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
當(dāng)然吃新鮮的最有滿足感,而且要大量,吃個不停,才對得起葡萄。
在物資短缺的年代長大的我,葡萄是一種珍貴的水果,能嘗到已感幸福。從電影中,看見羅馬人躺在浴室池邊,仰起頭,把一大串的葡萄塞進嘴里。當(dāng)時的反應(yīng)并非羨慕,是核怎么辦,不必吐出來嗎?
長大后,才知葡萄分有種子的和沒有的。
葡萄屬爬藤科,需靠支架長成,種植也可靠接枝,所以有沒有種子并不要緊,但當(dāng)今也有許多種的葡萄,是把種子削去一部分,混入其他類型的培植出來。
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數(shù)千年,有葡萄就能釀酒,在古跡和壁畫中都能找到葡萄的種植和釀造。凡是四季分明的地區(qū)皆長葡萄,但需要較為寒冷的冬天,方能長得更甜更茂盛,中國的河北和新疆,都是理想的種植區(qū)域。
《本草綱目》的記載為:“葡萄,漢書作蒲桃,可以入酺,飲人則陶然而醉。其圓者名草龍珠,長者名馬乳葡萄,白者名水晶葡萄,黑者名紫葡萄。漢書言張騫出使西域還,始得此種。”
所以葡萄是輸入的,最原始的種應(yīng)該是中東,后傳到歐洲去。羅馬帝國凡擴張領(lǐng)土,必種來釀酒,可見葡萄版圖之大,當(dāng)今的水果之中,葡萄占了四分之一。
也不是完全甜的,從前的人燒菜,甜味來自葡萄的糖分,而酸性亦由葡萄抽取,后來才被價賤的醋代替,我們?nèi)绻非笸昝赖淖龇ǎ瑧?yīng)該尋回葡萄酸性來入饌。
每年九月中到九月底,是葡萄成熟時,乘這個季節(jié)到歐洲旅行,最為快樂。滿山遍野的田園,有的變綠,有的是紅色,有的一片漆黑,有的金黃,都是等著收割的葡萄,你盡情去采幾串,沒人理你。
當(dāng)今都以機器收割,輸送帶倒進卡車,送到酒莊途中,流下一道道的葡萄汁來。也有堅持用人手摘取,集村中婦女來踏出汁來的小型釀酒廠,法國已少,意大利還是可以找到的,收割那一天,等于參加了一個嘉年華。
遇到一位少女,她忍不住把幾串甜美的大葡萄往嘴里送,我也禁不住照辦,但嚼到滿嘴的葡萄核,問她怎么不吐出來?
“干嗎要吐出,咬爛了吞下不就行了?”她回答,“你沒有聽過葡萄核對身體有益嗎?葡萄核還可以榨油燒菜呢,我認為比橄欖油好得多?!?/p>
是的,哪有像香港女子,還要剝皮?
窮日子的年代,產(chǎn)生的食物智慧最不可抹殺,我在意大利西西里,吃到一塊塊的黑色酒餅,原來是把釀過酒的皮,搗爛后加大量白糖壓縮出來。最初還看不起眼,只買了兩塊,吃過后大喜,葡萄香味十足,當(dāng)今一小片一小片切開來慢慢吃,滋味無窮。
當(dāng)然吃新鮮的最有滿足感,而且要大量,吃個不停,才對得起葡萄。從樹上采下,相信大自然的干凈,就那么吞,最為過癮。
你堅持要洗,用水沖不是辦法,教你一個秘訣,那就是拿回家后,放入一個大盆,用水浸,這時撒一些面粉,輕揉一下,洗完再用清水沖,最潔白了。
各地的葡萄種植,都是先搭了支柱,讓樹藤爬過,只有克羅地亞的不同,他們用筆直的大樹干,像燈柱一樣立著,再在頂部拉下多條繩索,葡萄藤也由此爬上去生長。我在那里拍電影時,剛好遇到收成的季節(jié),紅色的葡萄,像一條條的巨蟒,我請果農(nóng)將繩子割斷,然后圍著脖子圈了幾圈,學(xué)傻瓜吃大餅,就那么咬著嘴巴前面的,一口一口吞下,移動一下,再大嚼,葡萄甜汁沾浸了我的衣服,也不管了,這是人生之中最滿意的一頓葡萄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