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鑫(新疆兵團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疆烏魯木齊830002)
新疆于田縣克里雅河解放渠首除險加固工程導流方案研究
宋鑫
(新疆兵團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疆烏魯木齊830002)
于田縣解放渠首承擔11.1萬畝灌溉面積任務及校核洪水740萬m3/s的防洪任務,因克里雅河常年有水,除險加固工程施工導流困難,所以在以上因素的影響下,選擇合理可行的導流方案,對導流方式進行方案設計,技術、經(jīng)濟比選后確定最合適的方案,其結果可為同類水利工程提供工程實踐經(jīng)驗。
渠首;除險加固;施工導流方式;導流建筑物設計
解放渠首位于新疆和田地區(qū)于田縣境內(nèi)的克里雅河上。地理位置座標:東經(jīng)81°09′~82°51′,北緯35°14′~39°29′之間。引水樞紐距于田縣5km,距和田市約200km,距烏魯木齊市約1350km,有柏油路通行,交通條件十分便利。渠首承擔英巴格鄉(xiāng)、木尕拉鎮(zhèn)、奧依托格拉克鄉(xiāng)、喀拉汗農(nóng)場(勞改農(nóng)場),達里雅博依鄉(xiāng)等11.1萬畝灌溉面積的引水及防洪任務。
原解放渠首始建于1963年,結構形式為閘堰結合,經(jīng)過三十幾年的運行,由于堰前泥砂的淤積,基本無法利用。2000年7月18日至8月4日,于田境內(nèi)遭受建國以來罕見的特大洪水,解放渠首破損嚴重,仍能勉強運行。2001年6月該渠首又遭遇大洪水,致使溢流堰、防洪堤沖毀。2001年7月進行解放渠首水毀修復工程,渠首設計為閘堰結合形式,在泄洪閘與溢流堰間修筑橡膠壩,2002年3月12日于田縣提出《解放渠首橡膠壩改建工程的方案報告》,報告中將對渠首橡膠壩改造方案調整為改建10孔泄洪閘方案,于2002年改建完成。解放渠首為攔河式引水樞紐,由泄洪閘、溢流堰、引水閘、上下游整治段組成。
引水閘:共計3孔,閘室為開敞式鋼筋砼結構。引水閘位于右岸,設計流量10m3/s,共計3孔,單孔凈寬2.5m,閘后接8m長消力池與解放干渠連接。
泄洪閘:位于主河道,共計11孔。閘室為開敞式鋼筋砼結構,左側10孔單孔凈寬為3.2m,右側單孔凈寬3m,上游護坡長度為40m。閘后設有消力池,混凝土結構,長× 寬×深為10m×43m×1.5m。海漫為漿砌石結構,長×寬為15.5m×43m。下游兩側翼墻,左側翼墻長×高為7.8m×5.5m;右側翼墻長×高為45m×5.5m。
溢流堰:WES型溢流堰為混凝土結構,寬×長為32.3m×76.75m,堰高2.1m,堰頂高程1390m。堰后設有消力護坦,長×寬為28m× 77m。下游左岸護坡26m,右岸護坡15m。
2010年和田地區(qū)水利局組織專家對該渠首進行了安全鑒定,鑒定為三類閘,需對該渠首進行除險加固。[7]
泄洪閘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泄洪能力不足;(2)防沖墻下深不夠,未設置輔助消能設施;(3)無閘房;(4)閘門底止水破損,閘門無啟閉機設備;(5)無電器設備,無自動化安全監(jiān)測及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
進水閘及沖砂閘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閘體破損嚴重;(2)閘門破損嚴重;(3)啟閉設備螺桿彎曲,構建缺失破損;(4)閘門底止水破損;(5)無電器設備,無自動化安全監(jiān)測及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
考慮該渠首所處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質條件、施工、經(jīng)濟投資等因素,渠首在原址處進行改建,改建方案進行多方案優(yōu)化設計,技術、經(jīng)濟比較后確定。
除險加固方案為:拆除溢流堰,新增11孔泄洪閘,對老泄洪閘墩加高,并新增交通橋和啟閉設備;對上下游導流堤進行延長并襯砌;對右岸進水閘進行拆除重建;對右岸退水閘進行拆除重建;對人工彎道進行拆除重建。
4.1導流時段
根據(jù)工程特點,設計將圍堰擋水時段導流標準取5年一遇,一期圍堰擋水時段為3月1日~6月15日,相應設計流量為Q=48.2m3/s;二期圍堰擋水時段為8月20日~11月15日,相應設計流量為Q=64. 4m3/s。采用土堆筑圍堰圍封主體建筑物,導流渠進行導流。[7]
4.2導流標準
解放渠首工程等別為Ⅲ等,工程規(guī)模為中型,主要建筑物級別為3級,次要建筑物為4級。根據(jù)《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guī)范》(SL303-2004)有關規(guī)定,導流建筑物級別為5級,導流設計標準[洪水重現(xiàn)期(年)]為10年~5年一遇。根據(jù)工程特點,本次設計將圍堰擋水時段導流標準取5年一遇,一期圍堰擋水時段為3月1日至6 月15日,相應設計洪水流量為Q=48.2m3/s;二期圍堰擋水時段為8月20日至11月15日,相應設計流量為Q=64.4m3/s。[5]
4.3導流方式
根據(jù)地形地質條件,作物灌溉時間、水文特性及工程總體布置,本次主要為圍堰封堵,利用導流渠在施工期進行導流。由于河道常年有水、灌溉期不能停水等因素制約,全河段封堵,利用導流渠導流,從經(jīng)濟及技術方面均不合理,故本次采用原河床分期導流的方式進行導流。導流分兩期。
一期導流:一期施工安排在當年的3月~6月,此段施工期洪水設計流量為Q=48.2m3/s,一期安排將現(xiàn)狀溢流堰拆除,在溢流堰原址新建11孔泄洪閘,并將左岸上下游導流堤延長。一期圍堰滿足泄洪閘、左岸導流堤延長及消力池、海漫的施工,利用11孔老泄洪閘過流,引水閘不進行封堵,一期圍堰設計長度820m。
二期導流:二期施工安排在當年的8月至11月,此段施工期洪水設計流量為Q=64.4m3/s,二期施工安排更換老泄洪閘金屬結構及啟閉設備、閘后消力池及海漫,引水閘的拆除重建,及人工彎道的拆除重建,二期圍堰封堵于老泄洪閘及人工彎道前,利用新建泄洪閘泄洪。二期圍堰設計長度580m。由于灌溉期內(nèi)不能停水,二期需在人工彎道旁新增一條導流渠道對灌區(qū)輸水,由于需占用耕地,本次考慮避開灌溉高峰期,從而減少導流渠過水斷面。
4.4導流建筑物設計
4.4.1圍堰設計
1、堰頂高程確定
圍堰堰頂高程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Hd——下游圍堰堰頂高程,m;
hd——下游水位高程,m;
ha——波浪爬高,m;
δ——圍堰的安全超高,m。
(1)波浪爬高計算
風浪爬高計算采用《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guī)范》(SL274-2001)附錄A“波浪和護坡計算”中公式。風資料采用于田縣氣象站的氣象資料,工程區(qū)多年平均最大風速28m/s。按《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guī)范》(SL274-2001)規(guī)范5.3.5規(guī)定,正常運用條件下的5級壩采用多年平均年最大風速的1.5倍。[6]
(2)安全加高
根據(jù)《水利水電工程圍堰設計導則》DL/T 5087-1999中表7.1.1,Ⅳ-Ⅴ級圍堰堰頂安全加高取0.50m。
(3)堰頂高程計算
各不同時期圍堰堰頂高程計算:
經(jīng)計算,圍堰堰頂高程為1391.2m。[8]
2.圍堰斷面尺寸
一期圍堰長820m,堰頂高程1391.2m,圍堰最大高度3.3m,頂寬3m,迎水坡1∶1.5,背水坡1∶1.5。采用粉土填筑,迎水坡采用0.5mm塑膜防滲,塑膜,編制土袋護坡。
二期圍堰長580m,堰頂高程1391.2m,圍堰最大高度3.3m,頂寬3m,迎水坡1:1.5,背水坡1∶1.5。采用粉土填筑,迎水坡采用0.5mm塑膜防滲,編制土袋護坡。
4.4.2導流渠設計
(1)導流渠首、末端高程的確定
上下游圍堰波浪爬高計算表
導流渠首端由上游河道右岸開口引水。為保證導流渠河河道水位平順銜接,不出現(xiàn)雍水或降水,本次設計導流渠首端采用的渠底高程與河底高程齊平,為1390.31m。
導流渠末端投入解放干渠,解放干渠渠底高程為1389.43m,導流渠末端高程與引水渠渠底高程齊平,為1389.43m。
(2)導流渠渠底縱坡的確定
根據(jù)導流渠首末端渠底高程及導流渠長度即可得知導流渠縱坡為1/143。
(3)導流渠流量的確定
根據(jù)作物種植結構分析計算,二期施工時段設計流量為Q=0.9m3/s。即導流渠采用最大過流流量Q=0.9m3/s進行設計。[1]
(4)導流渠斷面尺寸
根據(jù)確定的導流渠縱坡及導流導流流量,采用明渠均勻流計算公式計算,最終確定導流渠渠道長380m,渠底寬2m,渠深1m,渠道邊坡1:2,全斷面編織袋襯砌。
4.4.2導流工程量
施工導流工程量
根據(jù)上述對工程設計的介紹,可以得到以下結論:選擇合理的導流方案,是保證主體工程施工的重要前提。導流方式在施工時段、占地、投資幾方面做綜合比較,最后選定最合適的導流方式。其結果可為同類水利工程的優(yōu)化設計提供參考。陜西水利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0288-99),200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行業(yè)標準《渠道防滲工程技術規(guī)范》(SL18-2004),2004.
[3]《水工建筑物抗冰凍設計規(guī)范》SL211-2006.
[4]《渠系工程抗凍脹設計規(guī)范》SL23-2006.
[5]《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guī)范》(SL303-2004).
[6]《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guī)范》(SL274-2001).
[7]宋鑫.于田縣解放渠首除險加固工程初步設計[J].
[8]《水利水電工程圍堰設計導則》DL/T 5087-1999.
(責任編輯:唐紅云)
TV698.22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