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孫 莉
回 家
文丨孫 莉
春節(jié),是每個中國人骨子里無法抹去的一個期待。當臘梅綻開濃香的花蕊,水仙在窗臺含笑時,時間悄悄地告訴我們,要過年了!無論經歷了怎樣的悲歡離合,有一點感覺卻是相同的,過年,回家!家在,就是方向,就是讓人無法忘懷的魂牽夢繞。
奇木的老家在遵義很偏僻的山村,高中、大學、工作后,一步步的成長與家的距離越來越遠。如今奇木二十歲的兒子都已在上海讀大學,每年的除夕,奇木一家依然會回到那個小村子,吃上一頓年夜飯。兒子不明白,父親為什么要這樣堅持,為什么一定要回農村老家?奇木說,有些東西亙古不變,回家不是簡單的旅程,是一次返璞歸真的記憶,是在家的爐火邊,聊聊家人,說說自己,是放慢腳步的過程。如今回家方便多了,路修好了,過去五個小時的車程現(xiàn)在也就兩個多小時。奇木的父母跟著最小的妹妹住在縣城,冬至一過老人家就開始念叨買年貨的事,兒女們嘴上答應卻不見行動,樓下的超市應有盡有,到時候要什么買什么,沒必要早早屯在那兒。女兒哪懂父母的心思,老人家是琢磨著東西準備差不多了,也可以提前回鄉(xiāng)下老屋準備過年了。
鄉(xiāng)下的老屋一直空著,兒女們想讓他們享享清福,于是把他們接進城里,高高的樓房上去就不想下來,鄰居也不認識,孩子們上班忙,下了班都玩手機,平時說話的人都沒有。老人家不想讓孩子擔心,同意住在縣城,只在過年時盼望能一起回老屋,兒子孫子一大家子熱鬧。
前幾天奇木的妹妹來電話說,母親身體不太好,走路已很艱難,可父親非要回鄉(xiāng)下過年。奇木明白父親的心思,人老了,回家的次數恐怕越來越少了,還能走動的時候,想在老屋多待待,所以他想早點回去幫忙打理。妻子明白丈夫的心思:離家早,孝敬父母的時間少,多虧了家里的哥哥妹妹,他能做的只有對哥哥妹妹多照顧些。
奇木的大哥就住在老屋的后面,待一家人回來時,大哥已把屋子收拾干凈,早上就燒起的爐火把整個房間都烘得暖暖的,父親母親從一進門就開始笑,開始看,一直把屋里所有的角落都看了才圍著爐子坐下。孩子們迫不及待拿出準備好的禮花炮仗飛奔出去,奇木的妹夫們開始卸下車里的年貨,妹妹們則鉆進了廚房,奇木為父親泡了一壺鐵觀音,父子就這樣圍著爐子邊說話邊等待年夜飯的開場。
豐盛的年夜飯在鞭炮聲中開席了。奇木和他的兄弟姊妹們陪父母一桌;三個妹妹陪三個嫂子以及兩個大侄兒一桌,孩子們聚一桌。當夜幕降臨,奇木家的老屋不時傳來陣陣笑聲。今夜,山村不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