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真寶,李海怡,黎艷光,梁青云,李喜蘭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廣東 珠?!?19100)
?
菘藍根莖葉有效成分的研究*
梁真寶,李海怡,黎艷光,梁青云,李喜蘭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廣東珠海519100)
靛藍靛玉紅是菘藍的有效成分,實驗針對菘藍的干燥根、莖、葉使用同種溶劑即四氫呋喃溶液相同提取條件進行提取,制定靛藍靛玉紅標準曲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菘藍各個部位即根、莖、葉中的靛藍與靛玉紅的含量,通過比較菘藍根、莖、葉的靛藍靛玉紅含量大小,實驗多次重復驗證,結果得出菘藍葉中提取出的靛藍和靛玉紅含量最多,其次是莖,最后是根。
菘藍;四氫呋喃;靛藍;靛玉紅;紫外分光光度計
菘藍是十字花科植物,干燥其葉及根,根入藥稱“板藍根”,葉入藥稱“大青葉”[1]。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治溫病發(fā)熱、發(fā)斑、風熱感冒、咽喉腫痛、丹毒、流行性乙型腦炎、肝炎和腮腺炎等癥的作用。近年來研究表明,起重要療效的是菘藍中的生物堿靛藍和靛玉紅,靛藍和靛玉紅具有保肝、抗菌等藥理活性,而靛玉紅還具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2]。為了探究菘藍中靛藍和靛玉紅在各部位的含量,用四氫呋喃提取菘藍根莖葉中的靛藍和靛玉紅,并用UV法測定出各部位靛藍與靛玉紅的含量,從而得出菘藍葉中提取出的靛藍和靛玉紅含量最多。
1.1材料與儀器
材料:菘藍,購于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qū)三灶鎮(zhèn)壯音藥店。
試劑:靛藍、靛玉紅標準品,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氫呋喃(分析純),鄭州廣杰化工有限公司。
儀器:蒸餾裝置,實驗室自制;回流裝置,實驗室自制;索氏提取器,實驗室自制;DHT型磁力攪拌電熱套,山東省菏澤市祥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九陽料理機,九陽有限公司;UV-2450紫外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DHG-9140A型恒熱鼓風干燥箱,上海一恒科技儀器有限公司。
1.2材料處理
將干燥的菘藍莖、根粉碎,根過40目篩,將葉莖根各精密稱取10 g。
1.3靛藍、靛玉紅標準品的配制
稱取5 mg的靛藍、靛玉紅標準品,加四氫呋喃溶解并分別在100mL容量瓶中定容。
分別取上述靛藍溶液0.3、0.35、0.4、0.45mL于5mL容量瓶中,用四氫呋喃定容,即靛藍標準溶液。
再分別取上述靛玉紅溶液0.5、1.0、1.5、2.0mL于5mL容量瓶中,用四氫呋喃定容,即靛玉紅標準溶液。
1.4樣品的配制
將稱取的菘藍根、莖、葉,分別加入25mL四氫呋喃,回流4 h,減壓蒸餾至粘稠狀,定容至5mL,最后各稀釋5倍,葉稀釋25倍。
1.5吸收曲線的繪制
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以四氫呋喃為空白對照,分別對靛藍、靛玉紅標準品進行全波長掃描,得到吸收曲線,確定靛藍、靛玉紅標準品最大吸收波長。
1.6工作曲線的繪制
用四氫呋喃調零作參比,于靛藍最大波長處測定3.0、3.5、4.0、4.5 μg/mL靛藍標準溶液的吸光度值,于靛玉紅最大波長處測定5、10、15、20 μg/mL靛玉紅標準溶液的吸光度值,最后以A對c作圖,繪制工作曲線。
1.7樣品濃度的測定
分別在最大波長度測定樣品的吸光度值,并讀出濃度。
2.1靛藍和靛玉紅標準溶液
表1 紫外分光光度計測靛藍標準溶液濃度曲線表
回歸方程:y=0.1314x+1×10-16;相關系數(shù):R2=0.99971。
表2 紫外分光光度計測靛玉紅標準溶液濃度曲線表
回歸方程:y=0.03488x-0.0234;相關系數(shù):R2=0.99922。
2.2UV法標準曲線求出四氫呋喃中菘藍根莖葉的靛藍和靛玉紅質量
從圖1得出菘藍根莖葉中葉的高度比莖和根的要高,故葉中靛藍的含量是最多的,其次是莖,最后是根。在圖2中葉的高度也是比莖和根的要高,綜上,在菘藍不同部分中靛玉紅和靛藍的濃度由高到低為葉、莖、根。
圖1 菘藍根莖葉中靛藍濃度
圖2 菘藍根莖葉中靛玉紅濃度圖
通過實驗,得知靛藍和靛玉紅在菘藍中盡管微量,但葉中的含量也是挺高的。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板藍根比較熟悉,認為板藍根作用大且療效好,大多數(shù)工廠實驗室常從根提取靛藍和靛玉紅,而忽略了葉,造成了一定的浪費,使葉得不到很好的利用。菘藍的葉中含有的靛藍和靛玉紅較多,以后可注重用菘藍的葉來提取,使菘藍得到充分的利用。如何充分利用菘藍的葉來進行提取,是我們日后有待研究的方向,這也有利于資源的保護。
[1]中國藥典.一部[S].2010.
[2]唐曉清,王康才,陳暄.菘藍花期靛藍、靛玉紅和多糖分布規(guī)律研究[J].中藥草,2011(07):1425 -1428.
[3]孫立新,唐虹,尹萍,等.RP-HPLC法測定板藍根、大青葉中靛藍、靛玉紅的含量[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00(03):191-192.
[4]肖珊珊,金郁,孫毓慶.板藍根化學成分、藥理及質量控制研究進展[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00(06):455-458.
[5]唐曉清,王康才,陳暄,等.不同產地來源菘藍根生物量、蛋白質和多糖含量比較[J].江蘇農業(yè)學報,2007(03):224.
[6]雷黎明,潘清平.板藍根化學、藥理、質量及提取方法的研究進度[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7(18):2578-2580.
Study on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from Root,Stem and Leaf of Isatis Tinctoria*
LIANG Zhen-bao,LI Hai-yi,LI Yan-guang,LIANG Qing-yun,LI Xi-lan
(Zhuhai College of Jilin University,Guangdong Zhuhai 519100,China)
The active component of isatis tinctoria is indigo and indirubin.It uses tetrahydrofuran to extract the indigo and indirubin from dry root,stem and leaf of isatis tinctoria,make the standard curve.With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er,the content of the indigo and indirubin in each position was determined comparing the component of indigo and indirubin from the root,stem and leaf of isatis tinctoria and repeating the experiment.It concluded that the leaf of isatis tinctoria had the most content of indigo and indirubin,then was stem,the least was root.
isatis tinctoria; tetrahydrofuran; indigo; indirubin;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er
廣東省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培育專項資金(NO:pdjh2015b0931);2015年度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院級項目(NO:DC2015007)。
梁真寶(1994-),女,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為藥物檢測。
李喜蘭(1980-),女,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精細化學品。
R927.2
A
1001-9677(2016)011-01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