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學霸總是會說自己沒有什么學習方法,稀里糊涂就考上了好大學。如果你真的信了,那你真的是“圖樣圖森破”。學霸的最高境界就是化“學習方法”為自己的生活習慣,在最平常的習慣中奪取盡可能多的高考分數(shù)!
1.時間習慣
我一般是做個時間安排表,安排自己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做規(guī)定的事,并在時間表設置預留時間(一般是晚上9點到10點半)。我不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按時開始某一學科的學習,時間一到就結束,如果按時按量完成,就在任務后面打個“√”,如果沒有完成,就在任務后面打“×”,然后擱置到一旁,接著去做其他學科的功課。
然后,我再在每天的預留時間里繼續(xù)做未完成的功課。我主要是按照從少到多的順序來做每個學科未完成的功課,這樣能夠快速“清理”完多門科目,讓自己有一定的滿足感,從而更有信心去安排第二天的學習任務。
當然,有一些功課可能是在預留時間內(nèi)無法完成的,建議大家用課余時間來“私了”,不要將功課安排到第二天的時間表內(nèi)。當你能夠做到?jīng)]有余留任務,不用預留時間的時候,則證明你的學習效率提高了。
2.聽課習慣
(1)聽關鍵語句
每個老師授課的方式都不同,我主要是集中精力聽老師說的關鍵語句。例如在物理學科中,怎樣分辨測量儀器是需要估讀還是不需要估讀呢?我主要是記住老師說的“以1為標準刻度位的就要估讀到下一位,不以1為標準刻度位的就不用估讀,游標卡尺不需要估讀”。每次遇到類似的實驗題時,我就會想起老師的話并順利解題。
(2)做筆記
新課筆記。我一般都會在課前預習即將要學的內(nèi)容,畫出自己難以理解的地方,以便更有針對性地聽課。新課筆記可以分為三大板塊:①新課程的目的,也就是這一節(jié)課老師希望傳授給我們的知識;②老師對課本內(nèi)容的補充(只要課前進行了預習,一般都能分辨出哪些是老師補充的內(nèi)容);③自己難以理解的內(nèi)容(把老師講述的過程簡要記錄下來,總結出老師的解題思路)。
試卷筆記。到了高三的后半階段,課堂上老師主要以評講試卷為主,如果這個階段你沒有好好聽講并且做好筆記,那么整個高三的復習就算栽了。一般情況下,我會在老師評講試卷之前將試卷進行分類:
①自己順利做對的試題,在其前面打一個“√”(注意聽自己的思路與老師的思路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則要進一步追問是否自己的思路出了問題,還是兩種思路都可以)。
②自己拿到滿分的,但解題思路并不是很清晰,算是猜對的題目,在其前面打一個“?”(總結自己在哪一個點轉(zhuǎn)不過彎來,并且一定要將老師的思路記錄下來)。
③在做題的過程中突然卡殼,沒有任何思路,但得到一定的分數(shù),看了答案之后又能夠自己想明白的題目。這種題目中往往隱藏著你沒有掌握的知識點,值得重視。我一般會在題目前做“√?”的記號(認真記錄自己在解題過程中卡殼的地方,反思為什么老師要這樣思考,而自己為什么想錯,為什么想不出來這種解法)。
④自己完全沒有拿到分數(shù)的題目,在其前面做“×”的記號(如果是一般難度的題目,則看自己是否沒掌握某個知識點,根據(jù)老師的講解來理清思路;如果是壓軸題,建議你對照參考答案,好好看看本應該得分的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