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西赟
日本九州有一位民間“匠人”叫川崎晶平,他經(jīng)營著一家鍛刀道場,主要為客人定制專屬刀具。
由于日本目前法律仍規(guī)定,每年日本每家鍛刀道場只能生產(chǎn)25把刀具,所以他一年所鍛造的刀不過二十把,但每一把刀的價格昂貴,起價大概在500萬日元(約合25萬人民幣左右,這種極品的刀已經(jīng)不屬于使用的武器,而是一種藝術(shù)品,一種“護身符”,擺在家中以象征主人的身份)。
這種刀是怎么鍛造的呢?川崎晶平在鍛刀時,旁邊就是熱烘烘的火焰,他仍舊穿著整齊,他說“刀是有魂的,要懂得敬重”。 為了防止空氣中的塵埃影響刀的品質(zhì),鍛刀時還要將大窗關(guān)上,只留一個小窗通風。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鍛造一把刀,需要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在鍛造刀的時候,川崎晶平凝神貫注,并禁止任何人說話,現(xiàn)場只有乒乓打鐵的聲音和飛濺的鐵花。他常說:“手中握刀,不要說話。”
◎螢火小語:專注、虔誠、敬畏,才能獨具匠心。
◎文題延伸:工匠精神;專注的力量;堅持……
(心海摘自《意林》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