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農(nóng)業(yè)廣播電視學校夏邑分?!⊥踝优?/p>
黃淮海平原夏大豆苗期管理技術
河南省農(nóng)業(yè)廣播電視學校夏邑分校王子朋
河南省農(nóng)業(yè)廣播電視學校
河南省農(nóng)業(yè)干部學校
河南省農(nóng)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主辦
黃淮海平原一年兩熟制的夏大豆區(qū),由于長期種植大豆,重茬現(xiàn)象很嚴重,表現(xiàn)為植株矮小、生育遲緩、病蟲害較多、莢少粒小,顯著減產(chǎn)。播種期的6月份正值“三夏”大忙季節(jié),為搶農(nóng)時、搶墑,往往采用鐵茬播種,因此,搞好大豆苗期管理顯得更加重要?,F(xiàn)就苗期管理技術要點歸納如下。
為達到夏大豆幼苗期的苗全、苗壯、根系發(fā)達、莖葉茂盛的主攻目標,必須抓緊時間查苗補苗,在苗全的基礎上及早實行人工手間苗、定苗,注意及早中耕滅茬,防治地下害蟲為害幼苗。
夏大豆出苗后,應立即逐行查苗補種,缺苗時用同品種種子浸種后補種。凡斷壟30cm以內(nèi)的,可在斷壟兩端留雙株,不再補種。凡斷壟30cm以上者,應補苗或補種。補苗越早越好,最好選對生子葉展開前,對生葉尚未展開的芽苗進行帶土移栽。移栽應于下午4時后進行,栽后及時澆水,成活率在95%以上。補種也應及早進行,對種子可浸泡催出芽后補種。
實行大豆人工手間苗培育壯苗,是提高大豆產(chǎn)量的一項簡便易行的增產(chǎn)措施。在全苗的基礎上,實行人工手間苗,單株留苗,能使大豆植株分布均勻,有利于地上部生長,充分利用光能,能促進生成龐大的根系,增加根瘤,合理利用地力,協(xié)調(diào)地下部和地上部,個體與群眾的關系。據(jù)多點試驗和生產(chǎn)調(diào)查,大豆手間苗一般可增長15% ~20%,高的在30%以上,尤其是在播種量大、土地肥沃、雨水較多的年份增產(chǎn)幅度更大。
大豆間苗一般是一次性的,時間宜早不宜遲,大豆齊苗后即可進行。一般子葉展開時間苗,第1片復葉展開時定苗,留苗密度以地力、品種定。定苗密度以計劃收獲株數(shù)增加5%左右。間苗過晚,幼苗擁擠,互相爭水爭肥爭陽光,根系生長不良,植株生長瘦弱。手間苗的株距因品種、土地肥力略有不同,一般情況下0.4~0.5m行距,株距應在0.13m(4寸)左右。間苗時拔低去密集的成堆成疙瘩的苗,弱苗、病苗、小苗及其他品種的混雜苗,留壯苗、好苗,達到幼苗健壯、均勻、整齊一致。如遇干旱或病蟲嚴重,可先疏苗間苗,后定苗,分2次手間苗。
適期播種的大豆,在適宜的光、溫、水、肥條件下可生長成壯苗。壯苗的標準是根系發(fā)達、側根多、根瘤多,子葉肥厚,幼莖粗壯,節(jié)間短,分枝多,葉片無缺位,葉色正。對于高肥土地的壯苗,應適當蹲苗,促行根系發(fā)育防止后期倒伏。對于肥力條件好、墑足、生長偏旺的壯苗,要控制其生長,可深中耕3.3~5cm,傷一部分表層細根,促進根系下扎,在僌根的初期,根部吸收能力受到影響,旺長可得到控制,隨著根系的逐漸恢復,根系吸水能力將更強,為以后的豐產(chǎn)打下良好的基礎。對土壤肥力基礎差的大豆壯苗,要早追肥、早澆水、避免水肥接不上,壯苗塌架,影響中后期生長發(fā)育。
大豆弱苗產(chǎn)生的原因有多個方面:一般標準是苗瘦弱,葉少、莖細,根少,葉色淡,葉面無光澤,生長速度慢。因干旱造成的弱苗,應澆水,然后鋤地保墑;因水漬造成的弱苗,應鋤地松土散墑,并追肥促苗,要手間苗,并追肥澆水;因晚播或播種過深形成的弱苗,可追肥、澆水,中耕促苗。
夏大豆多為鐵茬播種,地較硬,板結重,加上小麥根茬,嚴重影響大豆幼苗生長發(fā)育。中耕可以消滅雜草,旱時蓄水保墑,還可以破除板結,疏松土壤,改良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協(xié)調(diào)土壤中水、肥、熱的關系,促進根系生長和微生物活動,加速麥茬等有機物分解,提高土壤肥力。同時有益于根瘤菌的發(fā)育和根瘤的形成,提高固氮能力。因而大豆苗期中耕是促苗早發(fā)、增育壯苗的重要措施。據(jù)調(diào)查,中耕比不中耕的大豆增長8%~10%。通常在大豆剛長出真葉時中耕1次,以后一般每隔10d左右再中耕1~2次,根據(jù)土壤是否板結及雜草的多少靈活掌握中耕次數(shù),最后一次中耕應在開花前結束。鐵茬播種的大豆,第1次中耕應深,以松土滅茬除草為目的,同時要防止帶土壓苗。第2次中耕深淺應視苗情而定,對旺長的苗可深中耕控制生長,對于不旺長的苗以松土、除草、保墑為目的,不必過深。第3次中耕應淺,可結合培土,以松土除草、防倒伏為目的。
如果沒施底肥,應根據(jù)土壤肥力和大豆生長狀況,結合中耕滅茬每667m2施10~15kg磷酸二銨或N、P、K大豆專用復合肥;施過底肥的田塊,大豆初花前5天左右要重施1次追肥,每667m2施尿素5~7.5kg。追肥方法以結合中耕開溝條施為宜。
出苗后15天以內(nèi),土壤含水量少些,能促進根系下扎,防止后期倒伏,起蹲苗的作用,除非過于干旱或苗弱,一般不必澆水。大豆分枝期,即出苗30~35d遇旱澆水,能增加植株高度,促進花芽分化。大豆花莢期,即從開花到鼓粒的25d左右時間遇旱澆水,可明顯提高大豆產(chǎn)量,這一時期是大豆需水高峰,是光合作用最強、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期,遇旱能否澆水是增產(chǎn)的重要一環(huán)。
在大豆苗期、分枝期常發(fā)生蛀牙、豆稈蠅及大豆霜霉病等,應及時防治。對于蚜蟲、紅蜘蛛、豆稈蠅,每667m2可用40%的氧化樂果或辛硫磷或”1605”50mL,加水40kg左右噴霧。對于霜霉病、根腐病、立枯病每667m2可用85%的乙霜靈或杜邦克露100g,加水50kg噴灑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