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丹 李 平
?
李平教授治療失眠經驗介紹
羅丹1李平2
1.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2013級(天津 300073);2.天津市第三中心醫(yī)院針灸科(天津 300000)
摘要:目的觀察李平教授通督調神療法治療失眠的臨床療效。方法對2014年2—10月于我院針灸門診就診的30例失眠患者進行通督調神針刺法治療,每周針刺3次,12次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評定效果。結果治療30例中,痊愈9例,顯效11例,有效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3%。結論通督調神法治療失眠臨床效果較好,值得推廣。
關鍵詞:失眠;不寐;針刺療法;通督調神法
李平,醫(y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yī)師,博士生導師,衛(wèi)生部授銜的“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第一、二層次人選,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師從著名中醫(yī)針灸學專家石學敏院士,并在石學敏院士創(chuàng)立的“醒腦開竅”法基礎上創(chuàng)新性的提出了“通督調神”法則及針刺方法,針藥并用、中西匯通,對腦病及周圍神經系統(tǒng)疾病等方面的治療頗有心得和建樹。
失眠亦稱不寐,是指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為特征的一種病癥,輕者入睡困難、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睡,嚴重者整夜不能入睡[1]。又稱“不得眠”“不得臥”“目不暝”。失眠是臨床上常見的疾患,針灸治療此病療效顯著[2~4],筆者根據李平教授多年的臨床經驗收集整理2014年2—10月于我院針灸門診就診的失眠患者30例,總結介紹如下。
1.1一般資料30例均來自2014年2—10月于我院針灸門診就診的失眠患者,其中男12例,女18例,最小50歲,最大65歲,病程最短10個月,最長5年。
1.2治療方法
1.2.1針灸處方主穴:百會、四神聰、風池、完骨、神庭、內關、神門三陰交,配穴:肝火擾心者配太沖,痰熱內擾者配內庭、豐隆、心脾兩虛者加心俞、脾俞、足三里,心腎不交者加太溪、心俞、腎俞,胃氣不和者加中脘、足三里,心虛膽怯者加心俞、膽俞。
1.2.2針刺方法對首診的病人解釋針灸得氣后的針感,及正常的循經感傳現象,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常規(guī)消毒后,患者取坐位,采用華成牌0.3mm×40 mm針灸針震顫式進針法直刺風池、完骨,并施以小幅度(<90°)、高頻率(>200轉/分)捻轉手法,使局部產生麻脹或觸電感;囑患者仰臥,以旋彈式進針法刺百會、四神聰穴,進針2~3mm,并施以小幅度(<90°)、高頻率(>200轉/分)捻轉法1~2 min,頭部有木脹感為得氣,神庭向后平刺5~10 mm,內關直刺15~25 mm、神門直刺10~15 mm,提插法使局部產生酸麻脹或放射至手心或小手指的觸電感,三陰交直刺30~40 mm,提插法使局部產生酸麻脹感。留針30 min,百會、四神聰每10 min行針1次。同時對病人加以心理疏導,囑其放松精神,調暢情志。每周針刺3次,12次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評定效果。
1.3療效觀察
1.3.1療效標準參照國際標準統(tǒng)一睡眠效率值公式:
痊愈:癥狀消失,睡眠率達 75%以上;顯效:癥狀緩解,睡眠率達 65%以上;有效:癥狀改善,睡眠率達 55%以上;無效:癥狀如前,睡眠率在40%以下。
2.1治療效果治療30例中,痊愈9例,顯效11例,有效8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3%,隨訪3個月以上,無不良反應發(fā)生。
2.2典型病例朱某某,女,53歲,初診時間:2014年6月,主訴:失眠3年加重2月?;颊?年前出現入睡困難,多夢,睡后易醒,嚴重時每晚只入睡2~3 h,平素患者易感焦慮,就診于某醫(yī)院,診斷為焦慮癥。2月前情緒激動后上述癥狀加重,每晚服用舒樂安定2片,于外院針灸、中藥治療后效果仍不理想??淘\:患者情緒不穩(wěn),心煩,口苦,舌紅苔薄黃,脈弦數。為肝火擾神之證,治當調神疏肝,選穴:主穴:百會、四神聰、風池、完骨、神庭、內關、神門、三陰交;配穴:太沖、印堂、人中。針刺2個療程后,患者訴舒樂安定減至0.5片,每晚可入睡5~6 h,情緒較前大為好轉,繼續(xù)治療1療程后,患者已不服用西藥,每晚可入睡6~7 h,精神狀態(tài)如常,臨床效果滿意,隨訪3月未復發(fā)。
西醫(yī)學認為失眠與長期過度緊張腦力勞動,強烈的思想情緒波動、久病后體質虛弱等,使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相互失衡,導致大腦皮層功能活動紊亂而成[5]。導師認為失眠總屬元神失和,陰陽失交,法當通督調神,引陽入陰?!秱鶗吩?“陽盛陰虛, 則晝夜不得眠, 蓋夜以陰為主, 陰氣盛則目閉而臥安, 若陰為陽所勝,則終夜煩擾而不得眠也?!卑贂⑸裢槎矫}穴,為李平教授提出“通督調神”針法的主穴,該針法以取督脈穴為主,輔以心經、心包經穴位,用于治療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心神、心理疾患以及某些纏綿難愈之頑疾伴有心理障礙者?!鹅`樞經·本神》云:“凡針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峨y經·二十八難》謂:“督脈者,起于下極之輸,并于脊里,上至風府,入屬于腦”。腦為元神之府,督脈為陽脈之海,故疏通督脈可以調節(jié)腦神及全身陽經脈氣,健腦安神,四神聰為經外奇穴,腧穴位置靠近督脈,針刺該穴進一步加強調神的作用,醒腦益智,鎮(zhèn)靜安神。導師頭部穴位行小幅度、高頻率捻轉手法,是為激發(fā)經氣的感傳,加強針刺的效應,到達氣至病所的目的。百會、四神聰在留針過程中間斷行針,目的在于延長針感保留時間[6],激發(fā)督脈經氣,調節(jié)陽氣,引陽入陰,強化針灸對患者的干預作用。風池為足少陽與陽維脈的交會穴,調節(jié)六陽經陽氣及頭部的陰陽氣血,風池、完骨位于顱底部,能刺激大腦皮質,抑制大腦異常放電,使人體達到真正放松狀態(tài)而進入睡眠[7]。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絡穴,八脈交會穴,通于陰維脈,調節(jié)六陰經陰氣,心藏神,神門為心經原穴,寧心安神除煩。三陰交為肝脾腎三經的交會穴,調和三陰而安神。導師在針刺臨床中,十分重視手法的應用,強調不同針刺手法具有不同的針刺效應,針刺手法是針刺取得效果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震顫式進針法要點在于在右手中指抵住皮膚時,點觸局部皮膚,同時快速將針尖刺入腧穴,分散進針時疼痛感,既減輕患者痛苦,同時又起到行針的效果。導師通過多年臨床實踐總結出此治法,意在陰陽并調、動靜結合,大大縮短失眠患者的治療時間,其機制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張穎穎,劉蘭英,馬聘.中醫(yī)對失眠的病機認識[J].光明中醫(yī),2008,23(12):2068-2069.
[2]柴路.經絡針刺結合耳針治療失眠40例[J].光明中醫(yī),2010,25(5):821-822.
[3]張治強.針刺五臟背俞穴治療失眠癥的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yī),2011,26(8):1624-1626.
[4]付霞.針刺配合火罐治療失眠50例[J].光明中醫(yī),2010,25(5):831-832.
[5]蔡蕾,賈紅玲.耳穴療法治療失眠癥的臨床研究進展[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4,30(8):190-191.
[6]李志道.淺談留針與出針的臨床應用[J].陜西中醫(yī),1984,5(8):27-28.
[7]廖鈺.瀉陽補陰法治療失眠癥54例臨床觀察[J].中國針灸,2000,20(11):665-666.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8.009
文章編號:1003-8914(2016)-08-1072-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對:孟凡征201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