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丹 張曉春 鄭智文
?
甲型H1N1流感患者隔離期間的心理護理
崔丹張曉春鄭智文
目的探討H1N1流感患者隔離期間的心理特點,以便為患者提供相應的護理措施。方法選擇2011年4月至2015年10月104例由感染科負責隔離治療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觀察、談話、記錄存在的心理問題及采取的心理干預措施,并進行回顧性分析搜集整理。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行心理干預。患者使用漢密爾頓焦慮和抑郁評分進行評價,并對患者的滿意度情況進行評價。結果對2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況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2組患者在干預前存在明顯的焦慮癥狀,但是僅僅存在輕微的抑郁癥狀。比較中發(fā)現(xiàn),干預前,觀察組焦慮評分為(22.3±5.2)分,與對照組焦慮評分[(22.6±6.1)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2組患者焦慮評分明顯大于14分,說明2組患者在干預前存在明顯的焦慮癥狀;干預前,觀察組抑郁評分為(17.1±3.7)分,較對照組的抑郁評分[(17.5±4.4)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2組患者抑郁評分稍超過17分,說明2組患者雖然存在抑郁癥狀,但是其癥狀較輕微。干預2周后,發(fā)現(xiàn)觀察組焦慮評分為[(20.1±3.9)分],與對照組的焦慮評分[(23.8±2.5)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2組患者的焦慮評分仍明顯大于14分,說明2組患者在干預后存在明顯的焦慮癥狀,但觀察組患者較干預前的焦慮評分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2周后,發(fā)現(xiàn)觀察組抑郁評分為(16.2±4.4)分,較對照組的抑郁評分[(16.9±4.8)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2組患者抑郁評分稍小于17分,說明2組患者在干預后輕微的抑郁癥狀得到緩解,但觀察組患者較干預前抑郁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手術室環(huán)境評分[(4.23±1.50)分]較對照組[(3.29±1.14)分]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人員態(tài)度評分[(4.50±2.23)分]較對照組[(3.31±1.02)分]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心理護理作用評分[(4.18±1.57)分]較對照組[(3.44±1.62)分]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體護理質量評分[(4.31±2.01)分]較對照組[(3.38±1.91)分]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根據甲型HlNl流感患者在隔離期間產生的特殊心理問題,需要護理人員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取得滿意效果。
H1N1流感;心理護理;護理;焦慮
由于H1N1流感的大范圍傳播和隔離治療護理對患者造成的心理負擔,造成了H1N1流感患者心理狀態(tài)波動[1]。有研究指出,感染患者在隔離治療期間表現(xiàn)為明顯的焦慮癥狀,其主要原因是對于H1N1流感的相關知識了解較少和醫(yī)生或者護理人員對于疾病的預后情況與患者的溝通較少[2,3]。由于對于新出現(xiàn)的H1N1流感病毒的準備不夠,不僅引起人們的恐慌,而且造成患者的心理障礙的發(fā)生和治療效果的下降[4]。心理護理是著眼于新型流感患者的實行的一種護理干預,鑒于普通群眾對于甲型流感的知識了解甚少,故行心理上的安慰和心理需求上的滿足,同時進行H1N1流感知識的普及和宣傳工作,讓患者能夠了解疾病的發(fā)生和轉歸,讓患者能夠正確的認識疾病,并能夠從疾病的恐懼中走出來,特別是對于年齡較小的兒童進行心理干預的同時[3],需要對家屬進行相關知識的宣傳,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
1.1一般資料收集2011年4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就診的H1N1流感患者104例。104例患者均符合H1N1流感的診斷標準,并且其中有1項或者幾項檢查結果符合[5]:通過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證實核酸檢測結果呈現(xiàn)陽性;通過酶聯(lián)免疫檢測技術證實病毒的特異性抗體水平升高并且升高倍數在4倍以上;通過特殊的檢測手段檢出病毒本身。104例研究對象,男61例,女43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2例。對照組男29例,女23例;平均年齡(31.7±8.4)歲;觀察組男32例,女20例;平均年齡(32.2±6.9)歲;入組患者均自愿參加。
1.2臨床流行病學資料調查所有患者進入研究隊列以后,對其進行基本資料的調查統(tǒng)計,首先記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然后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調查,伴隨癥狀的發(fā)病情況。特別注意患者的發(fā)熱高低情況,咳嗽嚴重情況,呼吸困難的嚴重情況,有無伴隨肺炎的發(fā)生等臨床特點[1]。
1.3護理干預H1N1流感相比于其他流感能夠引起嚴重的臨床癥狀,故引起患者的恐懼等情緒,特別是由于治療效果不好,焦慮、緊張等不僅可能會引起患者以及其家屬的煩躁,而且能夠引起治療不佳和醫(yī)患關系的矛盾[6]。首先,護理人員要特別注意對患者鼓勵等,H1N1患者明顯存在焦慮等,其內心的想法沒有辦法傾訴,而且由于家屬害怕傳染,不能陪伴在患者身邊,導致其癥狀加重和孤獨,這就要求護理人員給予心理干預,適當的肢體接觸,多去安慰他們,適當的進行關心,多去問候他們,注意患者的精神層次的渴望,讓他們自己覺得獲得了尊重和體會到了護理人員的安慰和愛護[4]。其次,在要求隔離的情況下,鼓勵家屬適當增加對患者的探望,鼓勵并支持患者從疾病中康復,患者自己不能夠出院,其希望家屬能夠多探望,多了解患者的擔心對其進行鼓勵和寬慰,家屬在患者疾病治療和康復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護理人員不應該因為隔離就阻斷這種作用,而是適當的去建立這種患者與家屬的聯(lián)系[7]。對患者進行H1N1相聯(lián)系的知識進行普及,鑒于普通群眾對于甲型流感的知識了解甚少,故最基礎的知識需要從病毒的產生,傳播途徑和日常治療處理措施,以及治療后的疾病整體轉歸情況等方面進行普及宣教[5]。減少因為缺乏對疾病知識的了解,而引起的恐慌,知識的普及不能僅僅局限于海報和宣傳畫報等形式,應該有護理人員自己對相關知識進行總結和講解,注意知識的準確性[8]。
1.4漢密爾頓量表使用漢密爾頓調查量表,對其進行精神障礙的發(fā)生狀況的評價,其中抑郁評分超過17分為抑郁癥狀,焦慮評分超過14分為焦慮癥狀[4]。此評價結果能夠顯示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判斷患者是否存在精神障礙。護理滿意情況的調查使用滿意度調查量表,其中評分主要包括環(huán)境、態(tài)度、心理護理的作用和總體質量評分4個方面進行,評分高低使用1~5分,分數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
2.1臨床特點H1N1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 104例臨床癥狀中,均出現(xiàn)體溫波動,波動幅度37.1℃~40.2℃,其中發(fā)熱時間2~17 d,平均(7.3±2.6)d,主要表現(xiàn)為不規(guī)則發(fā)熱。104例患者均出現(xiàn)程度不一的咳嗽,其中出現(xiàn)嚴重劇烈的咳嗽癥狀的患者24例,多表現(xiàn)為干咳,其中有黏液樣痰液9例。104例患者中,出現(xiàn)肌肉疼痛的患者11例,表現(xiàn)為全身肌肉酸痛;14例患者出現(xiàn)咽部不適,伴隨咽部充血和疼痛10例,伴隨扁桃體腫大8例。104例患者出現(xiàn)胸部不適21例,其中出現(xiàn)明顯呼吸困難的患者12例。
2.22組患者干預前后精神狀態(tài)比較對2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況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2組患者干預前存在明顯的焦慮癥狀,但是僅僅存在輕微的抑郁癥狀。比較中發(fā)現(xiàn),干預前,觀察組焦慮評分為(22.3±5.2)分,與對照組[(22.6±6.1)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2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明顯大于14分,說明2組患者在干預前存在明顯的焦慮癥狀;干預前,觀察組抑郁評分為(17.1±3.7)分,與對照組的抑郁評分[(17.5±4.4)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2組患者抑郁評分稍超過17分,說明2組患者雖然存在抑郁癥狀,但是其癥狀較輕微。干預2周后,發(fā)現(xiàn)觀察組焦慮評分為(20.1±3.9)分,與對照組的焦慮評分[(23.8±2.5)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2組患者焦慮評分仍明顯大于14分,說明2組患者在干預后存在明顯的焦慮癥狀,但是觀察組患者較干預前的焦慮評分明顯降低,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2周后,發(fā)現(xiàn)觀察組抑郁評分為(16.2±4.4)分,與對照組的抑郁評分[(16.9±4.8)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2組患者抑郁評分稍小于17分,說明2組患者在干預后輕微的抑郁癥狀得到緩解,但是觀察組患者較干預前抑郁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抑郁情況比較 n=52,分,±s
2.32組患者滿意度情況比較對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觀察組患者手術室環(huán)境評分為(4.23±1.50)分,較對照組[(3.29±1.14)分]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人員態(tài)度評分(4.50±2.23)分,較對照組[(3.31±1.02)分]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心理護理作用評分(4.18±1.57)分,較對照組[(3.44±1.62)分]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體護理質量評分(4.31±2.01)分,較對照組[(3.38±1.91)分]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滿意度情況比較 n=52,分,
對于H1N1流感患者特殊群體,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和病毒傳播知識的講解非常重要,這能夠使流感患者和家屬獲得相關知識,明顯減輕流感患者的害怕和恐慌心理,減少了入院后焦慮的評分情況[9]。同時,納入的H1N1患者也存在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癥狀,通過護理人員實行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將患者的心理安慰和幫助作為重點,以課堂教育的形式和患者—家屬—護士的互相交流為手段,進行全方位的干預[6]。在進行流感治療或者癥狀控制的過程中,隔離的要求和過程會影響他們的狀態(tài),引起他們的擔心,這要求護士在隔離前和治療過程中開始進行狀態(tài)的評估,進行相關的溝通,讓H1N1患者了解,隔離治療只是暫時的,讓患能夠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傾訴,解答患者的疑惑[10]。但是也應該注意心理干預措施的引入加大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這需要提高護士的工作效率。雖然這種護理模式加大了工作量,但是合理的溝通技巧能夠減少無目的的溝通,掌握溝通的方向,提高溝通的效率[8]。有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合并抑郁的患者,合理的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減少隔離時的焦慮和抑郁情況[9]。
對于H1N1流感患者,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對患者進行H1N1相聯(lián)系的知識進行普及,鑒于普通群眾對甲型流感的知識了解甚少,故最基礎的知識需要從病毒的產生,傳播途徑和日常治療處理措施,以及治療后的疾病整體轉歸情況等方面進行普及宣教。減少因為缺乏對疾病知識的了解,而引起的恐慌,知識的普及不能僅僅局限于海報和宣傳畫報等形式,應該有護理人員自己對相關知識進行總結和講解,注意知識的準確性[7]。同時要注意滿足患者的需求,其中一位患者因為儀器聲音較大影響睡眠,引起明顯的不滿情緒,通過積極的溝通,最后關閉相關儀器后取得了患者的認可。護理工作是患者接觸醫(yī)療救助的直接方面,其滿意情況能夠直接反映其對醫(yī)療救助的態(tài)度。在護患關系矛盾的今天,其造成的因素是多方面,不能及時滿足患者需求是產生護患矛盾的重要方面,不能及時交流亦是重要的一面,在本次研究中要求護士在工作過程中多交流,多安慰,讓患者能夠體會到護理工作的細致,提高其認可。經過干預也發(fā)現(xiàn)患者對環(huán)境和態(tài)度等方面的護理工作更為認可和滿意。
1孫梅花,郝惠英.心理干預對甲型H1N1流感患者護理體會.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20:4286-4287.
2Leknes H,Sturtzel IE,Dye C,et al.Environmental release of oseltamivir from a Norwegian sewage treatment plant during the 2009 influenza A(H1N1)pandemic.Sei Tot Environ,2012,414:632-638.
3王勝敏,代靖,馬莉,等.甲型H1N1流感確診病例的護理措施與醫(yī)院感染管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29-30.
4謝碧香,許樂,黃維,等.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隔離期間的心理分析與護理.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0,16:3883-3885.
5楊淑玲,朱順芳,李園,等.重癥和危重癥甲型H1N1流感患者臨床特點分析與護理.護理學報,2010,17:25-27.
6孫曉強,溫秋芳,陳曉梅,等.2013-2014年寧夏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病毒血凝素基因變異狀況及序列分析.寧夏醫(yī)學雜志,2016,38:13-15.
7彭穎,謝樂云,鐘禮立,等.湖南地區(qū)2011~2012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兒童的病毒病原研究.醫(yī)學臨床研究,2014,31:767-770.
8王艷,劉艷麗.流行性感冒疫苗發(fā)展進程回顧及發(fā)展趨勢.河北醫(yī)藥,2015,37:1720-1721.
9林建生,傅清流,林志斌.泉州地區(qū)兒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體的流行特征.醫(yī)學臨床研究,2015,32:2122-2124.
10張振國,孫麗,張富斌,等.河北省甲型 H1N1流感裂解疫苗異常反應監(jiān)測分析.河北醫(yī)藥,2014,36:2677-2680.
2016-04-10)
10.3969/j.issn.1002-7386.2016.15.046
063000河北省唐山市人民醫(yī)院
R 473.74
A
1002-7386(2016)15-239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