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 梁衛(wèi)東
?
探索網格化運維下的技術支撐
廣東省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分公司梁衛(wèi)東
為了使運維人員貼近用戶,提高運維速度,提升運維服務質量及運維的精準度,同時也為了加強三網融合業(yè)態(tài)下的競爭力,廣電網絡普遍實行網絡運維的網格化模式。網格化運維模式的主要特點是根據地理位置及光節(jié)點的分布,將用戶分為網格,一個維護小組或一個維護人員負責一個網格的日常維護維修工作,其優(yōu)勢是不言而喻的,因為責任到組、責任到人,維護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得到空前的提升,同時,維護人員由于長期在一個網格工作,可以做到很熟悉該片區(qū)的網絡具體狀況,這樣,運維人員可以在網絡優(yōu)化、維護和維系用戶時能做到有針對性,以達到提升服務質量、挽留拓展用戶的目的。但同時,由于責任到組甚至責任到人,日常維護工作往往是需要一個人去獨立完成,所以要使網格化運維模式順利推進,必須在各個層面給予運維人員支持,下面就如何就在技術層面進行配套建設,談談廣東廣電珠海分公司的具體做法。
首先,要降低網絡的故障率,才能有效降低維護人員的工作量、提升維護質量和時效,而據統(tǒng)計,故障的發(fā)生約有80%的情況發(fā)生在樓棟線到用戶機頂盒之間,(下面簡稱為用戶接入網),所以,在不需投入大量改造資金的情況下,網絡優(yōu)化的重點應放在該段網絡;針對珠海的用戶所在建筑的特點,珠海分公司主要對兩種類型的用戶接入網進行了優(yōu)化:
1、星樹形結構樓層線:
目前多層建筑(5——8層)的用戶接入網一般采用樹形網絡結構,其特點是樓棟線中接入的分支分配器較多,而接頭往往會引致接觸不良、反射信號過大及噪聲侵入,但如將網絡結構改為星形結構,則需多條線纜從一樓往上鋪設,往往會受到用戶不支持,走線困難的客觀因素制約,為此,可選擇星樹型網絡結構,以在網絡穩(wěn)定性及施工難度之間取得平衡,具體做法是從一樓放大器中同時引出兩條電纜,分別接入到一樓及中間樓層,再以樹形網絡結構覆蓋樓上用戶,原理圖如圖一。
圖一
2、星形結構的用戶接入網:
高層建筑一般配備有豎井或走線線槽,在不存在施工因素制約的情況下,星形的用戶接入網結構由于在放大器至用戶終端之間只接入最多兩個分支分配器,因此可有效降低故障率和噪聲侵入的強度,同時,還可以較為容易控制各用戶終端到放大器之間鏈路的信號衰減值,有利于網絡調試和信號的合理應用。在進行該類用戶的用戶接入網改造時,經計算,建議針對不同的高層建筑結構和用戶規(guī)模,采用如圖二的網絡結構。
圖二
由于廣電網絡的建設歷史時間較短,缺少相應的規(guī)范,加上進行區(qū)域管理和建設,所以各地的網絡建設會根據各地的客觀情況因地制宜,在網絡整合后,珠海分公司的網絡中的光機、放大器、分支器箱體的安裝的位置、高度、安裝的方式等都存在不一樣的地方,所以,在維護人員進行箱體內設備維護和調試時,有的需要梯子甚至承高平臺才能進行操作,這種情況下,單人獨立進行網絡調試和維護時,不但需要攜帶承高工具,施工安全也得不到保障,顯然不利于網格化運維模式的推行,所以,在網絡優(yōu)化時,我們統(tǒng)一規(guī)范了各種箱體的安裝方式和位置,盡量安裝于地面,如由于客觀原因而不得不掛墻的,也調整了安裝的高度,以使維護人員不用借助其他承高工具即可操作。
同樣由于缺少規(guī)范和行業(yè)的區(qū)域化管理,廣電網絡的部分材料沒有完全做到統(tǒng)一,如不同區(qū)域、不同建設時間的網絡,線纜的線徑(即使是同一規(guī)格,但不同廠家的產品也不一定完全一致,導致接頭不能配套使用)、接頭規(guī)格、放大器內置的均衡器、衰減子插槽、安裝、固定器材的所用螺絲、螺母的規(guī)格、箱體的門鎖鑰匙等都存在差異,這樣,對于公司,需為每個網格的維護人員準備各種型號規(guī)格的維護材料,造成了材料庫存量大增,而對于維護人員,其在日常維護時需準備的器材也需多而雜,不利于獨立工作;并且,維護人員需要熟悉所有型號設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不但造成對維護人員的培訓期增長,還使維護人員的專業(yè)知識博而不精,為精細化維護增加難度。因此,在網絡優(yōu)化時,我們首先是逐步淘汰了一些工作狀態(tài)不穩(wěn)的舊有型號器材,在新器材的選取上盡量做到規(guī)范統(tǒng)一;其次,對于一些還能正常工作的器材,我們在進行網優(yōu)時,通過網格之間的器材置換,使同一網格盡量使用同一品牌、同一規(guī)格的器材,這樣,即使對于整個網絡來說,器材暫時還沒辦法做到統(tǒng)一,但對于單個網格,器材型號規(guī)格基本保持一致,這樣,既可以達到降低維護器材的庫存量,也減少維護人員的維護器材攜帶量和利于維護人員的精細化維護本網格的網絡。
圖三
在普遍單向網絡時代,在檢測用戶線到終端盒等某段鏈路或器
材是否存在故障時,往往采用是一個人在鏈路的一端如入戶分支器處接通、斷開信號,另一人在另一端如用戶終端盒處用儀器進行檢測的方法進行,這樣的檢測方法,最少需要兩人進行配合,顯然不適應網格化運維模式;在雙向網時代,目前,還存在運用信號發(fā)生器的方式進行反向通道的維護檢測,即一人在鏈路一端如用戶終端盒利用信號發(fā)生器輸出一個標準信號,另一人在鏈路另一端如入戶分支器或放大器處利用場強儀檢測,同樣,這種方式也至少需要兩人,不適應網格化運維模式。為了使單人能完成以上的操作,就需要搭建雙向儀器的檢測系統(tǒng),其原理是利用安裝在有線電視前端的頭端設備和運維人員的手持終端設備配合進行,這樣維護人員的終端儀器只要在網絡某一端口接入網絡,其在輸出標準檢測信號的同時,利用雙向網絡的雙向功能及頭端設備,終端設備即可檢測到接入點到前端的鏈路狀態(tài)了。所以,雙向網絡檢測系統(tǒng)的搭建及維護人員手持的雙向儀器終端設備的配置是必不可少的。珠海分公司為此搭建了如圖三的Trilithic Guardian 9581檢測系統(tǒng)。
新的測試方式的引入及對網絡的遠程檢測可有效地降低網絡的維護量和提高維護人員的工作效率,將有利于網格化運維模式的推行。珠海分公司為適應網格化運維模式,在進行網絡優(yōu)化時,創(chuàng)新性地通過在光站處安裝CM的方式,實現對雙向網絡的精細調試和實現對光站的運行進行實時監(jiān)控。在本方法引入前,在利用Trilithic Guardian 9581系統(tǒng)進行雙向網絡調試時,一般是利用終端設備的860的SSR功能調試反向鏈路,但SSR功能展現的增益平坦度曲線是860與9581頭端的模擬鏈路的衰減情況,并不能完全準確地反映CM與CMTS上行端口的鏈路衰減。在光站處安裝CM后,則可通過CMTS運營監(jiān)測系統(tǒng)對該CM進行檢測,即可精準地檢測到光站到前端之間鏈路對CM反向信號的衰減情況了,這為網絡的精準調試提供了依據,提高了用戶CM到前端CMTS之間鏈路的反向通道質量;同時,光站的正反向信號輸出、輸入電平,信號的載噪比等數據和安裝于該處的CM存在密切的關系,這樣,通過對該CM運行的實時檢測,即可詳細地了解光工作站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運行狀況,使維護人員及時了解光工作站的運行情況,有利于日常的維護調試。
運維網格化模式是提升網絡維護服務質量、提高企業(yè)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但運維方式的轉變,必須做好技術方面的配套工作,珠海分公司根據自身的實際,在以上層面進行相關的技術配套建設,使網格化運維得以順利推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