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廣
喜歡唐代詩人兼畫家王維的山水詩,尤其喜歡他那畫在詩句里的白云。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你看,那朵朵白云連成一片神奇的云海,平鋪在終南山的天空之上。王維的一路山行有云為伴,心底自然不會寂寞叢生了吧。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這一次,王維索性在山石上盤坐了起來,聲稱自己要以一顆澄凈之心,來看白云緩緩飄向高處的動態(tài)。這與當年陶淵明在南山矯首遐觀時,看到的“云無心以出岫”之山景應有幾分相似吧。
“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边@是王維在送別要“歸臥南山陲”,即將開始隱居歲月的一位朋友時的勸慰之語。塵世間的繁華再多,也終有落盡之日,而山中的白云卻沒有窮盡之時,足夠山中之人進行“精神消費”了。
藍天之上的白云原本就是飄逸悠閑之物,尤其是在遠離市井喧囂的大山深處,白云更平添了幾分自由無拘的審美意趣,一如山中有著散淡性情和閑適心情的望者。也唯有隱者和“閑者”才能與山中的白云“相看兩不厭”。
當然,這還需要有一份能夠享用得了孤寂情懷的意念。李白說“孤云獨去閑”,常建說“隱處唯孤云”。孤云并非是說云朵之少,而是說其遠離市井喧鬧,不惹塵埃,不理凡俗?!鞍自粕幱腥思摇?,有山中隱者的家。孟浩然說,“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那位隱者即隱于白鶴山的詩人的朋友——張子容。山中云朵是隱者居所附近的常見意象,已經(jīng)具有標志性意義。
隱者可以是漁夫、樵夫或者農(nóng)夫,也可以是“彈琴復長嘯”的文人雅士,而如果是如陸游那樣時常采藥之人,則更見妙處,當然,他算不上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隱者。不過,賈島去拜訪的那位隱者當屬此類,順著松下童子所指的方向,浮云遮住了望眼——“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想來那位精通養(yǎng)生之術的隱士,一定是飄飄然若有仙人神采的。
這山中云朵,大概在南朝人陶弘景心目中的分量最重了吧。齊高帝蕭道成曾以詔書的形式問歸隱山中的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后者作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痹娭幸磉_什么意思呢?吾愛吾皇,但吾更愛白云。于是,山中云朵就成了陶弘景婉言謝絕皇帝讓自己出山再入仕途的最佳理由。
嶺上多白云,白云飄嶺上。
是的,山中沒有豪宅香車,沒有鐘鳴鼎食,卻有嶺上可供自己怡悅身心的朵朵白云,有像朵朵白云般灑脫不羈的生活和心情。潔白無塵,至簡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