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西南技術工程研究所,重慶 400039)
導電涂料是一種將導電填料和助劑均勻分散在樹脂中,形成具有一定導電能力的高分子材料,將其應用于高電阻率材料表面,可使材料具有傳導電流、消除積累靜電荷的能力,因此導電涂料除具有普通涂料的表面防護、美觀、標識等基本功能外,還具有部分導體的性質(zhì),在表面防腐、抗靜電、電磁屏蔽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1—2]。導電涂料根據(jù)所用導電填料的性質(zhì),可分為金屬系、碳系、金屬氧化物系、復合填料等,其中研究較多的是金屬系和碳系導電涂料。金屬系填料主要以銀、銅、鎳等為主,應用于涂料具有導電性高的優(yōu)點,但銀、鎳填料填充量大、成本高。銅粉的導電性能與銀粉接近,但抗氧化性能差。應用中可對金屬填料進行處理,提高抗氧化能力[3—6]。以炭黑、石墨、碳纖維等為填料的碳系導電涂料具有質(zhì)量輕、價格低、環(huán)境適應性好等優(yōu)點,是當前研究較多的一種功能涂料,國內(nèi)多家研究機構對炭黑、石墨、碳纖維及其復合粉體的導電性能進行了研究,解決了碳系涂料難分散、易于絮凝的問題,制得了不同導電率的系列涂料,達到實用化水平[7—11]。但炭黑、石墨等填料在涂料中添加量大,影響涂層的附著力、柔韌性等力學性能。近年來,以碳纖維為主的導電填料具有添加量少、制備的涂層導電性能好等特點,其研究開發(f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張振寧[12]、楊超[2]、喻冬秀[13]等人初步分析了涂層中碳纖維、碳纖維及復合填料的含量、助劑用量等因素對導電性能的影響,表明涂層中添加較少的碳纖維即可達到較高的導電性能。
目前,國內(nèi)關于碳纖維在導電涂料中的應用研究報道較少。本文在分析導電涂層導電機理的基礎上,以短切碳纖維為導電填料,以丙烯酸聚氨酯為粘結(jié)劑制備系列碳纖維/丙烯酸聚氨酯導電涂料,系統(tǒng)研究碳纖維含量、助劑(分散劑、防沉劑)用量及涂層施工厚度等因素對涂層表面電阻的影響,確定了碳纖維涂層制備工藝參數(shù)。
丙烯酸樹脂J587(羥值90~100 mg KOH/g),美國JOHNSON公司;脂肪族聚異氰酸酯(HDT-90,NCO含量為18%~20%),法國RHODIA公司;短切碳纖維(市售,碳質(zhì)量分數(shù)≥96%);分散劑(BYK-163),德國畢克化學;防沉劑6900HV,日本楠本化成。
導電涂料制備:將丙烯酸樹脂、分散劑、防沉劑、流平劑、消泡劑、稀釋劑等助劑加入分散桶分散均勻,將短切碳纖維緩慢加入分散液中,高速分散30 min以上,直至纖維在分散液中均勻分布,制得導電涂料。
導電涂層制備:將制備的導電涂料按照一定比例加入脂肪族聚異氰酸酯固化劑 HDT-90,噴涂于復合材料試板上,常溫放置60 min后,于80 ℃固化6 h,制得碳纖維導電涂層。
碳纖維導電涂層的表面電阻采用 GB/T 1410—2006《固體絕緣材料體積電阻率和表面電阻率試驗方法》中規(guī)定的表面電阻測試方法進行測試,測試電壓為9 V,電化時間為1 min。
導電涂料的導電機理研究主要有兩方面[1,14—17]:一方面是導電通路的形成機理,其主要研究導電填料與涂層體系的電性能關系;另一方面是導電通路形成后導電粒子如何導電,主要研究涂層中載流子在導電填料間遷移的微觀機理。
導電通路形成機理是指涂料中加入導電填料,當導電填料添加量達到某一臨界值以后,涂層中部分導電粒子相互接觸形成導電通道,使得涂層導電。涂層中導電填料添加量的這一臨界值稱為滲流閾值,達到滲流閾值后,導電填料含量多少會導致電阻率的顯著改變,這可較好解釋涂料的電導率隨導電填料添加量的變化規(guī)律。
涂層的導電回路形成后如何導電,主要涉及分布于涂層中導電粒子間的電子傳輸問題,主要有接觸導電、隧道效應和場致發(fā)射導電機制三種。當導電填料添加到涂層中,總有部分導電顆粒相互接觸形成導電通路,此時涂層導電性主要取決于導電填料的電性能,稱為接觸導電機制。涂層中另一部分導電顆粒以孤立形態(tài)分散于涂層中,雖然導電粒子相互間不直接接觸,但當粒子間間距足夠小,載流子在電場或熱振動的作用下實現(xiàn)遷移形成電流,這種導電現(xiàn)象叫做隧道效應導電機制。當導電顆粒間的內(nèi)部電場很強,使得電子有較大的幾率穿過較薄的樹脂包裹層,躍遷到鄰近的導電粒子上,形成場致發(fā)射電流,稱為場致發(fā)射導電機制。這三種導電機制同時存在于導電涂層中,導電涂料的導電機理是三者相互競爭的結(jié)果。在低導電填料含量及低外加電壓下,導電填料間的間距較大,形成導電通路的幾率較小,此時隧道效應起主要作用;在低導電填料含量和高外加電壓下,涂層內(nèi)部電場較強,此時場致發(fā)射機理作用加大;而在導電填料添加較多的條件下,粒子間形成導電通道,接觸導電機制比較顯著。
按照1.2小節(jié)中的方法,通過調(diào)整涂料中碳纖維的添加量,制得碳纖維質(zhì)量分數(shù)為0%~10%的導電涂層,測試涂層的表面電阻。圖1為涂層中碳纖維含量對其表面電阻的影響,圖中縱坐標為表面電阻取對數(shù)(下同)。
由圖1可以看出,碳纖維含量對涂層表面電阻的影響十分明顯,隨著碳纖維用量的增加,涂層的表面電阻逐漸降低,當涂層中碳纖維含量大于4%時,涂層表面電阻變化趨于平緩。圖1中涂層表面電阻-碳纖維含量曲線有一個突變區(qū)域,即碳纖維含量為 0%~4%這一區(qū)域。當碳纖維含量小于 4%時,涂層表面電阻隨碳纖維的含量變化相當劇烈,涂層的表面電阻從 2.4×1011Ω降低到 1.41×103Ω,涂層由絕緣體向?qū)щ姂B(tài)轉(zhuǎn)變。當碳纖維含量小于2%時,涂層表面電阻較大,這是由于涂層中碳纖維含量低,纖維彼此間直接接觸較少,未形成一個連續(xù)的導電通路,導致涂層的表面電阻高。隨著涂層中碳纖維含量的增加,纖維間的搭接接觸增多,當碳纖維含量達到4%左右時,涂層中初步形成連續(xù)的導電通路,此時涂層的表面電阻迅速降低。隨著涂層中碳纖維含量的繼續(xù)增加,涂層的導電通路網(wǎng)絡不斷完善,表面電阻進一步降低,當碳纖維含量達到6%時,碳纖維間接觸充分,表面電阻降到902 Ω??梢姡繉颖砻骐娮桦S碳纖維含量的變化趨勢符合涂層導電機制,其碳纖維的滲流閾值在4%左右。
另外,涂層中碳纖維含量與涂層的力學性能密切相關,當涂層中的碳纖維含量大于8%時,涂層外觀不平整,與基材的附著力差,易剝離。從涂層導電、力學性能角度綜合考慮,涂層中短切碳纖維含量在4%~8%之間為宜。
由于碳纖維粒徑小、長徑比高、比表面積大、表面自由能高的特點,作為功能填料加入到樹脂體系中,容易發(fā)生團聚絮凝,導致纖維在涂料中分散不均勻,涂料貯存穩(wěn)定性變差等,因此為提高涂料體系中導電填料的分散性和涂料貯存穩(wěn)定性,必須添加潤濕分散劑[2]。BYK-163分散劑是一種高分子量的溶劑型潤濕分散劑,通過大分子量助劑的空間位阻,為顏填料提供相同電荷等方式使顏填料解絮凝和共絮凝。分散劑用量(占碳纖維質(zhì)量的百分比)對涂層導電性的影響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分散劑的加入對涂層的導電性起到積極的作用,隨著分散劑用量的增加,涂層的電阻逐漸減小。這是由于涂層中不含分散劑或分散劑含量較少時,碳纖維沒有很好地分散開,團聚嚴重,在涂層中分布不均勻,影響導電網(wǎng)絡的導通。隨著分散劑用量的增加,碳纖維的分散性提高,碳纖維基本分散開,形成導電網(wǎng)絡,導電性好。但當分散劑加入量大于14%時,電阻有增大的趨勢,可能是由于分散劑含量過多,而分散劑屬于絕緣物質(zhì),阻礙了導電網(wǎng)絡的形成,導致表面電阻上升。因此,在碳纖維導電涂層中,分散劑的用量在 12%~14%之間為宜。
防沉劑是一種流變助劑,在涂料中加入后,涂料黏度增加,形成觸變性流體或分散體,從而達到防止涂料在貯存過程中分散顆粒的沉淀、聚集,以及涂裝時流掛現(xiàn)象的發(fā)生。圖3為防沉劑6900HV用量(質(zhì)量分數(shù))對涂層電性能的影響。
從圖3可以看出,防沉劑的加入對涂料的電性能有顯著影響,隨著防沉劑用量的增加,涂層的表面電阻隨之增加,特別是防沉劑用量大于1.5%時,涂層的表面電阻急劇增加。這是由于6900HV為高分子量的改性聚酰胺蠟,分散于涂料中在粘結(jié)劑與碳纖維間形成穩(wěn)定網(wǎng)絡結(jié)構,涂料黏度迅速增加,同時在導電涂層固化中形成位阻效應,導致涂層的表面電阻隨防沉劑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防沉劑的加入要綜合考慮到防沉效果和電阻兩方面因素,一般用量在0.5%~1.5%之間為宜。
在導電涂料噴涂的過程中,漆膜越薄,涂層中的導電纖維形成導電網(wǎng)絡的幾率越??;涂層越厚,形成導電網(wǎng)絡的幾率就越大。但涂層過厚,會對涂層的機械性能產(chǎn)生負面影響,而且會導致質(zhì)量與成本增加,因此在保證涂層電性能的前提下,選擇合適的涂層厚度至關重要。
表1為涂料施工中不同的噴涂道數(shù)對涂層厚度和電性能的影響,圖4為導電涂層厚度對涂層電性能的影響趨勢圖。
表1 不同涂層厚度對電性能的影響Table1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oating thickness on electrical properties
從表1和圖4可以看出,隨著涂層厚度的增加,涂層的表面電阻降低,但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涂層的表面電阻降低趨勢趨于平穩(wěn)。因此,從涂層外觀、導電性及涂層厚度限制等考慮,碳纖維導電涂層在施工中噴涂2~4道、厚度在10~30 μm之間為宜。
1)碳纖維含量與涂層的表面電阻密切相關,通過調(diào)節(jié)碳纖維含量可得到不同表面電阻的導電涂層。碳纖維添加量越高,涂層的導電性越好,但隨著涂料的制備及施工難度增大,涂膜質(zhì)量變差。綜合涂層電性能及涂層力學性能這兩方面因素,碳纖維在涂層中的含量在4%~8%范圍內(nèi)為宜。
2)分散劑對涂層的導電性起到積極的作用,隨著涂料中分散劑用量的增加,涂層的表面電阻逐漸減小,但當分散劑的加入量大于14%時,電阻有增大的趨勢,涂料中分散劑的用量在 12%~14%之間為宜。
3)防沉劑的加入對涂層的電性能有顯著影響,隨著防沉劑用量的增加,涂層的表面電阻隨之增加。綜合考慮防沉效果和電阻兩方面因素,一般防沉劑用量在0.5%~1.5%之間為宜。
4)涂層越厚,形成導電網(wǎng)絡的幾率就越大,涂層的表面電阻越低。從涂層導電性及涂層厚度限制等考慮,碳纖維導電涂層在施工中采用2~4道噴涂、厚度控制在10~30 μm之間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