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陽,劉 欣,萬 惠,高 慧
(江漢大學,湖北 武漢 430056)
從學生維度探討護理實踐的“3C”學習模式
何陽,劉欣*,萬惠,高慧
(江漢大學,湖北 武漢 430056)
探索護理實踐課程學習的創(chuàng)新模式,將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以提高護生的學習能力和效率。運用護理實踐的“3C”學習模式,即對理論知識的認知與同化學習(Cognition),加強建構主義理念在實踐操作學習中的應用(Construction),提高護患溝通能力(Communication),提高了護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護患溝通能力以及學習效率。
護理;實踐課程;人際溝通;“3C”學習模式
護理學是一門對實踐和應用要求很高的學科,世界護理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就是要求護生提高獲取信息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1]。因此護生如何更好地學習和提高學習能力是高等護理教育的核心問題。護生在思考提高實踐能力的同時,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將理論與實踐的學習相結合。護生在校學習的理論和實踐知識為實習打下基礎,而實習階段是對學校所學知識的鞏固,是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關鍵時期[2],是護生成長為合格護士的重要階段[3]。為了使護生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好地適應臨床,現(xiàn)提出適合護生實踐課程學習的創(chuàng)新模式——“3C”學習模式。
圖1 “3C”護理實踐課程學習模式
(1)“3C”護理實踐課程學習模式即對理論知識的認知與同化學習(Cognition),加強建構主義理念在實踐操作學習中的應用(Construction),提高護患溝通能力(Communication)。學校對護生的人文關懷[4]教育偏少,而且在校護生注重的是理論知識學習,對操作技能的學習只針對某一病例的獨立操作,并沒有將各系統(tǒng)操作融會貫通。實習護生具備基礎理論知識,但在實習時需要面對真實的病例,這就要求護生能很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另外醫(yī)鬧事故、護患糾紛的普遍發(fā)生,造成護患關系緊張。因此,為了更好地適應臨床工作、增進護患關系、提高護理質(zhì)量,護生應熟練掌握溝通技巧。
(2)理論知識為實踐操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實踐操作是對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理論知識的學習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課中是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刺激護生大腦,課后需要護生通過聯(lián)想、回憶課中學習內(nèi)容,再聯(lián)系所學的所有知識,不斷反思、想像,以構建知識網(wǎng)絡系統(tǒng)。操作技能訓練需通過直接參與實踐,從而對此操作留下深刻印象,再與同伴進行知識交流,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的方式可加深對實踐操作的掌握程度。臨床護理中注重人際溝通技巧的運用,護生也應加強對該部分內(nèi)容的掌握及運用。
為了提高護生實踐課程的學習能力,完成從課堂到臨床學習的遷移,現(xiàn)將“3C”學習模式的具體應用方法總結如下。
2.1對理論知識的認知與同化學習
在校護理理論知識學習是單純的書本知識學習,這些理論知識沒能被及時運用與總結,未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網(wǎng)絡。護生在校的理論學習沒有特定的情境讓護生對理論知識記憶深刻。實習時理論知識的學習是通過現(xiàn)存的病例,帶教教師講解,及時做筆記和復習書本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應讓護生利用同化的方法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并自行構建知識網(wǎng)絡,再設置具體的病例情境,讓護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并且自己總結結果,給予護生主動學習的機會,鼓勵創(chuàng)新思維,從而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2.2建構主義理念在學習中的應用
傳統(tǒng)的在校護理操作學習模式通常是教師示教,包括評估、操作和健康教育,然后護生將操作從頭到尾機械地做一遍。創(chuàng)新模式應該是有臨床經(jīng)驗的教師根據(jù)建構主義理論,針對教學內(nèi)容設計不同的情境,指導護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踐工作中面臨的問題,并觀察結果,同時鼓勵護生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提出創(chuàng)新想法。實習操作遵循整體護理和循證護理,在護理工作中,觀察和交流是發(fā)現(xiàn)問題的關鍵。在護理實踐課程操作教學中,可以讓護生通過觀察并結合理論知識,總結出一些具體的護理措施,而不僅是局限于書本知識。
2.3提高護患溝通能力
護患溝通是護士與患者之間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過程。根據(jù)對醫(yī)院的實地考察以及對帶教教師的訪談了解到,實習護生的日常人際溝通存在不足。例如,實習護生碰到帶教教師不會主動問候,在工作中遇到患者的不合作或不信任,不會有效地與患者溝通,這會嚴重影響護理工作的正常進行。因此,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掌握交流的知識與技巧是必要的。2.3.1掌握語言溝通技巧 傾聽也是一種重要的溝通技巧[5],在傾聽的過程中,還應懂得適時沉默,關心患者,有同理心,在患者傾訴完后要進行適當?shù)幕貞?,并給予適當?shù)陌参浚唤徽剳灾委熜越徽劄橹?,護理人員在談話中將專業(yè)術語轉(zhuǎn)換成日常語言,注意談話的針對性、保密性、引導性。根據(jù)患者的社會人口學特征,采用合適的交談方式和技巧。
2.3.2掌握非語言溝通技巧 合理利用空間距離,與患者保持交談的最佳距離;塑造白衣天使的形象,注重第一印象,衣著簡潔,言談舉止端莊大方,適當運用肢體語言;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在進行護理操作時,不能一味地專注于操作,要適當?shù)嘏c患者進行交流,觀察患者的反應,用面部表情、眼神以及身體姿勢等,體現(xiàn)對患者的關懷,增強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2.3.3注重人文關懷的培養(yǎng) 人文關懷[6]是護士職業(yè)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南丁格爾曾經(jīng)說過,護士其實是沒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F(xiàn)今社會對人文關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體現(xiàn)出人們對生命的尊重。在護理工作中,我們不僅需要對患者實行軀體護理,更應該給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支持。因此,在實踐課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護生的人文關懷素養(yǎng)。如在環(huán)境設施方面,要營造溫馨的氛圍;在護理工作中,要注重細節(jié),為患者著想。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一定可以使護患關系從“技術型關系”變?yōu)椤叭宋年P懷型關系”[7]。
“3C”護理實踐課程學習模式使護生掌握了扎實的理論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要學好護理實踐課程理論知識,重點是要使護生在大腦中形成認知思維,讓護生意識到理論學習的重要性。課中可運用生動的圖片和視頻,對護生形成多種感官刺激,同時也可增加促進聯(lián)想的線索[8],加強護生的認知,護生需及時反思和做筆記。課后要通過聯(lián)想和反思,復習、總結和歸納所學知識,自行將理論知識構建知識網(wǎng)絡,從而提高綜合運用能力。實踐操作技能學習應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可通過觀察現(xiàn)存病例,與同伴進行交流,再進行情境模擬和角色扮演,在大腦中對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加強對操作技能的熟練程度。在實踐課程學習中,更需要加強人際溝通技巧的學習。
[1]王明弘,王利群,楊娟.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改變課程模式以創(chuàng)新護理教育[J].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5(5):383-385.
[2]鄧榮枝.護生實習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0(30):928-929.
[3]王慶蘭,張曉燕.提高護生實習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體會[J].泰山衛(wèi)生,2002,26(5):51-52.
[4]王淑曼.本科兒科護理學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J].全科護理,2015,13(9):853-855.
[5]陳英.護理學導論知識精要與測試[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6]童曉丹,張平,徐晨.三甲醫(yī)院心內(nèi)科護士關懷能力與患者護理滿意度關系調(diào)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5):1-3.
[7]曾麗娟.兒科護理教學中護生人文關懷理念的培養(yǎng)[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5,9(1):24-25.
[8]李娜,李青.護理實踐課程改進方法[J].健康必讀,2012,11(3):72-73.
(*通訊作者:劉欣)■
G420
B
1671-1246(2016)16-00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