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鵬
時下,貿易自由與保護的爭論成為全球焦點,而《左手咖啡,右手世界》《舌尖上的經濟學》等四本書正是對全球化背景下貿易博弈的精彩解讀,帶領讀者開啟一場精彩紛呈的全球化與貿易保護的博弈之旅。
全球化的利與弊從貿易伊始就飽受爭議,萬惡之源的詬病與經濟救贖的吶喊并行已久。自由貿易猶如橫亙在地獄與天堂之間的達摩利斯之劍,帶來巨大財富的同時,也釀成了極端的貧窮。
時下,英國公投脫歐試圖單方面豎起貿易壁壘,而美國大選也把貿易納為重要議題,貿易自由與保護的爭論再一次成為全球焦點。機械工業(yè)出版社此際出版的《左手咖啡,右手世界》《舌尖上的經濟學》《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從北京到倫敦》正是對全球化背景下貿易博弈的精彩解讀。從衣食用行等身邊經濟學出發(fā),帶領讀者開啟一場精彩紛呈卻又發(fā)人深省的全球化與貿易保護的博弈之旅。
咖啡商業(yè)史
羊兒吃到咖啡果而翩翩起舞的浪漫傳說,刺激著一代代人靈魂深處對咖啡中毒般的渴望。從此,發(fā)源于埃塞俄比亞的咖啡迅速席卷全球,征服世界??Х鹊臍v史曲折傳奇,咖啡的故事精彩紛呈。馬克·彭德格拉斯特的《左手咖啡,右手世界》,介紹了從咖啡的產生到改變世界的整個商業(yè)史,其中也包括咖啡的種植、制作、品嘗等,堪稱是一部咖啡主題的權威教材。
咖啡的美味讓人如此沉迷,但有關咖啡的歷史卻充滿權力斗爭與政治爭議,咖啡帶來巨大財富的同時,也釀成了極端的貧窮。全世界有上億人以各種形式依靠咖啡謀生,然而其中相當一部分人一整天的勞動只夠星巴克的一小杯拿鐵。從未有過一本咖啡主題的書如《左手咖啡,右手世界》一般,面面俱到、細致入微的為讀者呈現(xiàn)咖啡的前世今生??Х壬a國拋棄自己固有的農業(yè)模式,滿足強勢國對咖啡的大量需求,導致經濟依附、植被破壞、環(huán)境惡化。與此同時,咖啡種植作為原住民重要的收入來源,成為生產國工業(yè)化、現(xiàn)代化的基礎。咖啡以此完成對全世界經濟、政治和社會結構的重塑造??Х却┰皆谫Q易全球化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見證了人類文明與文化的進步,賦予了全球商業(yè)生生不息的動力,承載了貿易全球化背后的光榮和血淚。關于咖啡領域公平貿易的呼聲由來已久,直到最近這二、三十年才開始看到希望,這場權利博弈從掠奪、殺戮,走向談判、公平。
本書作為咖啡的專業(yè)教科書被多所大學引入課程,以此培養(yǎng)學生跨領域、跨學科綜合學習的能力。不管你是速溶咖啡的支持者,還是星巴克的忠實顧客,《左手咖啡,右手世界》都會讓你對手中的咖啡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當你了解麥斯威爾背后的故事、閱讀過星巴克的傳奇而再次捧起那一杯熟悉的芳香,你的心中會產生與此前完全不同的感悟。手中握著的,不僅僅是一杯咖啡,也許是一部歷史、一段傳說、一種情懷、一份執(zhí)著。這是一本讓人愛不釋手的書,所有咖啡癡迷者都不可錯過。享受咖啡美味的同時,也能從其復雜的歷史中得到樂趣,正是《左手咖啡,右手世界》的價值所在。
食品經濟全球化
《舌尖上的經濟學》講述的內容依然與全球化大背景相關,探索我們日常的飲食,追溯食品的來源,食品貿易與你我的生活息息相關。
在你享受一口醇香的咖啡,或是品嘗一塊美味的巧克力時,是否會聯(lián)想到遠在千里之外的一名工人為此所做的付出。著名作家凱爾西·蒂默曼的《舌尖上的經濟學》提示讀者應該去關心這種聯(lián)系,關心我們的生活與這個世界上其他人的緊密聯(lián)系。食品貿易全球化是與非的爭論始終沒有得出讓人信服的結論,盡管如此,你仍需關心這些與你的生活有千絲萬縷聯(lián)系的人和事,因為冷漠是比奴隸制度更加恐怖的事情。
在書中,作者分別探尋了咖啡、巧克力、香蕉、龍蝦、蘋果汁等食物的出產地,帶領讀者關注這些食品背后的事實:盡管星巴克的咖啡遍布全球,但哥倫比亞人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400萬人因暴力被迫離開家園,至今仍無家可歸,這些哥倫比亞咖啡農從未聽說過星巴克;哥斯達黎加的農民創(chuàng)造香蕉種植園的“光輝”歲月背后,是每天早上四點起來工作,一日三餐只有香蕉,飛機會在他們正在勞作時從頭頂噴灑農藥。更可怕的是毒蛇隨時威脅著他們的生命,每日的工資勉強維持生計;吃龍蝦是一種奢侈和美味的享受,但對于尼加拉瓜捕撈者來說,龍蝦就是生命。對于潛水捕蝦者,因傷致殘是家常便飯,腦癱、窒息也是常有之事,而撞見鯊魚就等于當場賭輸了性命。
誠然,我們的某種生活方式在無意間已經剝削了別人,也可能為他人提供了機會。認清這些聯(lián)系并不是為了讓我們感到遺憾與自責,而是讓我們學會以全新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感同身受。食品經濟全球化注定是一個充滿矛盾的過程。如今我們的食物越來越多樣,價格越來越低廉,但另一方面,有人為此付出的可能是更大的代價,甚至是生命。當你再一次捧起一杯香醇的咖啡,你清楚這背后飽含著咖啡農們的血和淚;當你享受龍蝦的奢侈與美味時,能夠聯(lián)想到深海捕撈者搏命的掙扎。食品經濟全球化與你我息息相關,《舌尖上的經濟學》帶你關注這些食品背后人們的生活及其折射出的一系列全球化經濟問題。
貿易自由與保護
“知道你們的T恤是誰做的嗎?”一句質問引發(fā)了經濟學家皮厄特拉·里佛利博士對此深入的思索。此后六年間,行便萬水千山,足跡跨越三大洲,探尋與一件普通T恤相關的人、政治和市場的故事,匯成本書《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
旅游勝地美國佛羅里達州勞德代爾堡海灘邊小商店出售的一件普通T恤,出廠于中國上海的針織廠,經由邁阿密的雪莉制衣廠截圖印刷,而其主要原料棉花的產地卻是德克薩斯?!兑患恤的全球經濟之旅》為讀者揭示了一個陽光之外的世界:政治與經濟的角力,強權與血汗的對立,而自由貿易的真相就在其中。美國因避開勞動力因素而成功控制棉花市場長達200年,卻在擁有低成本優(yōu)勢的中國制造面前恐慌失措,自由貿易的腳步在各方角力中曲折前行。
很少有哪本經濟學著作可以像本書一樣深入淺出、引人入勝。通過一件T恤的全球之旅,作者最終發(fā)現(xiàn):贏家通過“制定規(guī)則”避免競爭而不是選擇在商業(yè)中競爭。盡管自由貿易提高了平均工資,但對低技能工人產生了有害的影響,貧富差距仍在不斷加大。
在全球化與貿易保護這場博弈中,很多曾經貧困的國家或地區(qū)變得更加富裕了,許多依然處于發(fā)展中的國家也不再像以前那么窮了。但同時,也有很多地區(qū)成了全球化進程中的犧牲品。本書透過全球化自由貿易曲折的發(fā)展進程,向讀者揭示了商業(yè)主題背后的歷史和政治。因為歷史和政治的原因,很多國家被擋在了全球化與貿易保護這場博弈之外,其經濟前景跌入“不可能贏”的陷阱,這才是最值得思考的。所有關注全球化、自由貿易、貿易保護的經濟學家、學者、高校學生、企業(yè)家都值得閱讀本書,跟隨一件T恤的腳步,開啟一場發(fā)人深省的全球化探索之旅。
仗劍走天涯
“仗劍走天涯,看遍世間繁華”道出了多少青春年少的激情和夢想。然而,初心在成長中不斷受傷,理想與現(xiàn)實激烈碰撞。激情在暗淡,夢想在褪色,有多少人可以沖破束縛,勇敢的追逐,不辜負短暫的青春?!稄谋本┑絺惗兀阂粋€金融白領的移民生活紀實》展現(xiàn)了作者吳凌凌女士自由翱翔、無限精彩的青春。
不為更好的工作,不求更好的生活,從頭開始,只為了一個美麗的夢:要探游一番這個世界,趁自己還年輕。本書記錄了一段豐富精彩的異域生活體驗。從劍橋的留學時光、英國禮儀與貴族精神、圣誕節(jié)的傳統(tǒng),到英國人自豪的國家醫(yī)療、股票投資、賣房賣地,再到作者與德國人M先生的家庭生活、不同的家庭觀念、東西方文化的對碰。一個年輕的金融女白領,從北京飄洋過海來到倫敦,透過點點滴滴觸動心弦的生活細節(jié),表達了對快樂和自由的追求,也經歷了從“實用主義”到“廣闊世界”的思想蛻變。
這是一本生活紀實,更是觸發(fā)讀者對生活進行深入思考的人生啟示錄。短暫的人生,究竟應該怎樣度過呢?許多人在選擇職業(yè)甚至人生道路時,考慮的第一因素往往是穩(wěn)定的收入和安穩(wěn)舒適的生活,而不太愿意去面對那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機會。沒有了夢想,自然就缺乏熱情,沒有了熱情,也就喪失了探索新世界的勇氣,等到年華老去而追悔不及。當你勇敢的邁出擺脫傳統(tǒng)束縛的第一步,會發(fā)現(xiàn)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就在你的面前,人生和經歷也將因此變得多么豐富而有趣。
如果你曾經的夢想也在現(xiàn)實中深埋,如果你熾熱的青春也渴望有一次綻放,《從北京到倫敦》也許會幫助你邁出勇敢的第一步。短暫的人生,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是真的幸福。正如作者所言:失敗了,傷心一陣;成功了,欣喜一場。變化的,是身邊的人和事。不變的,是對自由快樂的向往。所有心懷夢想、渴望自由,同時也面臨抉擇、猶豫不決的心靈應該會從本書中得到啟示,勇敢的去追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