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華
(江蘇省口岸中學 225321)
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教材選修1中介紹了用平板劃線法純化大腸桿菌。以下是對該實驗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幾個問題的思考。
操作開始時灼燒接種環(huán),是為了避免接種環(huán)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養(yǎng)物;每次劃線之前灼燒接種環(huán),是為了殺死上次劃線結束后接種環(huán)上殘留的菌種,使下一次劃線時接種環(huán)上的菌種直接來自上次劃線的末端,通過劃線次數(shù)的增加而使每次劃線時菌種的數(shù)目逐漸減少,以便得到菌落;劃線結束后灼燒接種環(huán),及時殺死接種環(huán)上殘留的菌種,防止污染環(huán)境和感染操作者。
由于平板冷卻凝固之后,是倒過來放置的,正好使得皿蓋在下皿底在上??梢栽诿蟮椎谋趁嬗糜浱柟P將平板分成面積不等的5個小區(qū)域(圖1),第1區(qū)面積最小,作為待分離菌的菌源區(qū);第2、3、4區(qū)是逐級稀釋的過渡區(qū);第5區(qū)則是關鍵區(qū),通過劃線操作使該區(qū)出現(xiàn)大量的單菌落以供挑選純種用。平板上5個區(qū)面積的分配應是5>4>3>2>1。待到劃線接種時,操作者就可以將接種環(huán)沿著記號的順序和位置進行劃線,這樣既能保證第2、3、4、5次劃線都是從上一區(qū)域的末端開始,而且第5區(qū)域和第1區(qū)域不相連,又能便于充分利用整個平板的面積,得到較多的典型單菌落。
圖1 平板劃線的5個區(qū)域
①倒置培養(yǎng)能很大程度減少外來微生物的侵染;②培養(yǎng)過程中產(chǎn)生的水蒸氣不會停留在皿蓋上而影響觀察,因為若培養(yǎng)皿正放進行溫育(例如,37℃或是更高的溫度),培養(yǎng)基中的水分蒸發(fā)遇皿蓋冷凝后會滴回培養(yǎng)基表面,進而影響菌落的分布;③培養(yǎng)皿倒置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菌落生長比較集中,不會蔓延得太快,更容易得到單菌落;④在用強制通風的培養(yǎng)箱里,倒置平板可以減少培養(yǎng)基表面的空氣流動,使培養(yǎng)基水分蒸發(fā)減慢,水分不易流失,防止培養(yǎng)基斷裂。
培養(yǎng)24h后觀察平板,①平板應無雜菌污染;②劃線應為直的,且每一線都接近平板邊緣,平行的線和線之間要緊密,但不能搭在一起;③要有較多的單菌落,至少應有10個以上的單菌落方為合格。
圖1 CRISPR/Cas系統(tǒng)示意圖
1.2 細菌的獲得性免疫 當外源DNA侵入細菌細胞時,CRISPR/Cas復合體識別入侵DNA中的原間隔序列附近的毗鄰基序(PAM),將外源DNA片段的原間隔序列剪切成間隔序列,并整合進兩個重復序列之間,形成記憶[2]。
當細菌第二次受到相同外源DNA入侵時,CRISPR 基因座首先被轉錄成前體 CRISPR RNA(pre-crRNA),然后在 Cas9蛋白和核酸內(nèi)切酶Ⅲ的作用下被剪切成一些小的RNA 單元,這些小RNA即為成熟的crRNA,它由一個間隔序列和其兩側的重復序列組成。然后crRNA和tracrRNA結合,形成tracrRNA∶crRNA復合分子,并在Cas9蛋白的協(xié)助下,使原間隔序列與crRNA序列配對,由此識別出外源DNA的PAM序列。同時,Cas9蛋白發(fā)揮核酸酶的功能,將入侵的外源DNA分子剪切掉。而細菌自身的間隔序列,由于沒有PAM序列,因而不會被剪切掉[3]。由此可見,原核生物的這種防衛(wèi)外源DNA的方式,類似于人體內(nèi)的獲得性免疫:CRISPR/Cas系統(tǒng)賦予了原核生物對外源DNA的記憶性和特異性。
外來的間隔序列是高度可變的,不同的間隔序列代表入侵的不同外源DNA,可以是病毒的,也可以是質(zhì)?;蚱渌庠碊NA分子。
從上述CRISPR/Cas 系統(tǒng)的作用原理可以看出,CRISPR/Cas 系統(tǒng)與限制性核酸內(nèi)切酶相似,它對序列的特異性切割主要依賴于crRNA 與 Cas 蛋白形成的核糖核蛋白復合物識別靶序列上的PAM以及原間隔序列。根據(jù)這一特性,科學家將其設計成人工的限制酶,用以對感興趣的基因位點進行切割修飾。目前發(fā)現(xiàn)的3類CRISPR/Cas系統(tǒng)中,Ⅱ型系統(tǒng)的核糖核蛋白復合物相對簡單,除 crRNA 和 tracrRNA 外,只有一個Cas9蛋白。
要實現(xiàn)CRISPR/Cas9系統(tǒng)對真核生物基因組的定點修飾,只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個Cas9蛋白,一條向導RNA(gRNA)。向導RNA由兩部分組成:一段約20個堿基的RNA片段(相當于crRNA),此片段可以和定點修飾的靶標基因配對;另一段為60個堿基的RNA片段(相當于tracrRNA),此片段對激活Cas9蛋白是必需的。針對要修飾的靶標基因(如某種致病基因),設計好crRNA的序列,然后將Cas9基因和gRNA基因重組到質(zhì)粒中,將重組質(zhì)粒導入受體細胞內(nèi),就能實現(xiàn)對特定靶標基因的修飾改造[3]。
Cas9:gRNA核糖核蛋白復合體相當于人工限制性核酸內(nèi)切酶,只不過其特異性切割的靶標序列可以人為地設計。當受體細胞的靶標序列被切開后,會激活細胞內(nèi)的DNA修復機制,通過精確的同源重組修復機制或非同源重組的末端連接修復機制,就能實現(xiàn)外源正?;虻亩c插入,從而達到替換致病基因的目的[2]。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誕生于2013年,與之前的基因定點編輯技術(ZFNs技術和TALENs技術)相比,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有準確性高,脫靶率低的特點,而且技術要求簡單,容易操作[3],費用也很低。這項技術的出現(xiàn),堪比基因測序技術、DNA重組技術、PCR擴增等分子生物學技術,必定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目前,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已經(jīng)在釀酒酵母、擬南芥、小鼠等多種模式生物中應用,實現(xiàn)了對目的基因組DNA的編輯。2014年年初,我國學者黃行許等人利用該技術對獼猴胚胎細胞進行基因編輯,獲得兩只嵌合的“基因編輯猴”。
Cas9蛋白識別的PAM序列(5′-AGG-3′)在人類基因組中平均每8個堿基就會出現(xiàn)一個。從理論上說,任何一個基因都可以通過CRISPR/Cas9進行編輯改造,包括對人類生殖細胞的基因進行編輯。例如,針對某些單基因遺傳病,用這項技術對生殖細胞中的致病基因進行編輯改造,以便一勞永逸地解決某些家族遺傳病。
2015年3月,我國中山大學的研究小組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對人類胚胎中導致β型地中海貧血癥的基因進行修飾。他們針對致病基因設計和生成了3個gRNA,并將其與CRISPR/Cas9基因一起重組進表達載體中,然后注入收集到的86個三原核胚胎(此為人工授精過程中出現(xiàn)異常的不能夠正常發(fā)育的三倍體胚胎),結果獲得71個存活胚胎,并對其中的54個進行遺傳檢測,檢測結果顯示:有28個獲得了成功的剪切[4]。這是人類首次對自身胚胎進行基因編輯的嘗試。該研究論文被《Nature》和《Science》退稿,但最終在線發(fā)表于國內(nèi)英文學術期刊《Protein & Cell》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篇論文發(fā)表后在學術界引發(fā)了巨大的倫理爭議。國內(nèi)許多生物學家對此給予極力的肯定,但遭到國外多數(shù)同行的強烈指責。全世界近20個國家立法禁止改造生殖細胞的基因,而我國還沒有相關的法律限制;國內(nèi)的許多學者認為,我們要乘西方國家在這方面的倫理限制,抓住機遇,搶占人類基因編輯研究的制高點;哈佛大學干細胞研究專家George Daley也贊同此項研究:“這是CRISPR/Cas9技術應用于人體胚胎細胞基因修飾的一個里程碑式的研究,它向人們顯示了未來在根除致病基因方面具備的潛力” 。但美國再生醫(yī)學聯(lián)盟主席Edward Lanphier和CRISPR/Cas9技術發(fā)明者之一的Jennifer Doudna等不少學者都表示,應禁止該技術應用于人類生殖細胞基因的改造;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院長也聲明這是“不可逾越的紅線”。2015年5月18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和美國國家醫(yī)學院宣布,將發(fā)起一項重要的倡議,為編輯人類基因組制定指導性規(guī)范。
人類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技術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比起以前的兩項基因定點編輯技術(ZFNs技術和TALENs技術)來說,編輯的準確率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還不能達到100%。要實現(xiàn)人類生殖細胞的編輯,一定要達到100%的準確率。但是,即使達到了100%的準確率,就可以肆無忌憚地對人類基因進行編輯嗎?改造人類生殖細胞的基因必然涉及以下幾個問題:①被改造的基因和其他基因的關系搞清楚了嗎?改造某個基因,產(chǎn)生的影響有多大?②這種改造是不可逆的,而且會隨著生殖而遺傳,一旦出現(xiàn)了不合適的改造,如何來糾錯?③致病基因可以被改造,那么其他諸如高矮、胖瘦、聰明等基因呢?能否被改造?④改造必然影響人類基因的多樣性,這會影響人類的進化嗎? 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日趨成熟,這些問題值得人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