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晉
徐悲鴻油畫藝術(shù)欣賞
□曹 晉
徐悲鴻(1895—1953),漢族,原名徐壽康,江蘇宜興市屺亭鎮(zhèn)人。中國現(xiàn)代畫家、美術(shù)教育家。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后長期從事美術(shù)教育工作。
1949年后任中央美術(shù)學院院長。徐悲鴻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xiàn)實主義,推崇任伯年,強調(diào)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象的解剖結(jié)構(gòu)、骨骼的準確把握,并強調(diào)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主張“傳統(tǒng)中國畫”的改良,立足中國現(xiàn)代寫實主義美術(shù),著有《中國畫改良論》。徐悲鴻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被稱為中國現(xiàn)代美術(shù)教育的奠基者,與張書旗、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杰”。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于世。
田橫五百士
珍妮小姐畫像
1953年9月26日,徐悲鴻因腦溢血病逝,享年58歲。按照徐悲鴻的愿望,夫人廖靜文女士將他一生節(jié)衣縮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書畫家的作品1200余件,圖書、畫冊、碑帖等1萬余件,全部捐獻給國家。其中,有徐悲鴻先生創(chuàng)作的幾幅著名的油畫作品。
油畫《珍妮小姐畫像》,縱136厘米,寬98厘米,作于1939年春夏之交,是徐悲鴻為了支持國內(nèi)抗戰(zhàn)在南洋舉行義賣募捐時的作品。畫中女子珍妮小姐,祖籍廣東,系當時星洲名媛。這幅肖像,是其男友、時任比利時駐新加坡之副領(lǐng)事勃蘭嘉委托徐悲鴻而作。此畫完成后得到了眾人的贊賞。是徐悲鴻最著名的油畫人物肖像之一。
油畫《田橫五百士》,取材于《史記》。田橫(前250~前202年)是秦末齊國舊王族,齊王田氏的后裔,繼田儋之后為齊王。他生于狄邑(今山東高青縣高城鎮(zhèn)),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義士。陳勝、吳廣起義抗秦后,四方豪杰紛紛響應(yīng),田橫一家也是抗秦的部隊之一。漢高祖消滅群雄、統(tǒng)一天下后,田橫不顧齊國的滅亡,同他的戰(zhàn)友五百人仍困守在一個孤島上(現(xiàn)名田橫島,在山東)。漢高祖聽說田橫很得人心,擔心日后為患,便下詔令說:如果田橫來投降,便可封王或侯;如果不來,便派兵去把島上的人統(tǒng)統(tǒng)消滅掉。田橫為了保護島上五百人的生命,便帶了兩個部下,離開海島,向漢高祖的京城進發(fā)。但到了離京城三十里的地方,田橫便自刎而死,留下遺囑讓同行的兩個部下拿他的頭去見漢高祖,表示自己不受投降的屈辱,也保住了島上五百人的生命。漢高祖用王禮葬他,并封那兩個部下做都尉,但那兩個部下在埋葬田橫時,卻在田橫的墓穴中自刎。漢高祖派人去招降島上的五百人,但他們聽到田橫自刎的消息便都蹈海而死。司馬遷感慨地寫道:“田橫之高節(jié),賓客幕義而從橫死,豈非至賢!”
油畫《負傷之獅》,創(chuàng)作于1938年。當時,日寇侵占了我大半個中國,國土淪喪,生靈涂炭,徐悲鴻怨憤難忍。他畫的負傷雄獅,回首翹望,含著無限的深意。他在畫上題寫:“國難孔亟時與麟若先生同客重慶相顧不懌寫此以聊抒懷。”表現(xiàn)了作者愛國憂時的思想。
負傷之獅
愚公移山圖
這是一幅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jié)合的杰作。中國被稱作東方的“睡獅”,現(xiàn)在被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中國東北大部分土地,“睡獅”已成了負傷雄獅。這頭雙目怒視的負傷雄獅不堪回首的神情,蘊藏著準備戰(zhàn)斗、拼搏的堅強與力量。
油畫《愚公移山圖》,極具現(xiàn)實意義。此畫作于1940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日的危急時刻,畫家意在以形象生動的藝術(shù)語言來表達抗日民眾的決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眾去爭取最后的勝利。抗戰(zhàn)中,南京、武漢、廣州相繼淪陷,局勢緊張,物資匱乏,徐悲鴻奔走于香港、新加坡等地,舉辦畫展募集資金,捐給祖國以賑濟災(zāi)民。
《孫多慈像》,為布面油畫,131×106厘米(北京徐悲鴻紀念館珍藏)。畫中人物孫多慈小姐,是徐悲鴻十分贊賞的一位女生。此作品的背景構(gòu)圖,左邊是插滿中國傳統(tǒng)軸畫的瓷瓶,顯露出畫家融會中西的思想。畫中有些地方采取中國畫的勾勒來表現(xiàn)形體,有些則與背景相融合,具有濃郁的油畫質(zhì)感。
油畫《銀杏樹》。畫面上的銀杏樹,枝繁葉茂,挺拔茁壯,栩栩如生。豐富的色彩和光線的運用,使大樹的體積感和質(zhì)感十分真切。銀杏樹周圍的房舍和左下角紅衣女子的點綴,使畫面充滿了四川當?shù)噩F(xiàn)實生活的氣息。
布面油畫《安息日的瑪格麗特》,165.5×125.3厘米,畫家運用了攝影技術(shù)。此作品的靈感,來源于德國詩人歌德的作品《浮士德》中主人公的安息日儀式上。畫面上,浮士德忽見地獄之火中,蒼白如鬼的瑪格麗特抱著與浮士德所誕的死嬰站在他面前。極佳的寫實技法描繪與讓人不安的氛圍相映成趣。
(作者單位:河南博物院)
[責任編輯 孟昭勇]
孫多慈像
銀杏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