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宏:最好的親子關系是良師益友
“該怎樣培養(yǎng)孩子呢?”6月19日父親節(jié)當天,在鄭州市青少年宮舉行的鄭州市青少年快樂大講堂“謝宏與你面對面”大型公益講座上,貝因美創(chuàng)始人、首席科學家、國際育兒專家和親子顧問謝宏先生與鄭州市數以千計的家長齊聚一堂,熱烈探討了大家迫切關注的育兒話題。面對家長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惑,謝宏先生以其原創(chuàng)的成功生養(yǎng)教體系為理論基礎,緊貼現實、深入淺出地向在場家長答疑解惑。
現年51歲的謝宏15歲考入大學,19歲留校任教,27歲創(chuàng)辦了貝因美并使之成為中國深交所上市的第一家嬰童產業(yè)企業(yè),現在更是國際頂尖的親子教育專家,是萬千中國女性心中名副其實、功成名就的男神。謝宏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最好的親子關系就是良師益友的關系?!拔业某晒Φ靡嬗谖腋赣H對我早年的教育”,謝宏說:“我父親是一個小學語文老師,他從小對我的教育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有3條,第一是注重培養(yǎng)上進心,小朋友的上進心來自于榮譽感,榮譽感來自于社會交往,比如跟小朋友的互動。第二是注重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包括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為習慣等,最后是10歲以后的意志力,碰到困難不能輕易退縮,做任何事情都沒有一帆風順的?!?/p>
那么家庭教育應該怎么做,怎么把握度呢?
謝宏表示,爸爸媽媽不應該用成人的行為標準來要求孩子,應該了解孩子成長發(fā)育的規(guī)律。從成功生養(yǎng)教的理念出發(fā),首先在幼兒時期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和天性,小學階段應該強調個人主義,讓孩子建立正確的自己,中學開始強調集體主義,大學開始強調社會責任,甚至可以開始了解宗教信仰,這個才是正確的過程。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自我教育,四大教育的取向如果不一致,容易造成孩子的多重人格或人格分裂。
“我經常講,真正的愛是有原則、無條件的愛”,謝宏提出,幼兒時期的教育要回到原點,只要孩子生長發(fā)育健康,沒有不安全、不禮貌的行為,家長應該寬松一點。不要以大人的標準去壓制小朋友的天性。當然,如果是涉及到原則性問題,也是絕對不能含糊的,孩子做得對,家長要及時表揚及時肯定,孩子做得不對,家長也要旗幟鮮明地表明態(tài)度。特別在與6歲以內的小朋友溝通中,因為孩子小,有些道理他們不是很明白,這個時候,父母表達態(tài)度就要比講道理更有效。到了小學階段,特別是12歲以后,基礎人格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這個階段需要強調個人主義。讓孩子明白什么樣的行為是正確的,怎么樣認知社會,對自己負責,對爸爸媽媽負責。這個時候要培養(yǎng)團隊意識,懂得分享和配合。
中學和大學是孩子形成個人價值觀最重要的時期,那么當家長不在孩子身邊的情況下,家庭教育要怎么樣配合呢?
對于這個問題,謝宏說:首先要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表達該有的人文關切、關懷,在中學和大學階段,父母更重要就是做孩子的人生導師,這沒有固定的格式,而主要依靠父母的人生智慧。國際上親子教育做的最好得是猶太人,他們是典型的學習型家庭,認為親子教育的關鍵是媽媽。
據了解,“謝宏與你面對面”大型公益巡講已在全國各大城市舉辦十數場,謝宏所到之處無不掀起了一股探討育兒話題的熱潮。他從優(yōu)生優(yōu)孕開始,從人的初始狀態(tài)入手,用“意識發(fā)生論”幫助父母理解孩子早期教育的關鍵期;提倡親職教育,指導年輕夫婦如何成為稱職父母;同時注重嬰幼兒合理營養(yǎng)與良好習慣、健康身體與健全人格的全面養(yǎng)成等,為成千上萬親子家庭解開育兒困惑,實現幸福和諧。
在別人的眼中,貝因美是謝宏成功的標志,但在謝宏自己看來,成功更多的取決于他曾接受過的教育,這也是謝宏這些年來對傳播親子教育的親力親為積極倡導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