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冬暉,沈米鋼
(1.杭州綠城都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2;2.浙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6)
?
淺析中國園林和阿拉伯園林的設計差異
——以留園和阿爾罕布拉宮為例
姚冬暉1,沈米鋼2
(1.杭州綠城都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2;2.浙江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6)
園林是特定文化對自然認知和景觀理想的具體體現。不同文明都有其獨特的園林文化,雖然具體表現各不相同,但并沒有高下之分。中國園林以“師法自然”取勝;與之對應,阿拉伯園林以其靜謐優(yōu)雅的精神之美體現了另一種園林文化。在此以阿爾罕布拉宮和蘇州留園為例,分析阿拉伯園林和中國園林建筑及空間的設計差異。以圖兼容并蓄,更好學習各種園林文明對于當今的價值。
阿拉伯園林;中國園林;阿爾罕布拉宮;蘇州留園;空間氛圍
任何一個民族、一種文化,都有其獨特的理想的景觀模式,當然這種理想的景觀模式中也包含著所共有的某些特征。中國古典園林與伊斯蘭園林都是人們環(huán)境理想的具體體現。而理想的景觀模式的形成是與特定民族和文化的生態(tài)經驗密不可分的。今天,我們現代城市景觀和建筑在功能和使用要求以及構成要素上已經有了更廣闊的范疇,無論是靈動的中國園林還是優(yōu)雅的阿拉伯園林都應該是我們汲取傳統(tǒng)的源泉,現代的建筑,園林設計只有充分吸收各種文化的內在價值,才能兼容并蓄,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身的輝煌。
人類歷史中的各種文明,都有著對自然和理想景觀的不同觀念。其中,各種文明的園林藝術是這種自然觀和居住觀的突出體現。阿拉伯園林,特別是以格林納達的阿爾罕布拉宮為代表的摩爾人的園林,以其精致優(yōu)雅和抒情內斂,別具一格。這種園林文化,與我們熟悉的中國園林相比,具有顯著的區(qū)別。這是兩種不同文明、不同自然觀念的體現。本文并不過多關注兩種園林產生的文化和宗教根源,而是期望從建筑和空間兩方面,探討這兩種園林藝術是如何從不同的方式都達到了各自設計意圖的頂峰。
2.1中國園林中的建筑
建筑物在園林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不但是園林中遮風避雨的功能存在,同時也往往是園林中的視覺觀察點、目標點和必不可少的空間限定要素。
中國傳統(tǒng)建筑注重群體組合,強調建筑與庭院的虛實對比。雖然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方式在對待城市和處理宮殿、寺院、壇廟等官式建筑的布局上,也偏好采用軸線引導和左右對稱的方法以求得整體統(tǒng)一性和邏輯性。但是,在傳統(tǒng)園林的布局中,并不一味地為追求幾何性而采用對稱統(tǒng)一的手法。脫胎于鄉(xiāng)野民居中的中國園林建筑,以道家思想為啟示師法自然。為了體現人與山水自然的融合,建筑物成為了風景中的點綴,也成為了觀察的視點。由此形成中國園林建筑之形制多樣、布局靈活。按使用上的需要,可院可廊,宜山就水。使園林建筑巧妙地融合到山水構景之中,不僅自成一景,還能依據周遭的景致構建精巧合宜的視野和構圖,所謂“得景隨形”[1]。充分借用遠景、近景、側景,求得清秀高雅、虛而不空、目隨景移的藝術畫面。并令建筑空間變化曲折、豐富多彩。
作為城市園林的蘇州留園,在處理建筑、人、環(huán)境的關系時,可以看到在建筑設計中,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同時影響。留園建筑強調與砌石山水和綠化景觀的協(xié)調和統(tǒng)一。習慣于將傳統(tǒng)尺度的宅第建筑以化大為小、化集中為分散的處理方法,以期符合于中國園林布局與景觀上“山水為主、建筑為輔”的設計理念。留園建筑以其精巧細致成為這種設計理念的杰出代表。同時留園中建筑造型強調“線條美”,建筑比例協(xié)調,體量合宜,疏密有致;無論是單體建筑,還是群體建筑,均講究具有優(yōu)美的輪廓線和天際線,在山水景觀和樹木綠化中若隱若現,共同成為留園統(tǒng)一景觀體系中的重要組成。見圖1。
圖1 蘇州留園中建筑的體量分散手法
2.2阿拉伯園林建筑
阿拉伯建筑傳統(tǒng)是宗教文化、地理氣候以及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北非和南歐干熱的特殊氣候決定了阿拉伯園林獨特的建筑形式和庭院方式,創(chuàng)造陰影和引導自然風能夠應對酷暑、烈日和沙塵。在阿拉伯的園林建筑中,精致的大理石柱子和墻體支撐著高大的穹窿,下方形成了陰郁的空間,庭院中水面反射陽光,形成靜謐憂郁的氛圍[2]。阿拉伯園林有著復雜而巧妙的自然通風系統(tǒng)。巨大開敞的空廊允許風從各個方向吹入,最大程度促進了空氣對流,氣流把花園中的涼爽空氣送入室內,空氣在經過噴泉和水池途中得到加濕,給與場所以熱舒適性。高大精美的穹窿覆蓋著室內大廳,天光在此散射而下;同時,室內的熱空氣在此自然上升,冷熱氣流的壓力差加快了室內的換氣速度。
以阿爾罕布拉宮為代表的西班牙阿拉伯園林建筑,選用的是非常簡單的建筑材料:灰泥、木材和瓷磚等,然而在建筑內外空間的組合及園林的布局卻處處顯露出靜穆與優(yōu)雅的精神之美,阿爾罕布拉的園林建筑并不對外顯露其內部的富有和華美。相反,她們的外觀簡樸莊重,內部卻如同豪奢華美的天堂,使得建筑同時具有靜穆之美和優(yōu)雅之華,兩種不同的精神品質在同一園林中閃現。建筑空間及各種象征天堂的幾何裝飾,帶給人們甚于浮華又超脫塵世的強烈震撼,同時體現了理性的內省和精神的自由。見圖2。
圖2 阿拉伯園林——以建筑為景觀中心,阿爾罕布拉宮愛神木庭院
在規(guī)劃布局上,阿爾罕布拉宮的設計者借鑒了羅馬人遺留下來的度假莊園,甚至其中有些建筑材料直接來自古羅馬的建筑物。受羅馬花園的影響,阿爾罕布拉宮也把園林建在山坡上,將山坡轉化為一系列臺地景觀,而各臺地邊界種上成行的大樹,形成如伊甸園般隱秘的花園氛圍[3]?;▓@和庭院內交叉或平行的水池、水渠以及噴泉等,以水體來分割園林空間。道路盡端及空間節(jié)點常常設置亭或其他建筑,建筑以陰涼的敞廊及阿拉伯式樣的裝飾性花窗取勝,室外景色盡可收入窗中。
2.3兩種園林建筑的比較
中國園林與阿拉伯園林的差異,首先體現在各自的建筑方式上。這種建筑方式的不同與中國和阿拉伯世界中的風土地貌、宗教文化以及環(huán)境觀念緊密聯(lián)系;最終反映在園林建筑的材料結構和形態(tài)布局之上。
中國園林多采用木結構作為園林建筑的梁柱和框架。這種構架式的建造體系令亭臺樓閣不受圍護結構和開窗的局限,有利于擴大視野、開拓構景空間,完善對自然風景的攝取。中國園林講究重塑山水,融入自然,因此建筑形象不拘小節(jié),不強調建筑的實體感,也極少采用幾何形體,建筑不追求儀式、等級,自在而為;采取鄉(xiāng)土建筑般的輕松形式。
而西方人認為,建筑形象是自然界中所沒有的,它那巨大的體積集中表現了人的智慧和力量。阿拉伯建筑以磚石結構為主,著力表現建筑的重量感和體積感,如厚實的墻體、穹窿和梁柱等。在體形的處理中,阿拉伯的建筑師擅長幾何形態(tài)的操作,強調柏拉圖幾何體的造型元素,強調造型的外部張力,以期達到崇高和自省的精神體驗。這也是阿拉伯園林建筑與中國園林建筑的最大差別。見圖3。
3.1中國園林的空間處理
從空間營造上,中國園林看似并不刻意強調空間的對稱和軸線關系,但事實上卻展露了非常精巧的均衡意識和強烈的整體意識。在空間處理上,中國古典造園“意在空而不在實”,顯現的是變幻、動態(tài)、散點透視的空間表達。中國園林力求突破園林實體空間的有限性,運用了延伸空間和虛擬空間的建筑手法,強化園林的景深,把園內空間與自然山水進行融合和擴展,使之融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特別是中國園林中經常采取的借景手法。正如計成所說的,“俗則屏之,嘉則收之”,有意圖地借取各種空間景致,有效地增加了空間的層次和深度,形成虛實相間、疏密有致的感知變化,豐富了空間的內容和氛圍,增強了園林的情趣和意境。
留園的園林空間即是此種借景手法的典型運用,留園并沒有完全獨立的單體空間,空間與空間之間通過隔、框、對、借、透、露等具體的造園手法,使整個的園林空間、建筑空間以及周圍的自然空間融合為一體的,在空間體驗上形成虛中有實、實中蘊虛,若隱若現、半藏半露的效果[4]。留園力求園林空間含蓄、深遠、變幻,從而將許多空間形態(tài)融合交織在一起,達成渾然一體、內外流動的空間效果,使園林身處山水之間,并成為自然山水的組成部分。進而獲得景致多變、層次豐富、步移景異的獨特空間效果。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中國園林空間特色的突出表現。見圖4。
3.2阿拉伯園林的空間處理
阿拉伯園林中的庭園通常面積不大,空間由多重庭院組成。由于阿拉伯建筑的防御目的,外觀通常比較封閉。而圍合出的庭院,由于起源于中庭式住宅,也與人的尺度非常協(xié)調。阿拉伯園林中的庭園大多呈矩形,最典型的布局方式便是以十字形的園路或溝渠,將庭園分成四塊,并以此為基礎,將庭院以精妙的幾何方式切分為更多的部分。
阿爾罕布拉宮就是以如此的一系列庭園組成,雖然這些庭園都是獨立的單體空間,但是庭園間可以通過隔墻上的柵格和花窗隱約看到相鄰的院落,如此各個庭園又建立起一種微妙的空間聯(lián)系[5]。而園林中景觀以草坪和水面為主,較少布置樹木和其他景觀元素,園內裝飾物也往往僅限于一些小水盆和幾條坐凳,阿爾罕布拉宮體現的是空間的靜謐和神性,而非動態(tài)的對比和變化。
此外,提到阿拉伯園林的空間處理,無法離開室內空間的塑造。在阿爾罕布拉宮建筑中,空間和裝飾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各種表現伊斯蘭教義的裝飾圖案常伴隨色彩和紋理的變化,從而創(chuàng)造紛繁復雜平面的錯覺。各種反射發(fā)光的瓷磚和馬賽克,錯綜復雜,奢侈華麗。裝飾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以修辭的方式描繪了天堂的奢華和迷幻。各種方形空間不斷變幻,營造出連續(xù)又華麗的空間體驗。拱券、凹廊、角亭同中央穹窿相互呼應,于絢麗的空間生發(fā)出一種優(yōu)雅和夢幻。
3.3兩種園林空間的比較
在兩種園林空間的比較上,蘇州留園的入口部分利用了曲折狹長的窄巷和通道與園內主要空間進行了“曠奧”的顯著對比,當人們穿越窄巷進入主要空間,頓覺豁然開朗。中心庭院圍繞自然水面,以大小、疏密的空間節(jié)奏對比使之具有了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感,見圖5。相比而言,阿爾罕布拉宮不以宏大雄偉取勝。狹小的過道串聯(lián)著一個個或寬敞華麗,或幽靜質樸的庭院,庭院的串聯(lián),給人以懸念與驚喜。阿爾罕布拉宮的平面布局同時也基于一些自然形態(tài),身處山丘之上,并通過望臺和漏窗把周邊的老城和鄉(xiāng)野景色收入園中。
圖5 蘇州留園中的水景空間,中心庭院圍繞自然水面
綜上可見,受“崇尚自然”的道家思想影響,中國園林師法自然,花草樹石、景觀小品雖精心設置但絲毫不顯人工痕跡,各種元素肆意錯落,顯示一種源于自然的山林野趣之美。因此,中國園林是以師法自然藝術的最高境界。與此對應,阿拉伯園林由于更多的宗教背景,更顯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確。園林空間以層次豐富的庭院取勝。著名的四分式庭院由象征水、乳、蜜、酒的四方水流分隔,展現的是伊甸園的理想境界[6]。見圖6。由此,阿拉伯園林相比中國園林,更顯莊嚴、靜謐和永恒的空間氣質。
圖6 阿爾罕布拉宮,獅子院,象征伊甸園的四分庭院
任何一個民族、一種文化,都有其獨特的理想的景觀模式,當然這種理想的景觀模式中也包含著所共有的某些特征。中國古典園林與伊斯蘭園林都是人們環(huán)境理想的具體體現。而理想的景觀模式的形成是與特定民族和文化的生態(tài)經驗密不可分的。今天我們現代城市景觀和建筑在功能和使用要求以及構成要素上已經有了更廣闊的范疇,無論是靈動的中國園林還是優(yōu)雅的阿拉伯園林都應該是我們汲取傳統(tǒng)的源泉?,F代的建筑及園林設計只有充分吸收各種文化的內在價值,才能兼容并蓄,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身的輝煌。
[1]童寯.江南園林志[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63.
[2]酈芷若,朱建寧.西方園林[M].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3]【美】華盛頓·歐文.華盛頓·歐文文集:阿蘭布拉宮[M].秦丹,譯.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2014.
[4]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6.
[5]滕曉漪.阿爾罕布拉宮的分析以及留給現代景觀的啟示[J].山西建筑,2009(3):26-27.
[6]李大偉,李青梅.惜水如金:對伊斯蘭園林的理水藝術的思考[J].建筑與文化,2008(8):92-94.
Brief Analysis on the Desig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Chinese Garden and the Arabian Garden:Take theLingering Garden and Alhambra Palace as an Example
YAO Donghui1, SHEN Migang2
1008-3707(2016)01-0010-05
2015-08-17
姚冬暉(1977—),男,浙江杭州人,高級工程師,從事建筑設計工作。
TU98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