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權
(湖北省利川市人民醫(yī)院 445400)
?
·臨床研究·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測定在急性胰腺炎診斷中的價值
唐權
(湖北省利川市人民醫(yī)院445400)
目的分析血清淀粉酶與脂肪酶檢測在急性胰腺炎診斷中的價值,為臨床治療提供診斷信息。方法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利川市人民醫(yī)院治療的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進行了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檢測,統(tǒng)計檢測結果的陽性率以及血清淀粉酶與脂肪酶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性能。結果脂肪酶檢測陽性率為80.65%(50/62),血清淀粉酶檢測陽性率為67.74%(42/62)。兩種指標聯(lián)合檢測陽性率為95.16%(59/62),明顯高于兩項指標單獨檢測,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脂肪酶檢測靈敏度為91.8%,特異度為96.5%;血清淀粉酶檢測靈敏度為92.1%,特異度為89.6%。兩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95.6%、98.7%,靈敏度明顯高于兩項指標單獨檢測,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清淀粉酶與脂肪酶聯(lián)合檢測提高了診斷的靈敏度,值得推廣使用。
急性胰腺炎;淀粉酶;脂肪酶
急性胰腺炎是一種很普遍的急腹癥[1],主要是因為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習慣、極度缺乏運動的生活方式所導致,若不及時救治,會造成患者死亡。據(jù)有關部門統(tǒng)計,中國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年上升的趨勢[2],而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發(fā)病年齡呈現(xiàn)低齡化的趨勢。脂肪酶主要來源于胰腺,在急性胰腺炎時血清淀粉酶增高的時間較短。本文選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進行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檢測的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脂肪酶和淀粉酶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進行手術治療的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齡21~59歲,平均(38.2±3.7)歲。所有患者均符合1996年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會胰腺學組確定的急性胰腺炎的臨床診斷標準,排除運動員、嚴重的低血糖昏迷患者,嚴重肝、腎、肺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心腦血管疾病、精神類疾病患者,以及分娩后40 d內女性。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
1.2檢測方法所有患者均于清晨采集空腹靜脈血3 mL,立即勻速地顛倒搖勻,10 min內低溫離心分離血漿,30 min內進行檢測,整個操作過程在2 h內完成。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檢測儀器為雅培ABBOTT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試劑和校準品均由北京利德曼公司提供。
1.3判斷標準血清淀粉酶成人正常參考范圍為28~119 U/L。脂肪酶:0.06~0.89 U/mL為脂肪酶酶促反應4 h正常值,0.2~1.5 U/mL則為脂肪酶酶促反應16~24 h的正常值,超過正常參考范圍判為陽性。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觀察脂肪酶和淀粉酶的Cut off值,計算其特異度和敏感度。
2.1血清淀粉酶與脂肪酶檢測結果比較脂肪酶檢測平均值為(198.8±16.4)U/L,陽性率為80.65%(50/62),血清淀粉酶檢測平均值為(154.3±12.3)U/L,陽性率為67.74%(42/62)。脂肪酶檢測陽性率明顯高于血清淀粉酶檢測陽性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種指標聯(lián)合檢測陽性率為95.16%(59/62),明顯高于兩項指標單獨檢測,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血清淀粉酶與脂肪酶對急性胰腺炎診斷性能比較采用ROC曲線分析顯示,脂肪酶檢測以3倍正常上限值為Cut-off值,靈敏度為91.8%,特異度為96.5%;檢測血清淀粉酶以3倍正常上限值為Cut-off值,靈敏度為92.1%,特異度為89.6%。兩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95.6%、98.7%,靈敏度明顯高于兩項指標單獨檢測,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血清淀粉酶與脂肪酶對急性胰腺炎診斷性能比較(n=62,%)
急性胰腺炎是因為多種疾病而導致的胰酶被激活,患者伴有水腫、出血、壞死等不良反應,在臨床上一般伴有腹痛、惡心嘔吐、發(fā)熱、血胰酶增高等臨床癥狀,該疾病并非手術就可以治愈,很多時候急性胰腺炎被視為內科病。急性胰腺炎的產生與患者的生活狀況息息相關,多因患者暴飲暴食、飲酒等原因造成,所以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是預防該疾病的重要方式,護理人員應向急性胰腺炎患者家屬說明健康飲食的重要性[3]。目前,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是診斷急性胰腺炎最有效的診斷之一[3-11],但是由于患者在進行診斷和治療的時候,容易引起患者恐懼的負面情緒,嚴重影響恢復周期[9]。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測定進行對比,初期的檢測,兩組檢測結果并無太大的差異,但是隨著時間的變化,兩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測定出現(xiàn)了變化。綜上所述,血清淀粉酶與脂肪酶聯(lián)合檢測提高了診斷的靈敏度,值得推廣使用。
[1]劉華橋,羅志純,王小立.清熱解毒通腑活血中藥聯(lián)合丹參注射液及奧曲肽對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療效觀察[J].臨床消化病雜志,2015,27(6):364-366,367.
[2]秦學軍.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聯(lián)合測定在急性胰腺炎診斷中的意義[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7):44-45.
[3]陳東來,廖振海,林順權.血清脂肪酶聯(lián)合Ranson或BISAP評分系統(tǒng)診斷急性胰腺炎嚴重程度的效果分析[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6,32(2):324-328.
[4]閆紅霞.聯(lián)合檢測淀粉酶和脂肪酶對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診斷價值[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12,14(9):110-111.
[5]郭靜,張雙雙,牛國平.以3倍正常上限值為cut off值評價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價值[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6,13(3):336-337,340.
[6]矯樹華,劉鵬亮,溫艷惠.血清C反應蛋白、脂肪酶、白細胞介素1β和細胞間黏附分子1聯(lián)合檢測在急性胰腺炎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6,32(1):131-134.
[7]謝仿云,翟光華.3項指標聯(lián)合檢測對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和預后價值[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5,12(4):495-496,499.
[8]陳斌.C反應蛋白、淀粉酶及脂肪酶聯(lián)合檢測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診斷中的作用[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5,36(3):298-300.
[9]趙耿生,王文武,張真路.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聯(lián)合測定在急性胰腺炎診斷中的意義[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5,36(7):906-907.
[10]董秀鵬.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聯(lián)合檢測在急性胰腺炎診斷中的應用[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5,36(5):655-656.
[11]田學昌,劉吉盛,曲暢,等.聯(lián)合檢驗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與C反應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診斷中價值[J].現(xiàn)代儀器與醫(yī)療,2015,21(2):76-78.
2016-02-15修回日期:2016-04-06)
10.3969/j.issn.1673-4130.2016.15.058
A
1673-4130(2016)15-218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