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林勝(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qū)濱江街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wù)中心門診部,廣東 廣州 510000)
四逆茯苓飲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觀察
吳林勝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qū)濱江街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wù)中心門診部,廣東 廣州 510000)
目的:觀察四逆茯苓飲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療效。方法:102例隨機分成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52例,觀察組用四逆茯苓飲,對照組用多潘立酮。結(jié)果:總有效率觀察組94%,對照組80.7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四逆茯苓飲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的效果。
功能性消化不良;四逆茯苓飲;對照治療觀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指具有胃和十二指腸功能紊亂引起的癥狀,經(jīng)檢查排除引起這些癥狀的器質(zhì)性疾病的一組臨床綜合征,主要癥狀包括:上腹痛、上腹灼熱感、餐后飽脹和早飽[1-3]。筆者用四逆茯苓飲加減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良好療效,報道如下。
共102例,均為2014至2015年我中心就診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男45例,女57例;年齡21~65歲,平均48.0歲;病程6個月~4年,平均20.5個月。隨機分成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52例,兩組年齡、性別、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yī)診斷標準:根據(jù)羅馬III診斷標準[2]及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學會消化系統(tǒng)疾病專業(yè)委員會制定的FD診斷標準[3],F(xiàn)D診斷標準必須包括以下1條或多條:①餐后飽脹不適;②早飽感;③上腹痛;④上腹燒灼感;并且沒有可解釋癥狀的器質(zhì)性疾?。òㄎ哥R檢查)的證據(jù)。診斷前癥狀出現(xiàn)至少6個月且近3個月符合以上診斷標準。
中醫(yī)辨證標準:根據(jù)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1]制定的FD中脾虛氣滯證。主癥:①胃脘痞悶或脹痛;②食少納呆。次癥:①納少泛惡;②噯氣呃逆;③疲乏無力;④舌淡,苔薄白;⑤脈細弦。主癥必備,加次癥2項以上即可確診。
納入標準:①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羅馬III診斷標準;②符合脾虛氣滯證辨證標準;③年齡18~65歲;③愿意配合研究并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混合腸易激綜合征、胃食管反流病的交叉綜合征; ②有糖尿病、結(jié)締組織疾病、更年期綜合征、內(nèi)分泌代謝疾??; ③嚴重的原發(fā)性肝、心、腎、肺、血液或?qū)ζ渖嬖斐捎绊懙膰乐丶膊。?④哺乳期、妊娠期婦女; ⑤確有或懷疑藥物、酒精濫用病史,精神病;⑥確有或懷疑對觀察組或?qū)φ战M的藥品過敏。
兩組均采用一般治療。若有Hp感染先予根除Hp治療。避免刺激性或難以消化的食物和藥物,不吃辛辣、肥膩避免濃茶、咖啡、煙、酒和非甾體抗炎藥。對早飽、餐后腹脹明顯者,建議低脂肪及少食多餐。
觀察組:用《外臺秘要》茯苓飲和四逆散化裁四逆茯苓飲。藥用茯苓30g,黨參15g,白術(shù)15g,枳殼15g,陳皮10g,柴胡8g,白芍10g,甘草5g。脾虛明顯加黃芪、五爪龍,氣滯明顯加厚樸、砂仁,若反酸明顯加海螵蛸、浙貝母、瓦楞子,兼濕滯加藿香、蘇梗,兼熱滯加麥芽、谷芽,兼津傷加玉竹、石斛,若兼血瘀加山楂、丹參。每日 1 劑,煎藥機煎藥(復煎),每天2次,每次1包(200mL),連續(xù)服用8周。
對照組:多潘立酮片(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10mg,每天3次,餐前15~30min服用,連續(xù)治療8周。
癥狀分級分:0級0分,I級3分,II級5分,III級7分。療效指數(shù):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證候總分-治療后證候總分)/治療前證候總分×100 %。
臨床治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療效指數(shù)大于等于90%。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減少或改善Ⅱ級以上,或療效指數(shù)70%~90%。好轉(zhuǎn):癥狀、體征減輕或改善Ⅰ級以上或療效指數(shù)31%~69%。無效:癥狀、體征均無好轉(zhuǎn),療效指數(shù)小于30 %。
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項目 對照組(n=52) 觀察組(n=50)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餐后飽脹不適6.15±1.144 2.37±1.172*6.12±1.081 2.40±1.278*早飽 5.27±0.888 1.67±1.264*5.24±0.771 1.64±1.306*上腹痛 4.15±1.144 1.71±1.273*4.08±1.158 1.36±1.274*△上腹灼熱 1.08±1.045 0.94±1.127 1.20±1.161 0.48±0.886*△精神疲乏 1.63±1.138 1.31±1.058 1.66±1.154 0.52±0.789*△四肢無力 1.10±0.774 0.90±0.569 1.16±0.889 0.40±0.606*△胃納減少 4.77±1.293 3.19±1.442*4.88±1.172 1.86±1.229*△噯氣 4.50±1.475 3.27±1.523*4.40±1.471 2.00±1.370*△咽部梗阻感 0.08±.269 0.08±.269 0.08±0.274 0.06±0.240煩躁易急 0.06±0.235 0.04±0.194 0.06±0.240 0.04±0.198總分 28.79±2.754 15.40±4.165*28.88±2.624 10.76±3.706*△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療效比較 例(%)
不良反應(yīng):兩組治療期間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yīng),治療前后心電圖、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等檢查均在正常范圍內(nèi)。
功能性消化不良屬中醫(yī)“痞滿”、“積滯”、“胃痛”范疇。病位在胃,與肝脾功能失調(diào)有密切關(guān)系;病機屬于本虛標實,本為脾胃氣虛,標為肝郁氣滯、濕阻中焦。脾胃虧虛,中樞氣機運轉(zhuǎn)失調(diào),肝郁氣滯,脾虛內(nèi)生痰濕,濕阻中焦則見本病。故治療上強調(diào)健脾疏肝、理氣化濕為法。方中以黨參健脾養(yǎng)胃、茯苓健脾化濕,白術(shù)健脾燥濕,陳皮理氣燥濕,枳殼行氣消痰消積,合用為茯苓飲,有健脾益氣、理氣燥濕的作用;佐以柴胡疏肝理氣消痞、白芍柔肝緩急止痛,與枳殼、甘草合用為四逆散,有疏肝理氣止痛、散結(jié)除滿消痞的作用。全方配伍嚴謹、組方合理、補瀉兼用、標本兼治,健脾益氣燥濕、疏肝理氣消痞,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療效。
[1]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消化不良中醫(yī)診療共識意見[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0,25(5):722-725.
[2] ROMAN COMMITTE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RomanIII diagnosis standard(consensus opinion).Modern Digestion and Intervention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2007,12(2):137-140.
[3] 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學會消化系統(tǒng)疾病專業(yè)委員會.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醫(yī)結(jié)合診療共識意見(2010)[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1,31(11):1545-1549.
R256.342.2 [文獻標識碼]B
1004-2814(2016)07-0670-02
2016-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