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裕杰
(四川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視頻教學資源的設計與制作
龍裕杰
(四川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視頻教學資源是個性學習,在線學習及碎片化學習的重要手段。隨著翻轉課堂、慕課的興起,視頻教學資源的設計與制作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本文整理并歸納出視頻教學資源的制作形式及一般步驟,并根據(jù)前人視頻制作的經驗分享,給出了制作視頻教學資源的幾點建議。
視頻教學;資源;視頻制作
視頻教學資源應用非常廣泛,在不同領域中,其核心應用為網絡課程,遠程研修。在教學使用中也形式多樣,如:電子書包,手機學習,微博課程等等。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泛在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視頻教學資源必將應用于新型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中[1]。對大部分一線教師而言,教學微視頻的制作仍是一個新事物。由于理念不同、技術不熟練等因素,在教學微視頻制作過程中會面臨諸多困境[2]。所以,視頻教學資源的設計與制作顯得尤為重要。
(一)課堂實錄式。課堂實錄式的教學視頻包括類似于課堂講授式的環(huán)境和設置,教師+白板、教師+黑板、教師+電子屏幕等都是常見的實現(xiàn)手段。對于一線教師通常無需掌握過多的技術和購買昂貴的設備,僅需采用手機+白紙、攝像頭+白紙等方式進行教學過程的拍攝,從而形成教學視頻。
(二)實地拍攝。如果是演示動作、流程或進行實驗操作,則可以采用實地拍攝的形式,并且此類形式不需復雜操作。
(三)紙片拍攝。紙片拍攝一般是運用“講述人”的形式進行知識的講解,如果重視色彩的搭配、紙片質地等因素,則可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四)討論式和采訪式。討論式和采訪式的教學視頻不僅可表現(xiàn)為老師與學生之間,還可為老師與老師、同學與同學之間的討論和采訪。如果學生直接參與視頻制作,不僅能增加學生的參與度,而且學生一般會有更積極性的表現(xiàn),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五)演講式。較有經驗的講述者或權威人士進行現(xiàn)場演講而錄制的教學視頻,如:TED演講。
(六)計算機錄屏。利用屏幕錄制軟件(如:屏幕錄制專家等)錄制是較為簡便的教學視頻制作方法,教師進行示范操作時結合同步的教師錄像及配音講解,多用于軟件編程、軟件操作類課。同時,通過手寫、勾畫的方式錄屏的教學,可較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七)可汗學院式。可汗學院式的教學視頻可以用來進行解題過程等的講解,有利于學生掌握解題的步驟。同時以“講述人”的形式,組織可汗學院式的教學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
(八) 綠幕后期視頻合成。綠幕后期視頻合成在制作過程中對拍攝的環(huán)境、制作團隊的技術水平要求較高,要求亮度盡可能均勻,綠幕盡可能平整。而且制作周期較長,后期合成難度視拍攝復雜程度而定。
根據(jù)“翻轉課堂教學法”可將教學視頻的制作分為五個步驟:分析、整理、制作、發(fā)布、反饋[3]。在視頻制作過程中,首先確定自身最擅長、偏好的教學方式,并在制作時采用此形式。其次,需提前設想學習者(聽眾)潛在的可能性行為,如:是否會要求學習者參與做實驗、是否要求學習者提問等,以便于定位拍攝。
(一)分析階段。主要結合教學者的時間、精力、技術等分析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習者特征和視頻后期呈現(xiàn)效果等。比如考慮:學習者的學習習慣、學習動力、學習節(jié)奏等。
(二)整理階段。素材準備階段、腳本設計階段。
(三)制作階段。教師通過自身教學需求按適當方法、使用相應技術來進行視頻的制作。
(四)發(fā)布階段。教學視頻通過網絡發(fā)布在教學網站、學習管理系統(tǒng)、網盤、視頻網站等存儲媒介提供給學習者觀看。
(五)反饋階段。根據(jù)學習者觀看視頻的效果、實際反饋等,調整后期的教學視頻。
【制作形式】計算機錄屏式
【選用工具】計算機,視頻錄屏軟件。本實例采用軟件:屏幕錄屏專家
【準備內容】教學課件(PPT)、話筒、攝像頭
第一步:設備檢查。運行所需軟件確認可正常使用;調節(jié)話筒音量為適宜;調節(jié)攝像頭確保拍攝主體清晰完整,位置正確。
第二步:錄制視頻。在計算機上分別打開錄像軟件和教學課件,調整課件的界面大小與錄屏區(qū)域大小位置一致。點擊“錄制”按鈕,開始錄制,教學者演示教學內容,可輔以標記工具或其他多媒體素材,使教學過程生動有趣。教學完成后,點擊“停止錄制”按鈕,并保存錄制視頻至相應目錄下,等待編輯處理。
第三步:素材剪輯。對錄制完成的教學視頻進行必要的畫面剪輯、大小調整、美化等方式的處理。
第四步:視頻輸出。為視頻添加注釋、字幕,輸出為可直接播放的視頻文件。
(一)教學者需著裝規(guī)范。著裝應與背景區(qū)別明顯;慎重對待白色的衣服以防止衣服的顏色過亮、人臉顏色偏暗;盡量避免眼睛出現(xiàn)反光;不穿條紋密集服裝避免產生“摩爾紋”等干擾。
(二)教學內容生動。采用計算機錄制視頻的時候,應該內容簡潔、條理清晰,還可增加手寫和勾畫動作,以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課件的制作也可嘗試某些新的形式,如:Prize, Storyline等。
(三)教態(tài)自然,互動明顯。教學者進行教學視頻的錄制時,保持自然的神態(tài),且精神飽滿為宜。可適當與鏡頭后的學習者眼神交流;還可適當?shù)卦黾又w動作;拍攝過程中,確保自身為拍攝主體,不脫離鏡頭。
(四)教學環(huán)境及內容適宜。錄制過程中,確保周圍環(huán)境安靜、無回音。錄制的教學內容以小節(jié)形式呈現(xiàn),時長不宜超過10分鐘。
本文通過對教學視頻資源常見形式、一般制作步驟、具體實例的展示以及經驗分享的闡述,希望能對一線教師制作教學視頻資源有所幫助。
[1]范青.微視頻教學資源的研發(fā)與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2]劉冬梅. 教學微視頻制作的困境探析[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4,06:63-66.
[3]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04:46-51.
G431
A
1671-864X(2016)08-0192-01
龍裕杰(1991-),女,漢族,四川達州人,在讀碩士,四川師范大學,研究方向:信息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