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松濤,河南西平人。著有《民間的陽光》《嚼雪錄》《毛澤東影響中國的88個關鍵詞》等。
黃河在延安之東百多公里的地方,乾坤大騰挪,拐了一個大彎,人稱乾坤灣。
初秋的一天,我參觀了革命圣地延安,瞻仰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中共第一代領導人工作生活的窯洞。隨后,遙看乾坤灣,被它的巨大陣勢所震撼。然后,驅(qū)車到了延安市下屬的延川縣梁家河村——這是習近平主席當年下鄉(xiāng)插隊的地方。
陜北的初秋,山坡上的桃子紅了,地里的西瓜、香瓜也熟了,空氣中飄散著水果的香味兒。今年的雨水多,小河的水滿滿的,河邊的花草都擠上了小道。我走在當年知識青年習近平走過的山間道路上,看他住的窯洞,他交公糧的單據(jù),他當大隊黨支部書記時的會議記錄,他帶領公社社員打壩淤泥造出的良田,他帶領社員造出的陜西第一口沼氣池……
夜色漸漸降臨,我一個人坐在窯洞前,舍不得離開。陜北的秋夜,空氣干干凈凈,清明透亮,夜空里有幾顆明亮的大星星和無數(shù)的小星星閃爍著,一條飽滿的小河在不遠處在亮亮地淌著,好像天上的銀河落在地上……
這時,一位老漢飄然而至。星光下,老人和我漫談起當年的習近平——
我看著漫天星斗說:陜北的星星真多真亮啊。
老漢道:哎呀今兒黑夜星星多哩。在咱陜北,天上的星星亮晶晶,地上的窯洞更神靈。毛主席說,窯洞里出馬列主義。我老漢以為,這窯洞還出大領導、大道理哩。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都住過窯洞,鄧小平、胡耀邦也住過窯洞……
我知道,老漢接著要說當下的領導人習近平、王歧山了。毛澤東當年好像沒有說“窯洞里出馬列主義”,他說的是“山溝里出馬列主義”,這無關緊要。陜北的老漢都是見過大世面的,不可等閑視之。所以用不著我來饒舌糾正老人家的話。
果然,只聽老漢驕傲地說道:了不得呀,毛澤東在陜北十三年,習近平在陜北七年,住的都是這不起眼的窯洞。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在陜北打游擊時,住的也是窯洞。窯洞對共產(chǎn)黨有恩吶。
我問老人家:習近平生在北京,祖籍陜西富平,“近平”這個名字,是不是包含著對中華民族走向歌舞升平的寄托,是不是還有無忘祖籍富平的意思?
老漢說:啊呀,那你就是猜測了。習近平十五六歲來我們這里下鄉(xiāng)插隊……
老漢說話的時候,不遠處傳來幾聲狗叫,狗一叫,羊也叫起來,牛也叫起來,就遮住了蛐蛐等秋蟲的大合唱。一陣秋草的清香味兒隨著一陣風撲鼻而來。
老漢說:哎呀,習近平剛到陜北時,不適應我們這艱苦的生活。比如說,我坐他炕上,他就怕我身上的虱子傳給他……人家打小是京城長大的,年齡又小么,不太適應鄉(xiāng)村生活,也是正常的。鄉(xiāng)親們用另一種眼光看他,傳他的故事,也是正常的。開始,習近平受不了農(nóng)村的苦——那時候是真苦哇——他跑回了北京。結(jié)果,在北京被人家當作“黑幫子弟”,他父親正落難么。他只好又回到陜北的窯洞。這一回,他才真正落下心來。
陜北之夜,安靜而祥和。想當年,窯洞里沒有電視,收音機也不常見,只有村子里的高音喇叭按時播放新聞和大家不愛聽的報刊文章,剩下的長夜就只能拉話了。習近平的窯洞,成了村里人認識外面世界的一個窗口。
老漢點了一袋煙,繼續(xù)說:今兒黑夜我告訴你,當年我聽近平在窯洞里給我們講過《三國演義》中關云長“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你可知道,近平在延安也曾“過五關”,(注1)第一就是“跳蚤關”……
我小時候,在鄉(xiāng)村見過跳蚤,它一跳很高,像現(xiàn)在玩蹦極的小青年。我打斷老人的話問道:陜北的跳蚤是不是比較多?我記得《西行漫記》中記載:毛澤東在延安窯洞會見斯諾時,一邊說話一邊松開褲腰帶去對付虱子、跳蚤,毛主席還說:“如果你身上還沒有虱子,那你還沒有理解中國。”
老漢說:唉,人窮虱子多么。跳蚤在陜北農(nóng)村,跟我們一起生活幾千幾萬年了。它不管你是主席還是平頭百姓,誰都敢咬。這些年跳蚤少見了,這一說,還真想念這些小東西了。當時我看到,近平身上被跳蚤咬后,留下一個個紅腫的包,腫包變成水泡,不能抓撓,撓破了更癢,他的表情很痛苦。所以最初他看見我們坐他炕沿上,怕把跳蚤帶來,可以理解么。后來,他的感情轉(zhuǎn)變了,虱多也不癢了。陜北的夜長,年輕人沒事干,就在他的窯洞里聽他講大山之外的故事。夜深了,四五個小伙子就和他擠在一個炕上睡覺。他已經(jīng)不怕跳蚤了。不要小看這個“跳蚤關”,這一關一過,就能接近咱農(nóng)民、理解咱農(nóng)民了。
我心中一動,沒想到過“跳蚤關”有這么大的作用。我第一次看到毛主席說“如果你身上還沒有虱子,那你還沒有理解中國”時,以為毛澤東是隨口之言,看來這句話是毛澤東深思熟慮后說的。
老漢繼續(xù)介紹說:第二關是“飲食關”。近平慢慢習慣了陜北的五谷雜糧,比如玉米糕、高粱團子、和菜飯、酸菜等。據(jù)說他當了主席,還是愛酸菜這一口。(注2)第三關是“生活關”。他一個人在他鄉(xiāng),對當?shù)剜l(xiāng)村的基本生活熟悉了,個人的基本生活也可以自理了,他甚至會做一些針線活,拿起針來,縫縫補補的,讓村子里的婆姨都稀奇。第四關是“勞動關”。小小的年紀要適應繁重的體力活,不容易。當我看見他甩開膀子給牲口鍘草、和鄉(xiāng)親們一起打窯洞、擔著二百來斤的麥子走十來里山路時,我就知道他熬出來了,村里的后生也不過如此。當年毛主席說過:“打窯洞就是學習,打窯洞就是打通和工農(nóng)群眾隔開的墻?!边@話說得好啊。第五關是“思想關”。就是他的屁股已經(jīng)跟我們坐在一個板凳上了,他的思想已經(jīng)轉(zhuǎn)變到我們勞動群眾這里來了。我可以說,習近平的很多思想觀念、他身上的很多特點,是在延安形成的(注3)。我聽他說過:“我的成長、進步應該說起始于陜北的七年。最大的收獲之一是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實際,什么叫實事求是,什么叫群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注4)知道了“實際”、“實事求是”、“群眾”,就接了地氣,就有了根,生命中就有了精氣神。
我說:這就是說,習近平在22歲離開這片黃土地時,已經(jīng)有了堅定的人生目標,已經(jīng)充滿了自信。(注5)
老漢肯定地說:是的,近平說:“陜北高原是我的根,我是黃土地的兒子。”(注6)“經(jīng)過陜北這一堂人生課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保ㄗ?)他還說:“在延安,我明白了做人一定要有理想和信念,要有進取精神,特別是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對群眾有真感情?!保ㄗ?)哎呀,這些都是掏心窩子的話啊。我看,這也是他當最高領導人后一直堅持的執(zhí)政理念。
我問:習近平離開延安去上大學時,你送行了嗎?
老漢說:他離開的前一個晚上,我們村里殺了一只羊。哎呀,像毛主席當年“洞中開宴會”(注9)一樣,在窯洞為他送行。哎呀,那天晚上,大家有說不完的話,一直拉話到很晚。第二天早晨,幾個村子的老鄉(xiāng)都自發(fā)地來給他送行。沒想到,近平哭了,他這一哭,我嚇著了。在延安七年,從來沒有見到他哭過,再苦再難的日子他都沒有哭過。這次,是我第一次見他在大伙面前流淚。(注10)老鄉(xiāng)送習近平,送了好幾里地,還有十幾個年輕后生步行60華里,一直把習近平送到了縣城,晚上又一同在一家國營旅館里打地鋪睡……
我想象著村民與習近平依依不舍、揮淚惜別的情景。我從小在鄉(xiāng)村生活,我知道村里的老百姓都是直性子,喜歡你就是喜歡你,不喜歡你他就不理你。
我說:鄭板橋有一首詩叫《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绷暯桨阉膶憺椋骸吧钊牖鶎硬环潘桑⒏谌罕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p>
老漢顯然對這兩首詩都很熟悉。他說:哎呀我給你說,總共換了六個字,六字一換,脫胎換骨,面貌一新。一首老掉牙的詩,變成了一首反映共產(chǎn)黨人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的新詩。
我問老漢:人們常說最高領導人都是天才,您以自己和習主席接觸的經(jīng)歷看,他算不算天才。
老漢說:天才?想當年,延安紳士李鼎銘第一次見到毛主席就認為“毛澤東是天才”,老漢我就有些不信,這世界上的人哪個是天生的?天給的才?習近平他是很接地氣的人……
我說:不是“天才”,能否說他是“地才”?老人家您可知道,毛澤東曾自稱“地才”?
老漢說:哎呀,哪倒要聽你說說。
毛澤東活著時候,許多人中國人、外國人都說毛澤東是“天才”。我剛讀了《毛澤東年譜》,那上面記載:1973年6月22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游泳池,會見馬里國家元首兼政府總理特拉奧雷。特拉奧雷對毛主席說:“我們馬里共和國的人都認為你是一個天才,而且是有史以來唯一的天才。”毛澤東說:“我是地才,地就是土地吧。”(注11)我覺得毛主席說得好。天才,來之于神授,得之于稟賦,助之于鬼神,成之于天時;地才,歸之于勤勉,歸之于磨礪,歸之于際遇,歸之于人心。地才是天才的落地。
老漢聽了我的話,大聲地說:毛主席說得好,當年我在延安見過他老人家。地才,是土地上生長出來的,不是天生的。習主席曾說:“腳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眾中,會使人感到非常踏實,很有力量?!保ㄗ?2)習近平是黃土地的兒子,是中國大地上生長出來的好兒子,是“地才”。
夜已經(jīng)深了,蟲子們都不叫了,露水開始沾衣。靜夜中,我似乎聽到幾十公里外的黃河乾坤灣的流水聲。我和老人握手告別。老人說:那就不拉話了。他起身離去。
我目送老人有些駝的背影消失在不遠處楊樹、柳樹、水桐樹的暗影中,正回味著老人的話語,忽然聽到老人的歌聲傳來:
“高樓萬丈平地起,盤龍臥虎接地氣。陜北的窯洞深又深,走出來咱們的毛主席。陜北的土地厚又肥,走出了‘地才習主席……”
注釋:
注1:2004年8月14日習近平在接受延安電視臺采訪時說:我后來講“過五關”,第一關就是過跳蚤關。……第二個關就是飲食關?!谌齻€關就是生活關?!谒膫€關就是勞動關。……第五個關就是思想關。
注2:2004年8月14日習近平在接受延安電視臺采訪時說:酸菜成為我最好的美味佳肴,以至于到后來,我到現(xiàn)在還想念那個酸菜。
注3:2004年8月14日習近平在接受延安電視臺采訪時說:我現(xiàn)在所形成的許多基本觀念,形成的很多的基本特點,也是在延安形成的。
注4:習近平:《我是黃土地的兒子》。
注5:習近平在《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一文中說:“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jīng)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p>
注6:習近平:《我是黃土地的兒子》。
注7:2004年8月14日習近平在接受延安電視臺采訪時的談話。
注8:習近平2007年8月會見赴上海的延安黨政代表團時的講話。
注9:1936年11月,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在一個窯洞里為作家丁玲接風,毛澤東作詞《臨江仙》贈丁玲,其中有詞句“洞中開宴會”。
注10:2004年8月14日習近平在接受延安電視臺采訪時說:反正那次我是哭了,可能那是我到延安插隊以后,最多是第二次哭,這七年之中我是第二次哭。第一次是那個大姐去世,我正在那兒挖防空洞,接到信以后,那個時候哭了,哭了但是大家也沒有看到,都是找一個地方去哭,這一次是當眾哭了。
注11:《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六卷第483頁。
注12:習近平:《我的上山下鄉(xiāng)經(jīng)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