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人:王嚴(yán),53歲,攝影愛好者,工程師
死守“鐵飯碗”不如打造“金飯碗”
講述人:王嚴(yán),53歲,攝影愛好者,工程師
“鐵飯碗”指的是一個固定的工作,固定的崗位,確切地說,就是一個好單位,好部門,而且此單位或部門好像從來就沒有倒閉的憂慮,因此,一旦捧得此“碗”,靠得一個如再生父母般的大樹,真可謂功德圓滿了!
“飯碗”不動,人卻是動的,每個人都要吃飯,這是一目了然的道理。因此,在這“動”與“不動”之間,便有了許多故事,演繹著幾家歡喜幾家愁,一年又一年。
為什么一定都要去搶一個不動的“鐵飯碗”呢?更進(jìn)一步說,為什么都要在一棵樹上吊死呢?其實,只要細(xì)細(xì)地想一想,轉(zhuǎn)換一下腦筋,“僧多碗少”的難題是能一勞永逸地解決的。
在這里,“鐵飯碗”是在每個人自己手里的,是什么呢?不言而喻——是極高的綜合素質(zhì),或某項精湛的技藝,一言以蔽之,是實力。何謂“實力”?簡言之,就是處理某件事情的能力,它是一個人所學(xué)知識和綜合素質(zhì)的集中體現(xiàn)。一旦擁有了實力,恐怕已不能用“鐵”字來概括了,我們姑且稱之為“金飯碗”。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鐵飯碗”越來越少,就連被稱作絕對“皇家部隊”的政府行政單位及相關(guān)部門也是今非昔比。且不說“飯碗”的硬度越來越小,“飯碗”的大小也不容樂觀了。面對如此局面,廣大吃飯者應(yīng)如何行動呢?很明顯,迅速打造一個屬于自己的“金飯碗”乃當(dāng)務(wù)之急。
面臨著如此嚴(yán)峻的就業(yè)形勢,如何保住自己的飯碗恐怕早已是每個人思謀良久的問題了,是拼得頭破血流,奪得一個“鐵飯碗”過衣食無憂、波瀾不驚的生活呢,還是奮起直追,打造一個“金飯碗”呢?“鐵飯碗”畢竟有限,“金飯碗”卻全在自己。
俗云:“亡羊補(bǔ)牢,未為晚也!”充實自己,從而使自己的“金飯碗”含金量越來越高,越來越硬?!拌F飯碗”畢竟太少,“金飯碗”才是長遠(yuǎn)之計,競爭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