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全喜 宋素智
保護地栽培是一項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yè),應嚴格選擇土壤類型,但生產中很難完全滿足上述園地選擇條件。隨著保護地栽培的迅速發(fā)展,目前在沙灘地、山區(qū)地、輕鹽堿地定植建棚的情況越來越多,對于此種立地條件,必須根據不同的土壤類型進行嚴格的土壤改良,改良的重點是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1 不同土壤的特性及改良重點
1.1 石灰?guī)r山麓、沖積平原黏土地
(1)特性。土壤保水保肥力強,但通氣透水性差,根系分根少、密度小,雨季易積水引起秋梢旺長和新梢中下部葉早落。
(2)改良重點。深翻增施有機肥,摻沙或礫石改善土壤透氣性。栽前挖排水溝以利排水。
1.2 沙灘地
(1)特性。透氣性好,養(yǎng)分分解速度快,根系發(fā)達。但土壤瘠薄,漏水漏肥,肥水供應不穩(wěn)定,樹勢易衰弱。肥水大量供應時,因根系發(fā)達,透氣性好,容易引起短期旺長,如6月份以后大量自然降雨引起的秋梢旺長。而且正因根量大,水、養(yǎng)分耗竭快,加上易滲漏損失,雨季過后水、養(yǎng)分極易缺乏,常導致秋季葉片早衰。另外,沖積土平原沙灘地下部常存在黏板層和地下水位過高的問題。
(2)改良重點。大量增施有機肥并摻黏土,提高保肥保水及供肥供水能力。注意打破黏板層,降低地下水位,定植溝下部埋草改良土壤。
1.3 輕度鹽堿地
(1)特性。土壤透氣性較好,但土壤干旱瘠薄,水土流失嚴重,保水保肥能力差,常因缺肥缺水使樹體生長遲緩,葉片小、黃、質脆,生產能力差,經常發(fā)生缺素癥(如缺鋅、缺硼等)。
(2)改良重點。大量增施有機肥,降低土壤pH值;栽前挖溝埋草,以隔斷上返鹽分;引淡洗鹽,并挖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注意矯正缺素癥。
2 棚室土壤改良的措施
2.1 增施有機肥
如上所述,各類土壤有其不同特點,栽培技術的目的是因異求同,通過改良使之都趨近于豐產園的土壤標準。因此,各類土壤的改良各有側重點,但改良的核心都是增加土壤水、肥、氣、熱因子的穩(wěn)定性,因此都需要增施有機肥或其他有機填充物,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調節(jié)水汽的能力。改良過程中還要注意擴展具有穩(wěn)定性的土壤范圍,以加大和保護根系的功能層。
2.2 養(yǎng)好表層及中層
與果樹早果豐產關系最密切的吸收根主要分布于40厘米以內,尤其是20~40厘米以內土層,因此必須注意培肥土壤的表層和中層??刹捎酶材せ蚋膊莸姆椒ňS持表層土壤溫濕度的相對穩(wěn)定,養(yǎng)好表層根;采用開60厘米深的淺溝、溝中埋草、施有機肥的方法改善溝中局部環(huán)境,養(yǎng)好中層根。在養(yǎng)好表層及中層的同時,還應打破障礙層,通透下層,以使下層根系不受窒息危害。
2.3 局部改良為主。逐漸實現全園改良
目前果樹保護地栽培經常遇到丘陵地地形,土壤改良的任務非常艱巨。據調查,山東省有60%~80%的果園有機質含量低于0.8%,有50%在O.5%以下,栽前或短期內將有機質含量提高到1%,并實現全園翻土改良是不可能的。栽前除首先改良一些限制因子外,如打破黏板層、山地加厚土層等,應將有限的有機物放在局部,使局部根系處在最佳的條件下。若將有限的有機肥均勻用到全園,杯水車薪,難以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只能使全部的根系都不能正常生長并發(fā)揮功能,而且太深、距根系太遠的肥料等不到利用就早已淋失。保護地栽培果樹,一般做法是先對定植溝內土壤進行改良,然后逐步改良全園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