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蔭偉,張敏,姚吉霞,杜忠,周新富
(1.廣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廣西桂林541004;2.桂林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廣西桂林541004)
?
桉樹林下金花茶不同密度栽培試驗
鄧蔭偉1,張敏2,姚吉霞1,杜忠2,周新富2
(1.廣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廣西桂林541004;2.桂林市林業(yè)科學研究所,廣西桂林541004)
試驗設4個處理,重復3次。分析結果是:種植后經過4年的栽培管理,在4個處理的種植密度中,其保存率均在90%以上,最高的保存率達92.93%;平均樹高、平均地徑、平均冠徑生長量的最高值均是1.0m×2.5m密度區(qū),其值分別為111.41 cm、1.75 cm 、85.50 cm顯著高于其他3個處理;其次是1.5m×2.5m密度區(qū),樹高、地徑、冠徑3項的平均生長值分別是102.73 cm、1.51 cm、67.6 cm顯著高于其他2個處理;在桉樹林下種植金花茶適宜采用的種植密度是1.0m×2.5m或1.5m×2.5m的密度區(qū),每畝種植266株或177株。
金花茶;桉樹林下;栽培;密度
金花茶(Camellianitidissima),屬山茶科小喬木,被舉世公譽為“世界珍品”、“茶族皇后”,屬國家一級保護珍稀植物[1]。金花茶在國際上負有盛名,金花茶含有天然有機鍺、硒、鉬等十多種重要保健價值的微量元素和茶多酚,以及對人體必須的氨基酸,具有降“三高”,防止動脈硬化,延緩衰老,提高免疫功能等保健作用[2]。金花茶適宜在溫暖、潮濕、半陰半陽的地帶生長[3],已成為林下經濟發(fā)展的首選樹種。 桉樹是桃金娘科桉樹屬,常綠喬木,原產于澳大利亞,是工業(yè)造紙用原材料的主要樹種,是我國于20世紀70年代引進的速生樹種,其適應性強、生長快速、用途廣泛[4]。在近10年來,我國廣西、廣東、福建等相關縣市區(qū)的桉樹人工林發(fā)展迅速[5]。其中廣西種植面積達2700萬畝,居全國第一位,桉樹材量占全國70%以上[6]。桉樹在為緩解廣西區(qū)乃至全國木材供需矛盾,推動木材漿紙一體化產業(yè)發(fā)展,維護國家木材安全,增加森林碳匯,應對氣候變化起到了較大作用[7]。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地處祖國南疆,區(qū)內熱量豐富,雨量充沛,桉樹種植自然條件優(yōu)越。為了大力發(fā)展桉樹產業(yè),振興我國山區(qū)林業(yè)經濟,近年來廣西各地大抓桉樹產業(yè)的發(fā)展,建立了大面積的速生豐產林基地。但是,正在加大桉樹種植業(yè)發(fā)展的同時,遇到了一些阻礙,在學術界個別學者及一些地方認為:種植桉樹有害無益,桉樹是“抽肥機、抽水機、霸王樹”,認為凡是種植過桉樹的地方,土質變差,桉樹林下寸草不生等等[8],淡化了桉樹產業(yè)的發(fā)展。本試驗主要針對近年我國桉樹產業(yè)、林下經濟及金花茶保護與開發(fā)利用而開展研究。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林地位于廣西北海市合浦縣石康鎮(zhèn), 21°44′43″N,109°18′41″E,屬亞熱帶季風型海洋性氣候區(qū)[9]。海拔20m,坡度15度,坡向西北向,日照強烈,熱量充足,氣候受季風環(huán)流控制,雨熱同季,冬干夏濕,盛行風向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轉換。由于各季節(jié)雨熱不均以及瀕臨北部灣,常有臺風、暴雨、干旱、低溫陰雨及霜凍、冰雹和龍卷風等氣象災害發(fā)生。該處土質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大部分土壤是南流江沖積平原和南海北部灣古淺海沉積物積聚而成,土壤pH值4.5~6.0。桉樹林于2006年4月種植,面積30畝,苗木來源廣西林科院廣林9號營養(yǎng)杯苗,造林株行距2.0m×2.5m,2011年10月(種植金花茶時)測定:桉樹平均樹高7.64m,平均胸徑6.32cm,林地郁閉度0.55,林內主要植被有:三葉鬼針草(BidenspilosaL.)、牛筋草[Eleusineindica(L.) Gaertn.]、狗牙根[Cynodondactylon(Linn.)Pers.]小飛蓬[Conyzacanadensis(L.)Cronq.]、蒲公英(HerbaTaraxaci)、酢醬草(OxaliscorniculataLinn.)、杠板歸(PolygonumperfoliatumL.)、香附(Cyperusrotundus)、豬殃殃[GaliumaparineL. var.tenerumGren.et (Godr.) Rebb.]、野老鸛草(GeraniumcarolinianumL.)、地錦(Parthenocisustricuspidata)、黃花稔(SidaacutaBurm. F)等。
1.2試驗設計
試驗設4個處理、重復3次,每個處理設5行,即:處理1為1.0m×2.5m區(qū),每行種植53株,共265株;處理2為1.5m×2.5m區(qū),每行種植35株,共175株;處理3為2.0m×2.5m區(qū),每行種植26株,共130株;處理4為2.5m×2.5m區(qū),每行種植21株,共105株。每個重復675株,3次重復,共2025株。試驗地為長方形,每個處理面積為52m×12.5m、0.97畝,每個重復面積為3.88畝,3個重復面積為11.64畝(不含保護行)。見圖1。
○▲○▲○▲○▲○▲○▲○▲○▲○▲○▲○▲○▲○▲○▲○▲○▲○▲○▲○▲○▲○▲○……13行桉樹○○○○○○○○○○○○○○○○……53株(保護區(qū):株距2.0m)▲▲▲▲▲▲▲▲▲▲▲▲▲▲▲▲……70株(保護區(qū):株距1.5m)○○○○○○○○○○○○○○○○……53株(保護區(qū):株距2.0m)▲▲……53株(重復Ⅰ處理1:1.0m×2.5m)○○○○○○○○○○……26.5株▲▲▲▲▲▲▲▲▲▲▲……53株○○○○○○○○○○……26.5株▲▲▲▲▲▲▲▲▲▲▲……53株○○○○○○○○○○……26.5株▲▲▲▲▲▲▲▲▲▲▲……53株○○○○○○○○○○……26.5株▲▲▲▲▲▲▲▲▲▲▲……53株○○○○○○○○○○……26.5株▲▲……35株(重復Ⅰ處理2:1.5m×2.5m)○○○○○○○○○○○……26.5株▲▲▲▲▲▲▲▲▲▲▲……35株○○○○○○○○○○○……26.5株▲▲▲▲▲▲▲▲▲▲▲……35株○○○○○○○○○○○……26.5株▲▲▲▲▲▲▲▲▲▲▲……35株○○○○○○○○○○○……26.5株▲▲▲▲▲▲▲▲▲▲▲……35株○○○○○○○○○○○……26.5株▲▲……26株(重復Ⅰ處理3:2.0m×2.5m)○○○○○○○○○○……26.5株▲▲▲▲▲▲▲▲▲▲▲……26株○○○○○○○○○○……26.5株▲▲▲▲▲▲▲▲▲▲▲……26株○○○○○○○○○○……26.5株▲▲▲▲▲▲▲▲▲▲▲……26株○○○○○○○○○○……26.5株▲▲▲▲▲▲▲▲▲▲▲……26株○○○○○○○○○○……26.5株▲▲……21株(重復Ⅰ處理4:2.5m×2.5m)○○○○○○○○○○……26.5株▲▲▲▲▲▲▲▲▲▲▲……21株○○○○○○○○○○……26.5株▲▲▲▲▲▲▲▲▲▲▲……21株○○○○○○○○○○……26.5株▲▲▲▲▲▲▲▲▲▲▲……21株○○○○○○○○○○……26.5株▲▲▲▲▲▲▲▲▲▲▲……21株○○○○○○○○……26.5株▲▲▲▲▲▲▲▲▲▲▲▲▲▲▲▲……70株(保護區(qū):株距1.5m)○○○○○○○○○○○○○○○○……53株(保護區(qū):株距2.0m)○▲○▲○▲○▲○▲○▲○▲○▲○▲○▲○▲○▲○▲○▲○▲○▲○▲○▲○▲○▲○▲○……13行桉樹
圖1桉樹林下金花茶不同密度栽培排列圖
注:○-桉樹定植株;▲-金花茶定植株;上述為重復Ⅰ區(qū),重復Ⅱ區(qū)、重復Ⅲ區(qū)、重復Ⅳ區(qū),依次往下排列。
1.3種植時間、方法
種植時間是2011年10月,采用的苗木為金花茶2年生營養(yǎng)杯實生苗,苗木的平均高35.40cm、平均地徑0.55cm;種植方法采用桉樹林內的行間種植,即在桉樹林2.5m的行距中間段(距離桉樹基干1.25m)挖定植坑,坑的規(guī)格為30cm×30cm×30cm,株距按各處理的密度依次進行。種植時先將金花茶營養(yǎng)杯苗木運到定植坑處,將定植坑覆土三分之一,然后將營養(yǎng)杯苗木的營養(yǎng)杯輕輕脫出,苗木連同營養(yǎng)土放入定植坑中心,四周覆土壓實,最后蓋1層松土,淋足定根水。
1.4統(tǒng)計分析方法
2015年6月在試驗林內,對每一個處理區(qū)植株的樹高、地徑、冠徑進行抽樣測定,分析各處理與重復的試驗數(shù)據(jù)。
1.5種植后的管理
1.5.1撫育管理。2012年3月林地全面鏟草1次,并以定植的金花茶植株為中心向外延35cm,做成直徑70cm的樹盤(植株基部土盤),當年6月、9月分別各全面鏟草1次。2013年后,在每年的6月、9月分別各全面鏟草1次。
1.5.2水肥管理。在鏟草撫育的同時每株施0.6%的硫酸鉀復合肥液1.5 kg,即每年施肥2次。在每年的7~11月間,保持林內土壤濕潤,天氣干旱時期間隔8~10天淋水1次。
1.5.3修剪。從種植至2012年10月金花茶植株已抽梢3次,平均樹高50cm,此時進行封頂(定干),將頂芽剪去;2013年8月主側枝已生長至平均長25cm時將芽剪去,使之形成開心型樹冠。樹冠內的病蟲枝、細弱枝剪除,保持樹冠內通風透光,植株生長旺盛。
1.5.4病蟲害防治。種植后于2012年5月、10月和2013年后,在每年的5月、10月各噴灑防病藥劑,即每年的5月噴施600倍多菌靈溶液1次,10月噴施800倍百菌清溶液1次;2013~2014年在每8月分別噴施1000倍敵百蟲溶液1次,主要是防治食葉害蟲。
經過4年的栽培管理,取得效果明顯,結果分析如下。植株生長狀況,見圖2~4。
2.1金花茶不同密度栽培試驗定植保存率分析
表1 不同密度栽培試驗定植保存率分析表
注:①種植后的第二年4月上旬進行一次補植,至今保存率達90%以上;②表格內的各欄數(shù)據(jù)均為樣區(qū)的平均值;③在多重比較中,小寫字母不同表示在0.05水平下差異有顯著性,小寫字母相同的表示在0.05水平下差異無顯著性,下同。
從表1分析可見,4個處理的植株保存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均達90%以上,在以種植密度2.5m×2.5m的保存率最高,保存率為92.93%,保存率最低的是2.0m×2.5m處理區(qū),保存率為90.73%,其他2個處理區(qū)的植株保存率分別為92.80%與92.90%。
2.2不同密度栽培試驗平均樹高生長分析
從表2分析可見,在4個處理中,處理1的平均樹高最高,其種植密度為1.0m×2.5m,平均樹高高達111.41cm,顯著高于其他3個處理;其次為處理2,其平均樹高為102.73cm,顯著高于處理3與處理4;在處理3、處理4之間無顯著差異,平均樹高分別為93.19cm和94.89cm。
表2 不同密度栽培試驗平均樹高生長分析表
注:表格內的各欄數(shù)據(jù)均為樣區(qū)的平均值。
2.3不同密度栽培試驗平均地徑生長分析
表3 不同密度栽培試驗平均地徑生長分析表
注:表格內的各欄數(shù)據(jù)均為樣區(qū)的平均值。
從表3分析可見,在4個處理中,平均地徑最高的為處理1,其種植密度為1.0m×2.5m,平均地徑為1.75cm,顯著高于其他3個處理;其次為處理4,其平均地徑為1.63cm,與處理3無顯著差異,但顯著高于處理2;在處理2、處理3之間無顯著差異,平均地徑分別為1.51cm和1.62cm。
2.4不同密度栽培試驗平均冠徑生長分析
表4 不同密度栽培試驗平均冠徑生長分析表
注:表格內的各欄數(shù)據(jù)均為樣區(qū)的平均值。
從表4分析可見,在4個處理中,平均冠徑最高的為處理1,在種植密度為1.0m×2.5m時,平均冠徑為85.50cm,顯著高于其他3個處理;其次為處理2,種植密度為1.5m×2.5m,平均冠徑為67.60cm,顯著高于處理3與處理4;在處理3、處理4之間無顯著差異,其平均冠徑分別為49.30cm和48.91cm。
3.1結論
該試驗認為,桉樹林下種植金花茶以株行距1.0m×2.5m定植,每畝種植266株,其保存率為92.80%,平均樹高為111.41cm、地徑為1.75cm、冠徑為85.50cm,顯著高于其他3個處理,適宜在生產上推廣;其次為處理2,采用密度1.5m×2.5m,每畝177株定植,其保存率為92.90%,平均樹高為102.73cm,地徑為1.51cm,冠徑為67.60,顯著高于處理3與處理4;而處理3、處理4之間無顯著差異,金花茶的生長情況顯著低于處理1和處理2,不適宜采用。
3.2討論
3.2.1金花茶在種植后要注意對其水分的保持。由于金花茶是好濕植物,出現(xiàn)干旱時必須及時淋水,保持林地土壤濕潤,滿足金花茶生長過程中所需的水分很重要。
3.2.2通過對桉樹林下金花茶種植及其林下植被生長情況來看,桉樹林下植被種類及數(shù)量是豐富的,桉樹與其他樹種相比,從生態(tài)意義上來說,并沒什么區(qū)別,對林地生態(tài)環(huán)境并無不良影響,可以發(fā)展桉樹林下的種植業(yè)。
3.2.3桉樹林下種植金花茶,增加林下植被。金花茶為常綠樹種,樹冠濃綠、根系發(fā)達、對防風固沙、涵養(yǎng)水源、調節(jié)氣候、增加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tài)平衡等,有著極其顯著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效益。
3.2.4桉樹林下金花茶栽培試驗成功,對發(fā)展桉樹產業(yè)意義重大,社會效益極為顯著。同時在桉樹林下種植名貴植物,充分利用林內空間,在不砍樹,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前提下,能使林農增收致富。
3.2.5本試驗結果,充分說明了金花茶可以在桉樹林下種植,并能旺盛生長,且種植的株行距應保持在1.0m×2.5m(畝栽266株)或1.5m×2.5m(畝栽177株)為最佳處理方案,適宜在生產上推廣應用。
[1]梁盛業(yè),陸敏珠.中國金花茶栽培與開發(fā)利用[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5.
[2] 秦小明,寧恩創(chuàng),楊宏.金花茶葉藥用保健成分提取新工藝研究[J].食品工業(yè)科技,2005(10):122-124.
[3] 韋霄,蔣運生,韋記青,等. 珍稀瀕危植物金花茶地理分布與生境調查研究[J].生態(tài)環(huán)境,2007,16:895-899.
[4] 呂蘭英. 桉樹生長環(huán)境各種因素對比探討[J].吉林農業(yè),2011(4):250-250.
[5] 項東云,陳健波,申文輝. 廣西桉樹人工林發(fā)展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J].廣西林業(yè)科學,2006,35(4):195-201.
[6]廣西林業(yè)廳. 關于科學發(fā)展桉樹速生豐產用材林的意見[N].廣西日報,2011-11-23.
[7] 項東云,陳健波,劉建,等. 廣西桉樹資源和木材加工現(xiàn)狀與產業(yè)發(fā)展前景[J]. 廣西林業(yè)科學,2008,37(4):175-178.
[8] 花木網. 桉樹的危害相關介紹. 云南花木網,2012-07-23.
[9]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氣候中心.廣西氣候[M] .北京:氣象出版社,2007
Experiment on the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of PlantingCamellianitidissimaunder the Eucalyptus Forest
Deng Yinwei1, Zhang Min2, Yao Jixia1,Du Zhong2, Zhou Xinfu2,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4; 2.Research Laboratory of Guilin Forest Science, Guilin, Guangxi 541004)
This test designed four treatments and repeated three times.After four years of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survival rate of all four planting densities are above 90%,and the highest is up to 92.93%.Analyzing from the average height of tree,basal diameter and crown diameter,the best planting density is 1.0m×2.5m,the numbers respectively are 111.41 cm,1.75 cm,85.50 cm,and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another three treatments;the next planting density is1.5m×2.5m,the numerical values respectively are 102.73 cm,1.51 cm,67.6 cm,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last another two treatments.So we can get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best panting density of plantingCamellianitidissimaunder the eucalyptus forest is 1.0m×2.5m or 1.5m×2.5m,and planting 266 trees or 177 trees per mu.
Camellianitidissima;Under the eucalyptus forest;Cultivation;density
圖2 桉樹林下金花茶,生長旺盛
圖3 金花茶開花植株,含苞欲放
圖4 金色的花朵,每公斤600元
2016-03-08
鄧蔭偉(1956—),教授級高工, 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林木良種選育和豐產栽培技術研究與應用,E-mail:dengyw1956@163.com。
S685.14;S792.39
A
DOI.:10.13268/j.cnki.fbsic.2016.0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