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江之鯨
1
我是在地鐵站里看到這句標語的:“我要,什么都要。”
說真的,看到這句標語,我的第一反應是:很驚訝。我甚至停下腳步,愣了兩秒,驚訝的情緒慢慢轉變成由衷的贊嘆——這句話說得好!
我不知道別人是怎么看待這句話的,但剛看到時,我真的蒙了。我出身于傳統(tǒng)的中國式家庭,家教嚴格,從小被教育要謙遜、溫和、低調(diào)、與世無爭,不要過多地談論自己的觀點,不要表現(xiàn)出太強烈的欲望。
所以,對于我來說,直接開口說“我要,什么都要”是不可思議的。
我確實想要很多很多啊。我想要實現(xiàn)理想,想要變瘦變美,想要周游世界,想要遇見愛情,我想要更好更好的一切??墒?,我習慣了壓抑和遮掩自己的心緒,羞于把它們公之于眾,總覺得亮出明晃晃的欲望,顯得太赤裸、太貪婪了。
所以,當看到有一句話,說出了我想說卻不敢說的心聲時,我先是驚訝,后是驚嘆。
2
最近,我的朋友幺幺也讓我吃了一驚。
她年紀很小,卻滿腔勇氣。幺幺上周去了趟北京,覺得自己喜歡這座城市,正好一家公司的老板也欣賞她,于是她回去后果斷拒絕了學校安排的實習,收拾了行李,單槍匹馬奔赴首都。昨天,她的定位顯示地已經(jīng)是望京SOHO了。
她說,她的人生目標是,找最帥的男人、買最貴的包。這話對我這樣中規(guī)中矩的人而言,是不可思議的。我未必認同她的觀點,但我極欣賞她坦蕩說出這番話的勇氣。年輕姑娘既囂張又可愛的樣子,真是迷人。
之前,和我的編輯梅子姐談起她,梅子姐說:“她這樣的小姑娘,或許代表著一種時代趨勢,越來越敢于表達自己,瀟瀟灑灑,無所畏懼?!?/p>
我就是要向全世界宣告:我年輕,我充滿勇氣,我想要更好的一切。
3
2005年,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的畢業(yè)典禮上演講,最后送給了在場的年輕學子一句:“Stay Hungry,Stay Foolish.”這句話最盛行的中文翻譯是:求知若饑,虛心若愚。其實,這種解讀和原意有偏差。
有人分析:“英語里不會用hungry來形容對知識的追求。對知識,英語的表達是‘好奇(curious)這個詞。一個求知若渴的人,可以翻譯成intellectually curious或是eager to learn,但絕對不會是intellectually hungry,也極少是hungry to learn?!?/p>
用到hungry的時候,針對的其實是“成功”,也就是hungry for success。所以喬布斯的stay hungry,不是求知的意思,而是鼓勵年輕人:要不停地追求成功,永遠不知道滿足。
于是,這句話在網(wǎng)上有了個帶調(diào)侃意味的翻譯:做個欲壑難填的“二貨”。
昨天,我看了林語堂的次女林太乙寫她父親的文章。這位“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的文學大師,在少年時期就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欲望。
文中這樣講述林語堂:“世界是這么大,歷史是這么長,他的求知之欲是這么強,他感到自己與別人不同。他們好像對生活的要求不多,找一份事做,娶妻生子,隨隨便便混過一生。他的要求卻很多,他要嘗到世界的一切,他要明白所有的道理,什么是生,什么是死,什么是美。他有時會因為看到一幅美景,感動得掉眼淚。他想有機會,要游歷世界,到世界最偏僻的地方去觀察人生,再到最繁華的都城去拜見騷人墨客,向他們提出問題,請教意見?!?/p>
“他感到自己的貪婪,凡是眼睛看得見的,耳朵聽得到的,鼻子聞得到的,舌頭可嘗的,他都要試試?!?/p>
我喜歡極了這樣的饑渴、這樣的貪婪、這樣生生不息的欲望。它浸染著蓬勃的朝氣,飽含著對生活的熱忱。
這樣赤誠而熱切的心,千金不換。
4
日劇《對不起青春》里,有這樣一句熱血的經(jīng)典臺詞:“人生沒有重來,貪婪有何不可?”
別怪我貪心,貪心的人才能過得更好啊。我們的好奇和貪婪,就是未來生活的無限可能性。20歲時不會做夢的人,30歲后都去幫別人圓夢了。
我想要的人生是這樣的:敢于承認自己內(nèi)心的欲望,用盡全力追求自己想要的,并且承擔得起一切可能的后果。
我想要更好的,我值得更好的,我愿意為更好的一切而努力。
愿你我都活得坦蕩,活得明亮,活得貪心而滿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