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善達
東北真正要完成振興,還有些很艱苦的任務需要完成。我有兩個比較刺激點的看法,說的不對大家批評。
第一東北國企改革的任務是非常緊迫,與全國比起來,東北的國企改革是滯后的,在全國很多地方,國企改革已經完成的任務,東北的很多國企還沒有完成,企業(yè)辦社會辦大集體還不少,這些是在內地一些地方早就完成的改革,
我國經濟處在供給側改革這么一個非常艱難的時期,但是前景是很好的。雖然去產能是當前鋼鐵、煤炭等企業(yè)面臨巨大挑戰(zhàn),但是只有去產能才能優(yōu)勝劣汰,真正釋放大企業(yè)尤其是國企的活力。
首先最核心的一個任務,是調整國有資本的布局。我上次來參加東北的調研是黑龍江省的,其他兩個省數據我不太清楚,黑龍江省的國企占了整個國民經濟的56%,在國企的56%里面,央企又占了56%,這個經濟結構是需要好好來研究,要下大力氣來調整。所以要通過國企改革,特別是要把原來一些應該改還沒有改的補課,再加上現在以管資本為主的這樣一個深刻改革的大的方向,我覺得把這兩點結合起來,整個經濟結構會有一個非常良性的發(fā)展。
但是調整國有資本布局是很核心的東西。具體到東北而言,要調整布局包括什么呢?包括剛才我說的企業(yè)辦社會要把它剝離掉,企業(yè)辦大集體、小集體,通通都要剝離掉,加大力度發(fā)展主業(yè),把錢用到主業(yè)上才能改善結構。
這就是說,所有的國企要做主業(yè),這幾年有相當一部分國企,占線太長,包括央企,有的央企它的主業(yè)占資本構成3成都不到,而且非主業(yè)的這些領域有很多恰恰是跟民企還有一些市場爭奪,比如說房地產,哪有這么多國企都來搞房地產?這絕對是一個不合理的現象。
我覺得我們在國企改革里面,調整國有資本的布局,把非主業(yè)剝離掉。最近你們如果注意的話,北京市搞了一個新的方案,就把若干個主業(yè),原來國企非主業(yè)的那些公司,上了交易所,產權交易所賣掉,誰愿意買,開出價來隨便買,要讓國企真正的把自己的資本用到民企不愿意做的領域,或者應用到那些保障民生的領域,盈利水平不一定高,但是民生非常需要。比如說什么自來水供應、地鐵、交通、污水處理這些,應該把國有資本放在這里面。再如上海也是這樣做的,保障性住房、共有產權房,共有產權房的概念就是針對所謂的夾心層,你買房子,政府能夠拿出一部分錢來支撐你,不是給你補貼,而是你這個房產里頭政府能夠出百分之幾十的錢,百分之幾十的產權歸政府所有,這就是一種國有資本布局的調整。政府把這部分國有資本用到了民生上,這個上海已經做了,我掌握的數據到前年,他們已經用500個億,來為夾心層買房子,提供共有產權。
我覺得這樣的一個國有資本的調整,是東北振興非常重要的一個領域,如果我們現在的國有企業(yè)占的比重那么大,結果主業(yè)反而干的又不好,還做了很多社會的事情,什么大集體、小集體,這樣的一個局面,國有企業(yè)怎么能做得好?而且國有企業(yè)這樣的狀態(tài),民營企業(yè)發(fā)展也是很困難的。所以像北京上海都進行了調整,把非主業(yè)的公司剝離出來,到交易市場,讓它交易出去,這本身也給民營企業(yè)投資提供了市場空間。而且這種交易它并沒有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因為國有資本它的形態(tài)可以有很多種,把非主業(yè)的公司賣掉,把錢用到主業(yè)上,它的資本總額并沒有縮小,甚至還能增值。這樣的一種處理方式,和我們國企做優(yōu)做強做大是一致的,并不是說你把一個國企賣掉了,就一定是國企做小了,這概念是不對的,因為它是按資本價格來算的,只不過是資本的形態(tài)不同了。
第二個任務,是要扭轉投資環(huán)境順差格局。
當前很多人都講到投資不過山海關,其實是投資環(huán)境的問題。如果投資環(huán)境要是不能夠吸引投資,這些資源都會隨著資本外流。因此,東北要想吸引資金,必須抓住資本,創(chuàng)造資本進入的投資環(huán)境。如果投資環(huán)境不能夠吸引投資,再好的資源都會隨著資本外流。以黑龍江投資多年順差為例子,很多黑龍江的做大的民企,他們做新的投資和新的業(yè)務都跑到外地而不在東北。因此必須扭轉這個局面,要解決一個投資環(huán)境的改善問題。只有改善投資環(huán)境,才能夠把投資從順差變成逆差。
如果這兩個問題有了根本性的扭轉,我覺得東北振興的前景就很樂觀,振興東北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