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偉 強, 薛 文 平, 閻 振 元, 劉 善 斌, 劉 威
(1.大連工業(yè)大學 輕工與化學工程學院, 遼寧 大連 116034;2.大連市環(huán)境科學設(shè)計研究院, 遼寧 大連 116023 )
?
粉煤灰基多孔陶瓷粒的制備及捕集大氣細顆粒物的性能
杜 偉 強1,薛 文 平1,閻 振 元2,劉 善 斌2,劉 威1
(1.大連工業(yè)大學 輕工與化學工程學院, 遼寧 大連116034;2.大連市環(huán)境科學設(shè)計研究院, 遼寧 大連116023 )
以粉煤灰為原料、高嶺土為黏結(jié)劑,碳酸氫鈉為造孔劑制備粉煤灰基多孔陶瓷粒。利用多孔陶瓷粒作為大氣綜合采樣泵的捕集載體,研究多孔陶瓷粒對大氣細顆粒物的捕集效果??疾炝藷Y(jié)溫度、保溫時間、黏結(jié)劑用量及造孔劑用量對粉煤灰基多孔陶瓷粒的捕集功能的影響。研究結(jié)果表明,在造孔劑用量30%、黏結(jié)劑用量5%、煅燒溫度950 ℃、保溫時間1 h條件下,制得的粉煤灰基多孔陶瓷粒對大氣細顆粒物有較好的捕集濾除效果,測試濾除率最大可達到46%。
粉煤灰;多孔陶瓷粒;大氣細顆粒物;濾除率
隨著現(xiàn)代工業(yè)的發(fā)展,全球工業(yè)及交通運輸設(shè)備污染物大量排放,大氣環(huán)境污染日益嚴重。近年來,每到秋冬季中國中東部地區(qū)就會出現(xiàn)大面積的霧霾天氣,尤其是2013年,中國東部和京津冀地區(qū)發(fā)生了強度大、持續(xù)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的霧霾事件[1-2]。大氣環(huán)境質(zhì)量重度污染,會造成人群呼吸系統(tǒng)和心肺疾病頻發(fā),加劇視程障礙,誘發(fā)交通事故[3-4]。細顆粒物是造成霧霾天氣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許多國內(nèi)外流行病學研究資料已經(jīng)顯示細顆粒物污染與居民死亡率和發(fā)病率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guān)系。因此,大氣細顆粒物去除研究已經(jīng)成為眾多學者關(guān)注的焦點。
粉煤灰是火力發(fā)電廠的廢棄物,若處置不當會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粉煤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和氧化鋁,具有微孔結(jié)構(gòu)和較高的比表面積[5]。目前,國內(nèi)外學者利用粉煤灰制備多孔陶瓷球、泡沫陶瓷和多孔陶瓷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應(yīng)用于高溫氣體除塵和污水處理[6]。對于利用多孔陶瓷粒捕集濾除大氣中細顆粒物PM2.5的研究頗為少見。本文以粉煤灰為主要原料,通過研究實驗配方和工藝參數(shù)對多孔陶瓷粒捕集濾除細顆粒物性能的影響,確定最佳工藝路線。
1.1實驗原料
實驗選用粉煤灰(一級)為骨料,成型黏結(jié)劑為羧甲基纖維素鈉(分析純),黏結(jié)劑選用高嶺土,造孔劑是碳酸氫鈉(分析純),主要原料的化學組分詳見表1。
表1 原料的化學成分
1.2實驗儀器
DHG-9070A型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美誠TM-2012P型智能馬弗爐,北京盈安科學儀器有限公司;雷博2030型大氣綜合采樣器,青島高科技工業(yè)園雷博電子儀器廠。
1.3樣品制備
根據(jù)實驗配方稱取各種配料,用高速萬能粉碎機粉碎2 min;分多次加入8~9 mL 0.5%的羧甲基纖維素鈉溶液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過20目的篩子成粒,將成型后的樣品置于干燥箱內(nèi)30 ℃恒溫干燥5 h,室內(nèi)放置24 h干燥脫水;送入陶瓷纖維馬弗爐中高溫焙燒,將焙燒過后樣品過20和60目篩子得到最終產(chǎn)品。多孔陶瓷粒的制作流程如圖1所示。
燒制升溫程序按以下方案:室溫90 min升溫到300 ℃,50 min升溫到800 ℃, 800 ℃后升溫速率設(shè)定3 ℃/min到預設(shè)溫度,保溫1 h后隨爐冷卻。
圖1 樣品制備流程
1.4大氣細顆粒物濾除效果測定方法
將燒制完成的成品按照粒徑(圖2)質(zhì)量ma∶mb∶mc=1∶2∶2稱取25 g裝入樣品袋中,樣品袋為100目濾網(wǎng)制作而成;置盛有樣品的袋于大氣采樣泵泵頂,在大連市環(huán)境科學設(shè)計研究院六樓樓頂連續(xù)采樣24 h;取出采樣過后玻璃纖維膜在保溫箱中放置24 h稱取質(zhì)量,利用玻璃纖維膜測試前后質(zhì)量差來計算樣品捕集大氣細顆粒物的質(zhì)量,濾除效果采用下面公式計算:
Q=(Δm0-Δmx)/Δm0×100%
式中:Q為大氣細顆粒物濾除率,%;Δm0為空白樣機玻璃纖維膜測試前后質(zhì)量差,mg;Δmx為樣品樣機玻璃纖維膜測試前后質(zhì)量差,mg,x=1、2、3、4、5。
圖2 樣品粒徑形貌
1.5性能表征與檢測
采用熱重-熱差分析儀對原料進行熱重分析(空氣氛圍,升溫速率10 ℃/min);用掃描電鏡觀察燒成樣品表面的微觀結(jié)構(gòu);用X射線衍射儀測定原料及燒成樣品的物相組成,掃描范圍10°~80°,掃描速率5°/min。
2.1原料的熱重分析
圖3為陶瓷粒燒制焙體的TG分析曲線。從圖3中可以看出,焙體隨著溫度的升高主要有3個階段的失重,第一階段在95 ℃左右,該階段脫去的主要是吸附水和結(jié)晶水。在110~160 ℃碳酸氫鈉受熱分解出現(xiàn)明顯失重現(xiàn)象,失重比重達到12%。因此,在燒制時此階段要保持緩慢的升溫速率,避免升溫溫度過快導致反應(yīng)劇烈釋放出大量CO2造成空洞塌陷。500~770 ℃出現(xiàn)再次失重,由于高溫成型黏結(jié)劑羧甲基纖維素鈉被燒蝕掉,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產(chǎn)生的碳酸鈉在該階段會與SiO2和Al2O3反應(yīng)再次釋放CO2。
圖3 原料的TG分析曲線
2.2造孔劑添加量對細顆粒物濾除的影響
圖4為造孔劑添加量與多孔陶瓷粒捕集濾除大氣細顆粒物的關(guān)系圖??瞻讟訖C24 h 采樣11.10 mg,24 h大氣中細顆粒物平均質(zhì)量濃度為78.72 μg/m3。從圖4中可以發(fā)現(xiàn),隨著造孔劑添加量的增大,試樣對細顆粒的捕集濾除效果越加明顯。在造孔劑添加量為30%時,濾除率達到最大,為40%。其原因是造孔劑比重的加大,會提高陶瓷樣品的氣孔率和顯氣孔率,增大樣品的平均孔徑。過濾氣體介質(zhì)時,一般過濾精度僅是氣孔孔徑的1/10~1/20[7],大于或小于該精度范圍,都會削弱對細顆粒物的捕集濾除效果。
圖4 造孔劑添加量對細顆粒物濾除的影響
2.3黏結(jié)劑添加量對細顆粒物濾除的影響
圖5為黏結(jié)劑添加量與多孔陶瓷粒捕集濾除大氣細顆粒物的關(guān)系圖。本實驗空白樣機24 h采樣10.01 mg,大氣中細顆粒物質(zhì)量濃度為70.92 μg/m3。由圖5可以看出,在黏結(jié)劑用量為5%時,多孔陶瓷粒對大氣細顆粒物有較強的捕集能力,濾除率為46%,而在黏結(jié)劑用量加大時則減弱了其濾除效果。原因在于隨著高嶺土添加量的增加,在煅燒過程中會加大液相量,流體填充多孔陶瓷形成的孔洞和孔道,會導致降低陶瓷樣品的氣孔率。因此,黏結(jié)劑選用量以5%為宜,能夠保持較好的細顆粒物濾除效果。
圖5 黏結(jié)劑添加量對細顆粒物濾除的影響
2.4燒結(jié)溫度對細顆粒物濾除效果的影響
燒結(jié)溫度對樣品捕集濾除大氣細顆粒物性能有影響,對濾除效果影響詳見圖6。實驗空白樣機24 h采樣9.82 mg,24 h大氣中細顆粒物平均質(zhì)量濃度為69.50 μg/m3。由圖6可以看出,粉煤灰基多孔陶瓷粒在煅燒溫度為950 ℃時濾除效果達到最佳,細顆粒物濾除率為47%,當溫度再升高時細顆粒物的濾除效果呈下降趨勢。在提高燒結(jié)溫度的環(huán)境下,骨料間由熔融液相相互聚攏形成接觸面積,顆粒在液相的參與下發(fā)生位移和重新排列,引起多孔陶瓷粒收縮體積,壓縮孔徑。其次,高溫條件下液相的流動性較好更容易造成孔洞堵塞,從而引起多孔陶瓷氣孔率減弱。
圖6 燒結(jié)溫度對細顆粒物濾除的影響
2.5保溫時間對細顆粒物濾除的影響
圖7是保溫時間與多孔陶瓷粒捕集濾除大氣細顆粒物的關(guān)系曲線。空白樣機24 h采樣7.41 mg,24 h大氣中細顆粒物平均質(zhì)量濃度為52.48 μg/m3。粉煤灰基多孔陶瓷粒隨著煅燒時間的增加,細顆粒物的濾除效果先上升后下降,在保溫1 h時,濾除率最好,達到44%,故選擇1 h為最佳保溫時間。燒結(jié)時間過長給熔融的液相足夠的時間填充陶瓷粒內(nèi)部氣孔,從而壓縮孔體積,破壞孔結(jié)構(gòu),但其影響與前3個影響因素相比是有限的。
圖7 保溫時間對細顆粒物濾除的影響
2.6燒成樣品的物相分析
圖8是原料粉煤灰和950 ℃燒制1 h后的樣品的XRD圖譜。從圖中可以看出,粉煤灰的主要晶相為莫來石和石英,并含有少量鈣長石和赤鐵礦。經(jīng)高溫燒結(jié)之后樣品的衍射峰發(fā)生了明顯變化,其主要晶相為硅酸鋁鈉和霞石,還有少量石英。
圖8 粉煤灰和多孔陶瓷樣品的XRD譜圖
2.7燒成樣品的SEM分析
圖9顯示的試樣在950 ℃燒結(jié)1 h后的表面形貌。由圖9可知樣品表面氣孔為開口氣孔,空洞直徑5~40 μm,有利于細顆粒物進入樣品。顆粒之間生長出瓶頸使其結(jié)合在一起形成三維的連通孔,使空洞與空洞之間有較好的連通性??斩创笮〉牟痪恍?,會對進入的細顆粒物起阻滯和截留的作用。
圖9 950 ℃下燒制1 h樣品的SEM照片
以粉煤灰為主要原料,在造孔劑用量30%、黏結(jié)劑用量5%、煅燒溫度950 ℃、保溫時1 h條件下,制得氣孔分布均勻、孔徑為5~40 μm的粉煤灰基多孔陶瓷粒。在大氣綜合采樣泵提供-2.3 Pa 的力、測試過濾風速為0.3 m/s時,多孔陶瓷粒填料濾除細顆粒物的效果為46%。
[1] 張人禾,李強,張若楠.2013年1月中國東部持續(xù)性強霧霾天氣產(chǎn)生的氣象條件分析[J].中國科學(地球科學),2014,44(1):27-36.
[2] 孟曉艷,余予,張志富,等.2013年1月京津冀地區(qū)強霧霾頻發(fā)成因初探[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shù),2014,37(1):190-194.
[3] 楊維,趙文吉,宮兆寧,等.北京城區(qū)可吸入顆粒物分布與呼吸系統(tǒng)疾病相關(guān)分析[J].環(huán)境科學,2013,34(1):237-243.
[4] ORRU H, TEINEMAA E, LAI T, et al. Health impact assessment of particulate pollution in Tallinn using fine spatial resolution and modeling techniques[J]. Environmental Health, 2009, 8(7): 1-9.
[5] 熊林,劉曉榮.粉煤灰基多孔陶瓷過濾材料的制備和性能[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2,33(3):318-322.
[6] 趙統(tǒng)剛,吳德意,陳建剛,等.粉煤灰合成沸石同步脫氨除磷特性的研究[J].環(huán)境科學,2006,27(4):696-700.[7] 許珂敬,董抒華,田貴山,等.兼有脫硫作用的陶瓷過濾元件的制備工藝對其氣孔參數(shù)的影響[J].中國陶瓷工業(yè),2004,11(6):1-4.
Preparation of fly ash based porous ceramic particles and the properties of trapping atmospheric fine particles
DUWeiqiang1,XUEWenping1,YANZhenyuan2,LIUShanbin2,LIUWei1
(1.School of Light Indu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Dalian 116034, China;2.Dalian Municip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Dalian 116023, China )
Flyashbasedporousceramicparticleswaspreparedusingflyashasrawmaterial,kaolinasbinder,sodiumbicarbonateasporeformer.Theeffectofporousceramicparticlesontheatmosphericfineparticletrappingwasstudiedusingporousceramicparticlesascomprehensiveatmosphericsamplingpumptrappingvector.Theinfluenceofsinteringtemperature,holdingtime,dosageofbinderandporeformingagentdosageonflyashbasedporousceramicparticletrappingfeatureswereinvestigated.Theresultshowedthatflyashbasedporousceramicparticleshadbesttrappingremovaleffectontheatmosphericfineparticlesatpore-formingagentof30%,binderof5%, 950 ℃andholdingtimeof1h.Underthecondition,theremovalratecouldreachto46%.
fly ash; porous ceramic grains; atmospheric fine particles; removal rate
杜偉強,薛文平,閻振元,劉善斌,劉威.粉煤灰基多孔陶瓷粒的制備及捕集大氣細顆粒物的性能[J].大連工業(yè)大學學報,2016,35(4):277-280.
DU Weiqiang, XUE Wenping, YAN Zhenyuan, LIU Shanbin, LIU Wei. Preparation of fly ash based porous ceramic particles and the properties of trapping atmospheric fine particles[J]. Journal of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2016, 35(4): 277-280.
2015-02-08.
杜偉強(1990-),男,碩士研究生;通信作者:薛文平(1956-),男,教授.
X513
A
1674-1404(2016)04-027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