躪,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面對日寇的殘暴行徑,永清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紛紛起來抗日,建立各種組織,以各種形式積極展開了抗日斗爭,涌現(xiàn)出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逗鹇晥蟆肪褪俏覀凕h在永清辦起的一份地下小報。在抗日斗爭中,它宣傳抗日真理,激發(fā)人民的抗日熱情,鼓舞人民的斗志,起到了應有的作用。我是《吼聲報》的主編,負責編寫工作,回憶幾十年前的往事,仍歷歷在目。
1939年春天,我和張尚同志來永清幫助開辟抗日工作,那時的抗日政府駐在永清城西蘇家務村。在這里,我們見到了永清縣縣長胡春航同志。在談抗日宣傳工作時,春航同志對我倆說:“你們兩個組織辦一個宣傳抗日的報紙吧,政府出錢,你們來籌辦。”
我們高興地接受任務后,就積極進行籌備工作。首先是選擇工作地點。按照春航同志的指示,我們把地址選擇在永定河畔一帶的村莊。這一帶樹多林密,便于隱蔽,易與敵人周旋。地點選好后,我們就在河北堤一帶秘密行動。先是深入到群眾中去,大力宣傳抗日,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很快在這里站住腳跟。后來,政府也在這一帶建立了地方武裝,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各種渠道,買來了收音機、方電、圓電、油印機、油墨和紙張等用品。準備工作就緒后,春航同志對我們說:“經(jīng)與黨委研究,可以開始工作了。這個報紙就叫《吼聲報》。”同時他還說:“張尚同志,你為社長,負責報紙一切用品籌措;雁秋同志,你負責編輯與出版。另外給你們派人刻寫,再添一名工友,怎么樣?”我說:“行!我筆名用耕夫,今后我的名字就叫李耕夫了?!贝汉酵菊f:“很好,就這樣定了?!碑敃r決定報紙兩天出版一期。
1939年6月底,《吼聲報》正式出版了。首張報紙以《工農(nóng)兵學商一齊來救亡》為標題寫了發(fā)刊詞。幾天后,七七事變兩周年,我們又在七七這天的報紙上寫出了《偉大抗日戰(zhàn)爭兩周年紀念》等文。《吼聲報》的版面規(guī)格,是用大白報紙,八開正反兩版。其內(nèi)容包括國際、國內(nèi)新聞、抗日言論和地方(指五分區(qū)范圍)抗日消息等。并在第二版用二分之一的版面設了副刊。副刊內(nèi)容大部分是小品文、詩歌等,用來抒發(fā)抗日豪情和宣傳民族氣節(jié),激發(fā)人民群眾積極起來抗日。我曾記下了一首當時刊登筆名為老農(nóng)的一首詩《抗戰(zhàn)兩周年,中秋節(jié)有感》:“中秋月下話窗前,夜半星移酒正酣。遠風吹來呻吟氣,一口月餅未咽完。國難當頭我何樂?擲杯停飲怒沖冠。堅決殺敵上前線,收回天地復河山。”
出版大約一個月的時間,縣政府又調(diào)來陳作舟同志擔任刻寫蠟版的工作。作舟同志刻寫速度很快,并能用鐵筆在蠟版上刻一手漂亮的宋體字。印出后和鉛字相仿。以后,又增加了一名工友幫助我們印刷、做飯。從此我們四個人固定下來。在我們四個人中,我是唯一的黨員。編輯工作由縣委直接領導。
我們?yōu)榱嗣曰髷橙耍瑘笊巛氜D(zhuǎn)在永定河北堤的一帶村莊。常住仁和鋪、韓臺、查馬房。其他村子有時也住,但時間較短。這一帶群眾基礎好,我們和群眾的關系密切。我們的工作得到了這些群眾的大力支持,他們?yōu)閳笊缯緧彿派?、探聽消息,有情況及時告訴我們在生活上給予熱情幫助,使我們的工作能順利進行。
在此期間,我們還詳細了解到,查馬房村的教會傳教士王濟舟(此人194年被聘為永清縣議會議員)具有愛國思想,傾向抗日,這個教會管轄教徒村有三十多個。為了更深入更廣泛地開辟工作,我們對王濟舟神甫進行了多次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教育,激發(fā)了他的愛國熱情,使他能夠支持我們的抗日工作。當時我們報社用的油印機、油墨、蠟版、收音機、方電、圓電都很緊張,當?shù)刭I不到,我們就請王濟舟以教會的名義去北平購買。我們還經(jīng)常送《吼聲報》給他看。實踐告訴我們?nèi)罕娛腔A,沒有一切愛國人民群眾的幫助和支持,我們的工作是無法進行的。
報社的工作是十分艱苦的,除工作地點時常改變外,一切工作都在黑夜進行。每天太陽落山時,我們就鉆進地洞開始工作,編寫的編寫,刻版的刻版,印刷的印刷,忙一整夜,黎明時將報及時發(fā)出。雖然人員少,工作繁重,但我們每個人的情緒都很高漲。初期,我們印刷技術(shù)不熟練,只能印四百份。后來漸漸掌握了印刷技能,印刷數(shù)量逐步增加到六百份、八百份、九百份,最多達到一千二百份。當時報社的消息來自多方面。一是來自黨政、群眾團體和部隊,尤其部隊伏擊粉碎了敵人的進攻,拔了據(jù)點,殲滅了守敵,俘虜了日寇或偽軍,繳獲了勝利品等勝利消息,都能使報社及時知道。1939年冬天,我軍分區(qū)2營營長李少卿同志,率領全營于泥安村一帶打了勝仗,他不但把勝利消息迅速傳遞給報社,還給報社送來一些勝利品,使大家受到很大鼓舞。另一個是,我們每天夜里用收音機收聽廣播。為了不使敵人察覺,用一根鐵絲拴在樹上當天線,邊聽邊記,把延安的消息及時登在報紙上。有時也聽敵人的廣播,以便在報上揭露他們的反面宣傳。
《吼聲報》的讀者很廣泛。我縣黨、政、軍、民、武的干部和區(qū)、村干部,群眾團體、學校等都是我們的讀者。
辦報期間,我們學習了毛主席的《論持久戰(zhàn)》等著作。在報紙上,注意對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堅定抗日信心,使我們的后一代不怕艱苦,永遠保持民族氣節(jié),堅持戰(zhàn)斗到最后勝利,并把少年兒童抗日的英雄事跡登在報紙上。記得1939年秋,我和張尚同志去韓臺村,行至東街西口外,見到有一個八九歲的小男孩兒,手握長木棍,守在村口路旁,像個小八路站崗的姿勢,他兩眼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我們。我跟張尚同志說:“咱倆試試這小孩兒。”在那時出門,必須攜帶通行證,否則是進不了村的。我倆到村口后,就一直向村里走,小孩兒將木棍一橫說:“站??!有通行證嗎?”我們說:“忘帶來了?!毙『赫f:“沒有通行證別進村,回你們村拿去?!蔽覀冋f:“我們有要緊的事,讓我們過去吧?!毙『汉敛华q豫地說:“你們要進村別怪我用棍子打你們?!边@時我大聲地說:“我們非過去不行!”隨后就在小孩兒身旁分別搶著過。這小孩兒毫不在乎,掄起木棍左右開弓打在我倆身上,邊打邊喊:“來人哪!”這時村里跑出來幾個人,一看是我們,就連說:“這不是外人?!蔽覀z當即拿出通行證,笑著對小孩兒說:“你是一個堅決抗日的好孩子,是一個有硬骨頭的好孩子?!睂@個事,我們在報紙上發(fā)表了文章,題為《一個堅決抗日的硬骨頭兒童》。
那時報社人員少,環(huán)境又惡劣,對新聞直接采寫的少,多是由縣區(qū)各單位把消息寫給報社,但是我們注意:一切消息必須來自實際,有人負責。
1940年夏季,敵人瘋狂“大掃蕩”。日寇抓民夫、砍樹、拆房建碉堡,大增據(jù)點,修汽車路,架電話線,永清縣的環(huán)境更加殘酷了。報紙從此由兩天出一期改為不定期了。到了秋季,縣議會選舉成立并調(diào)我和陳作舟同志去議會工作,《吼聲報》由此結(jié)束。
(廊坊市政協(xié)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