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念容,高 華,衡玉鈺 (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體檢中心,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17)
·檢驗與轉化醫(yī)學·
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體檢結果分析
羅念容,高 華,衡玉鈺 (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體檢中心,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17)
【摘 要】目的:對400例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體檢結果進行分析,旨在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現(xiàn)狀,為老年人慢性病健康宣教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jù).方法:選取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2014-06/2015-06進行健康體檢的400例65歲以上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對他們的健康體檢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檢出各類疾病或指標異常者794例次,排在前3位的是肥胖或超重(44.5%),高血壓(36.5%),血脂異常(33.5%);本組400例健康體檢老年人中,LDL?C增高189例,占總例數(shù)的47.3%,且女性增高者明顯多于男性,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G增高149例,占37.3%,血尿酸增高85例,占21.3%,TC增高50例,占12.5%,且女性增高者明顯多于男性,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老年人群體進行健康體檢非常必要,有利于為老年慢性病人群制定科學合理的防治方案,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教育和指導.
【關鍵詞】老年人;健康體檢;慢性?。活A防
隨著社會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變化以及城市化與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深受慢性疾病的影響,老年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fā)病率迅速增加,已成為嚴重威脅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公共衛(wèi)生問題[1].因此,對老年人實施健康體檢不僅有利于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狀態(tài)及慢性病患病率,還有利于明確慢性病譜,為慢性病的早期預防提供依據(jù),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幫助[2].本研究對2014-06/2015-06在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健康體檢的400例65歲以上老年人的健康體檢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2014-06/2015-06收治的老年人健康體檢人員400例作為研究對象.男219例,女181例,年齡65~85(平均75.7±5.5)歲.400例健康體檢人員均在體檢前建立電子健康檔案,有高血壓、糖尿病者建立高血壓與糖尿病管理卡,并劃分到慢性病管理當中,為其提供適當?shù)慕】到逃?
1.2體檢項目 開展一般體格檢查以及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常規(guī)生化檢查、血壓、心電圖、胸透、B超檢測,甲狀腺功能,腹部及甲狀腺超聲,盆腔超聲(女性),前列腺超聲(男性).除了內、外科檢查及人體成分分析,眼科和耳鼻喉科也進行了相應的檢診.女性增加宮頸細胞學檢查.
1.3診斷標準 ①高血壓診斷標準:收縮壓(systo1ic b1ood pressure,SBP)/舒張壓(diasto1ic b1ood pressure,DBP)≥140/90 mmHg[3];②血脂異常診斷標準:高脂血癥:總膽固醇(tota1 cho1estero1,TC)>5.7 mmo1/L,甘油三酯(trig1yceride,TG)>1.71 mmo1/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ow density 1ipoprotein cho1esterin,LDL?C)>4.5 mmo1/L,上述三項指標中任意一項出現(xiàn)即視為血脂增高[4];③超重診斷標準: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24 kg/m2,肥胖診斷標準:BMI≥28 kg/m2;④糖尿病診斷標準:依據(jù)《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1999年版)》,谷氨酸(g1utamic acid,GLU)≥7.0 mmo1/L或餐后 2 h血糖(postprandia1 2 hours p1asma g1ucose,P2hPG)≥11.1 mmo1/L[5];⑤超聲、心電圖、胸透:以衛(wèi)生部高等醫(yī)藥院校教材(第5版)為準.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400例老年人健康體檢結果 本次體檢中,共檢出各類疾病或指標異常者794例次,排名前三位的分別為肥胖或超重、高血壓、血脂異常.其中380例患2種或2種以上疾病或指標異常,占總體檢人數(shù)的95.0%(表1).
表1 400例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體檢結果?。╪=400)
2.2不同性別體檢者血液生化檢查結果 本組400例健康體檢老年人中,LDL?C增高189例,占總例數(shù)的47.3%,且女性增高者明顯多于男性,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G增高 149例,占37.3%,血尿酸增高85例,占21.3%,TC增高50例,占12.5%,且女性增高者明顯多于男性,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不同性別體檢者血液生化檢查結果
隨著社會發(fā)展,健康體檢作為及早發(fā)現(xiàn)疾病的重要手段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老年人醫(yī)療保健工作的發(fā)展方向應以“以人為本,以健康為中心”為宗旨,關注疾病預防和心理因素[6],對老年人的健康狀況給予積極的研究和關注,做好衛(wèi)生需求是健康宣教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本研究中,肥胖或超重、高血壓、血脂異常排在前三位,這也提示我們針對肥胖或超重、高血壓、血脂異常的干預應作為老年人群健康宣教的重點,尤其是對超重及肥胖的宣教[7].超重及肥胖與多種慢性疾病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研究[8]指出肥胖是發(fā)生高血壓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肥胖者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活性較高,往往會增加尿鈉重吸收,增加血容量并導致血壓增高.此外,超重與肥胖會導致機體脂質代謝的障礙及紊亂,阻塞通往心臟動脈或是使其變窄,極易導致冠心?。?].因此,應以預防超重為出發(fā)點,對老年人的飲食進行調整,合理飲食限制能量攝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盡量將老年人的健康危害降到最低.
本研究中,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的檢出率分別為36.5%、33.5%、24.8%.這說明了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在老年人群中的發(fā)生率較高,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10].已有證據(jù)表明高血壓和糖尿病是腦梗死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11].腦梗死病理學研究表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和血栓的形成是腦梗死發(fā)生的直接原因.糖尿病患者血液血糖較高,導致血液粘稠度較正常人偏高,進一步發(fā)展使得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從而加劇動脈粥樣硬化和微循環(huán)障礙,促發(fā)腦梗死的發(fā)生.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發(fā)病原因比較復雜,受遺傳、環(huán)境等因素影響,與個人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密切相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會加速這些慢性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因此,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對控制血壓和血脂,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發(fā)展尤為重要.
本研究中,女性體檢者TC和LDL?C的增高率明顯高于男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C增高會使心臟動脈變狹窄,而TG增高容易造成血液粘稠,隨著疾病的進一步發(fā)展,血液粘稠在血管壁上沉積,逐漸形成小斑塊,且面積和厚度逐漸擴大,減少血流速度,導致血管堵塞.LDL?C是低密度脂蛋白(1ow density 1ipoprotein,LDL)中的膽固醇,水平增高同樣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可見TG、TG、LDL?C增高可能是腦卒中、冠心病、心梗等心腦血管慢性病發(fā)生的影響因素,同時也是促進高血壓及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本次體檢者中,血脂異常比例較高,這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積極對老年人進行生活方式的干預,同時還應加強女性人群的健康宣教工作[12].
慢性病對老年人的健康威脅日益加重,由于慢性病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病程長、遷延性、難治愈[13],患者往往需要長期的醫(yī)療預防保健和康復措施.因此,必須加大慢性病的篩查和防控健康宣教力度,建立、健全老年人慢性病防控發(fā)展網(wǎng)絡,特別是引導缺乏運動的老年人群,指導其建立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這樣不僅有利于慢性病的治療,還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減輕家屬的負擔,降低醫(yī)療費用,滿足更多老年人對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方軍波,鐘 寧,鄭 平,等.斜土社區(qū)居民有關定期健康體檢、就診體檢意向及參與健康教育情況調查分析[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0,8(7):1-3.
[2]邵曉春.社區(qū)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應用與效果[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0,24(6):74-75.
[3]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05年修訂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5.
[4]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訂聯(lián)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9(5):390-419.
[5]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11.
[6]顏素珠.3269例老年健康體檢血常規(guī)檢查結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3,3(21):124-125.
[7]翟連芳,張金玲,徐玉琳.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在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的應用[J].上海預防醫(yī)學雜志,2011,23(1):36-37.
[8]吳淑玲.社區(qū)慢性病管理綜合干預對體質量及血壓效果的探討[J].當代醫(yī)學,2014,20(14):157-158.
[9]郭佳佳,胡 松,王麗娜,等.冠心病患者肥胖與血栓前狀態(tài)相關性的研究(英文)[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15,24(3):235-239.
[10]王志秀,郭 駿,王儒柏,等.首鋼水鋼員工體質量指數(shù)、腰圍與血壓、高血壓患病率的關系[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1,12(7):128-131.
[11]劉 芬,楊毅寧,馬依彤,等.新疆不同民族人群高血壓與肥胖關系的探討與分析[J].新疆醫(yī)學,2011,41(4):16-21.
[12]張 麗,劉 偉,楊曉燕,等.烏魯木齊市成年女性超重、肥胖與高血壓關系的調查分析[J].廣東醫(yī)學,2010,31(14):1861-1863.
[13]解芙艷,馬艷華,高 娃.社區(qū)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抑郁狀況及其對抑郁情緒認知情況的調查[J].轉化醫(yī)學電子雜志,2015,2(10):46-47.
【中圖分類號】R19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94(2016)06?57?03
收稿日期:2016-04-25;接受日期:2016-05-10
作者簡介:羅念容.E?mai1:1nr201622@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