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志芳
玉三鑲如意的修復
□秦志芳
玉三鑲如意現(xiàn)藏于河南博物院,該件文物的主要殘缺狀況為:S形長條木柄上方與之相粘接的三塊木板脫落,嵌鑲入木板內的三塊白玉從木板凹槽內脫落,并其中一塊白玉片邊緣下部及背面有一0.5~1厘米磕碰掉的豁口。為了使該器物得以穩(wěn)定保存且可滿足陳展需求,對該器物進行補配、粘接及著色等修復工作。
玉如意木柄修復
玉三鑲如意,清代,長57厘米,1952年從開封市物管處收集,現(xiàn)由河南博物院收藏。
該玉三鑲如意體形為木質,呈長條S形,木柄上下兩端與中部皆采用粘接的方式分別粘接有三塊不同形狀的木板,兩端的木板呈現(xiàn)為橢圓形,中部的木板呈長橢圓形。三塊木板中間又掏制出不同的凹槽,用于鑲嵌玉料,凹槽外圍四周雕刻有條形狀紋飾。三塊木板凹槽內分別鑲嵌著與其形狀相同、尺寸相宜的三塊白玉。三塊白玉上分別以淺浮雕的手法雕刻有云紋、蝙蝠等物,寓“福壽”之意。此三塊白玉硬度、光澤度、溫潤度均為上佳,刀法細膩、線條清新流暢并且自然而有神韻。在長條S形木柄表面上有用螺貝類材質鑲出的不同生活用品、各種花卉圖案,木柄側面上又有用螺貝類材質制作成的圓形片狀而鑲嵌一周,所嵌的圖案紋飾美觀、生動而寫實,且工藝精湛,為整件如意錦上添花,更反映出清代的工藝水平。
圖一 玉三鑲如意(清)修復前
該玉三鑲如意S形長條木柄上與之相粘接的三塊木板均脫落,嵌鑲入木板凹槽內的三塊白玉從木板凹槽內脫落,且其中一塊白玉片邊緣下部及背面有一0.5~1厘米磕碰掉的豁口。圖一給出了修復前玉三鑲如意的情況。
該玉三鑲如意可分為四步來進行修復:
(一)原粘接膠料的清除
首先可用醫(yī)用不同型號的大、中、小號手術刀和自制的竹質平刀、角刀、尖刀將木凹槽內、玉片凹面內及木槽與木柄間原先的膠料進行清除。在對原遺留膠料進行清除的過程中需小心謹慎,不可在清除的部位留下任何的刀痕。徹底清除原涂膠是為了使粘接修復后的器物能夠嚴絲合縫,不致于因原膠料清除不凈而出現(xiàn)高低不平,使粘接后器物錯位及走形。
(二)對其中一塊白玉片邊沿下部及背面一磕碰掉的豁口進行補配工作
首先找出與白玉片顏色及透明度相近的硬質塑料質材料,并根據(jù)實物豁口的形狀與大小,用醫(yī)用打磨機切割出大致的形狀后,再改用小金屬細銼進行細加工,經(jīng)過多次加工與比對,使補配材料與實物殘缺豁口嚴實合縫、邊沿平滑,然后就可進行粘合。粘合用的粘接劑選用透明桃膠,將桃膠用水溶為稠狀,用油畫筆均勻地涂在實物碴面與補配需粘接的部位上,等30分鐘后就可進行對接粘合,并用塑料皮筋捆緊即可。第二天等膠徹底干后,去掉塑料皮筋,并將粘接時擠壓出的多余桃膠用刀具輕輕地剔除。
(三)不同形狀的凹槽與玉片的鑲粘
因年代久遠,該三個木質凹槽都發(fā)生了微小的收縮及變形,以致三塊玉片都無法平展地鑲入木質凹槽內。為使玉片盡量鑲入木質凹槽,只有對木質凹槽內部進行擴展,用刀具剔刮凹槽內部及底邊角的木質。注意在剔除的過程中要謹慎小心,且木質一次不宜剔得過多,要反復地根據(jù)剔除的情況將玉片放入木槽中進行比對,防止凹槽木質剔除過多而使粘接過程中凹槽內沿與玉片之間形成空缺。玉片與木凹槽相宜后,就可進行下一步的粘接工作了。粘接所用的粘接劑為環(huán)氧樹脂E-44和聚酰胺樹脂650。環(huán)氧樹脂和聚酰胺樹脂按比例調對好后,要根據(jù)實物木質外觀顏色加入礦物顏料并調均勻。這樣做是因為環(huán)氧樹脂和聚酰胺樹脂調出的顏色為土白色,加入顏色能使得調好的粘接劑與實物木質顏色相統(tǒng)一。將調好的粘接劑用油畫筆均勻適量地涂抹于木凹槽底部的邊沿,將玉片的凹面底面沿同樣涂抹上少量的粘接劑,稍等20分鐘使粘接劑充分掛均勻,然后用吹風機對粘接劑進行加熱使其稀軟粘稠而更利于粘接。緊接著將木槽和玉片按原有的組合方式粘合于一起,并進行按壓。此項工作完成后用自制的蠟料(黃蠟、松香、豆油熬制的塑蠟料)對粘縫一周進行封壓,這樣做是因為原實物的木凹槽底部與玉片背面之間存在較大空間,粘合后因空隙部位壓力的作用,會使粘合劑從粘縫處移動而從縫隙口處溢出,同時也會使膠料流動到木質凹槽外部條狀紋飾上,膠料在木質條紋飾上干后再剔除就會影響器物的外觀。另此件玉三鑲如意一端較大的木質橢圓形凹槽整體微縮較大,遇到這種情況可根據(jù)實情來進行復原。一不能對木質凹槽內沿進行過多的剔除,過多的剔除勢必會傷及凹槽高沿的原有厚度及凹槽頂部的線條紋飾。二更不能為了放入玉飾片,而用機器工具將玉飾片磨小,如果這樣作就不是在修復保護文物了,而是一種對此件文物的進一步傷害。此時唯一的解決方法是對木質凹槽內壁進一步微闊,在不傷及器物外貌的同時,涂抹于粘接口處的環(huán)氧樹脂粘接劑盡量越少越好,在粘合時先就玉片一邊進行粘合,再對高出凹槽一邊的玉片進行按壓,盡量使玉飾片與木質凹槽凸起部位呈一條拋物線且四周自然流暢。
圖二 玉三鑲如意(清)修復后
玉片鑲粘入木質凹槽等36小時膠干后,將塑蠟料去除掉,如有少量殘留可用刀具進行剔除,并用油畫筆將剔除物輕輕掃除。最后再查驗粘接部位粘接劑的顏色與實物有無出入,同時重點查看其中一塊白玉片磕碰后進行補缺部位的顏色是否與實物一致,如有出入可用漆片稀料加礦石顏料調制與實物相同的顏色來進行仿色。
(四)玉片鑲粘入木質凹槽后,此部件與主體S形木柄的粘接
木質與木質粘接時粘接劑選用木膠進行。首先將木膠掰碎放入不銹鋼高沿小盆內,再將放有木膠的不銹鋼小盆放入盛有滾燙熱水的大鍋內,使木膠慢慢熔化稀釋,其后進行涂膠工作。將熔化稀釋后的木膠用窄毛刷快速均勻準確無誤地涂抹于兩木質之間的粘接面上,再進行擠壓以求達到嚴絲合縫。為防止粘接后上下木質錯位與走形,迅速將裁剪好的塑料薄膜條按所需的部位覆蓋于木質受力外圍,而后再用醫(yī)用白膠布結實纏繞在塑料薄膜條上方。
等木膠干后將白膠布與塑料薄膜條去除,再做最后檢查,要確保沒有出現(xiàn)倒置與錯位后,就可用干凈的軟布包裹其他材料對整件玉三鑲如意進行撫拭及保養(yǎng),至此該玉三鑲如意的修復工作完畢。圖二給出了該玉三鑲如意修復完成后的照片。
攝影牛愛紅
(作者工作單位:河南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