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石林
南朝宋張興世,戰(zhàn)功卓著,封征虜將軍,官當?shù)煤艽?。朝廷因為他有功勞,也照顧他父親,他父親是個農(nóng)民,朝廷給了這個農(nóng)民一個待遇:給事中,即每月領(lǐng)一份“給事中”這樣官職的薪水——過去朝廷封賞官員的家屬親戚,是明賞,這樣高調(diào)賞賜一個有功之臣的家人,就為的是給天下人做榜樣:你們也要這樣好好做事,為朝廷立功,將來自己當大官不說,家人也能沾光。這樣賞賜有個好處,即朝廷的負擔在明處,這個賬能算清。這樣設(shè)計制度,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近人情。朝廷這樣明賞,比起那個天天叫嚷官員子弟不得經(jīng)商牟利要有效,那種自己當裸官,天天公開說大話,不怕風大閃了舌頭,其實子女親戚在背后發(fā)財發(fā)得不清不楚,才是朝廷最大的危害。
當然,賞賜有一套規(guī)矩,不是濫賞,賞賜其實是一種管理,不能讓你們自己利用職權(quán)去開發(fā)利益。同時相應(yīng)的,也有懲罰規(guī)矩,如犯錯,也同樣被株連。張興世有一次回老家給先人掃墓,他的級別高,隨從很多,衣著燦燦,聲勢很大。他的父親見狀,大驚失色:兒子,你的聲勢太大了,太高調(diào)了,咱家先人哪兒見過這陣勢?。繒阉麄儑樦?。張興世聽父親這樣說,趕緊將隨從隊伍減少到幾個人,衣服簡素。他父親才安心。
一個農(nóng)民竟有這樣的見識!父子各守法憲,相互警誡,他拿那份“給事中”的錢,朝廷一點也不冤枉。
同樣是南朝宋,何尚之這個人很有本事,也有膽識魄力,那年宋文帝在建康即今南京用民工挖了玄武湖,何尚之沒有阻攔、勸諫。文帝又想在玄武湖中修建傳說中的蓬萊、方文、瀛洲三座仙山。何尚之急了,力諫阻擋,認為朝廷擴挖玄武湖已經(jīng)太讓百姓受累了,現(xiàn)在又搞這個形象工程,非常不好。在他的勸諫下,宋文帝只好停了這個工程。當時也有不少官員是極力支持以討好皇帝的,說是建成以后可保建康城和劉宋王朝抵御萬年不遇的洪水;過了一段時間,又說抵御千年不遇的洪水;再過了一段時間又說能抵御百年不遇的洪水,何尚之發(fā)火了:你們說話到底有譜沒譜啊?誰也回答不了這個質(zhì)問,群議遂寢。何尚之不惜得罪人,以警誡皇帝和百官。
何尚之這樣做事,是有家教的——他當了吏部侍郎,官級雖不太大,但那是管官的官,一下子門庭若市,非常熱鬧。有一年夏天他休假,前來送他上船的官員非常多,多得他都認識不全。到了老家,他的父親何叔度問他:聽說你這次回來,官員們傾巢相送,把碼頭都堵了。是嗎?
何尚之說:是的,沒辦法,都是同事,來了有幾百人吧!
何叔度微微一笑,說:從前殷浩做豫章定省,送他赴任的親戚朋友非常多,多得也是把碼頭都堵了;后來殷浩被罷官流放到東陽去,他的船停靠在征虜亭碼頭好多天,連一個親戚朋友都沒有來看他。你這次回老家休假,那么多人送你,其實那不是送你,那是送吏部郎官,跟你本人沒有關(guān)系!知道嗎?
父親在家教子,以人物事理警誡之,在古代是很普遍的。 朋友之間也這樣相互警誡,推心置腹——
北魏外戚馮聿,他的爸爸叫馮熙,他的姑姑就是北魏的馮太后。馮太后和弟弟馮熙年輕的時候經(jīng)歷戰(zhàn)亂失散多年,后來尋找到了,所以情感特別好,對娘家的照顧也特別細致。馮熙的大孫子也就是馮聿的侄子還娶了長樂公主為妻,拜將軍、封南平王。馮家當官的特別多,馮聿不算官最大的。馮熙死后,孝文帝一再為他追加榮譽,還親自給他寫了墓志銘,這榮耀誰比得了?——總之馮家從“屌絲”很快就成為“高富帥”了,極其顯赫榮耀。
人在得意的時候,一般不會有危機意識, 一般人也不給人家提醒有潛在的危機,說人家不愛聽的話,人家還以為你羨慕忌妒恨、掃人家的興呢。所以,一般人都是順情說好話,讓得意的人更得意、更高興,讓得意的人一見到你就能彰顯他的成功、得意。
但是,馮聿和另外一個官員崔光同在一個部門上班,崔光經(jīng)常對馮聿說:老馮啊!你們家現(xiàn)在富貴太盛了,一定會衰落的! 馮聿聽了果然不高興,說:老崔,你怎么回事兒?我們馮家跟你關(guān)系不錯,你怎么老是咒我們家呢?
崔光說:這不是咒,我是以自古以來的事理推論,誰也逃脫不了這個宿命。提醒一下你老哥嘛!
也有上司警誡下屬的——
北周長孫儉當荊州都督,剛一到任,老百姓就上訪告狀,告鄭縣縣長泉璨。長孫儉召開荊州干部大會,在會上做了重要講話之后,他將調(diào)查泉璨的事兒公之于眾,之后自己脫去上衣,跪在主席臺上,讓人用荊條抽打自己。抽打完了,他說:作為一州行政長官,有教育各級干部的職責?,F(xiàn)在泉璨同志犯了錯誤,責任首先要由州委一把手的我來承擔,是我沒有教育好泉璨同志。 有人插話說:泉璨又不是您提拔的,您是剛剛到任,怎么能負這個責任?要負,也是您的前任負責嘛。您怎么一上任就給自己頭上引爆一個地雷?
長孫儉說:我是荊州刺史,我就該負這個責任!這不是我長孫儉負責任,這是荊州刺史在負責任。這就是官場游戲規(guī)則!不能到了該由你這個職位負責任的時候,你就說當時我還沒有來,我不了解情況。不能這么說!人跟職位不能分開來說,除非你不當這個官。否則,咱們解決問題就永遠沒有辦法,永遠找不到問題的源頭和依據(jù)。咱們有的官員,在一個地方當官,做了很多錯事、壞事,但是他的錯誤在他離任的時候還不一定能全面充分地顯現(xiàn)出來,他一拍屁股走了、升職了或退休了,他犯下的錯誤和政策失誤就永遠沒有人追究了,后來繼任者也不承擔,這叫什么規(guī)矩?難道沒人承擔這事兒就完了?難道當官就永遠正確,倒霉的只有國家和老百姓嗎?這就是腐??!是最大的腐??!
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長孫儉自嚴如此,“闔城無不肅勵”。
(摘自《桃花扇底看前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