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字
人生苦短,在這讓我們嫌短的人生之中,有“辛苦卻漫長的學習生活”“歡樂但短暫的集體出游”“兩眼一抹黑的考前沖刺”和“抓耳撓腮的考試驚魂”等多個選項。
而且,這些選項都沒有固定搭配。在學霸們看來,也許學習生活是歡樂的,考前沖刺是輕松的;在喜歡“宅”的男生女生們看來,也許班級春游是無趣的,集體活動是磨人的。
不過,就在這眾多選項中,有一道填空題——它是被金色齒輪輕輕咬合的悠長時光,今天與明天嚴絲合縫地折疊在一起,一幀一幀鋪展開來:這邊沾著沙粒的腳丫剛剛瘋跑而過,那邊又在大英博物館老古董們的圍觀下轉(zhuǎn)動下一格。可在你過得最樂不思蜀的時候,猛一抬頭,就會看到“開學”正在不遠處向你招手。
這就是暑假。
盡管地域或膚色有所差異,但學生們只要提起它,都能給出一個異口同聲的回答——“暑假,我還沒過夠呢!”
那么,對于這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美妙假期,你是喜歡美國味、澳洲味,還是咱們的國產(chǎn)原味呢?
美國:暑假加量不加價,不充實不要錢
由于同處北半球,每到六、七月份,美國人都會和我們一同迎來盛夏。不過他們的暑假從6月持續(xù)到9月,足足有三個月,加量不加價。就在異?!皟?yōu)惠”的假期中,各種夏令營活動蜂擁而至。
無論是跳水足球花滑,還是電影戲劇舞蹈,當遇到夏令營中的“超級巨星”——童子軍夏令營時,統(tǒng)統(tǒng)都要靠邊站。美國童子軍(BSA)成立于1910年,成員超過兩百萬人,是美國最大的青少年團體。登上月球的12名美國宇航員中,有11名曾是童子軍成員。成為童子軍并不是去玩樂,除了有制度規(guī)范的正規(guī)軍團外,每一年暑假,BSA都會推出各式夏令營活動,活動地點經(jīng)常選在海濱、湖畔、山地、森林,讓孩子們在一片湖光山色間,培養(yǎng)野外生存的能力。
童子軍夏令營雖然也是軍事化訓練,但是滑索、攀巖、弓箭、射擊這樣兼具挑戰(zhàn)性與娛樂性的項目,以及如何觀察大自然、發(fā)射求救信號、制作工具、尋找食物、駐扎露營等生存訓練,都能極大地激起孩子們的熱情。
就在一次又一次的野外訓練中,小小童子軍們培養(yǎng)出了果敢的決斷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讓他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能自信地面對難題,努力交出一份精彩的答卷。
除了夏令營之外,美國學生也會在暑假期間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更酷的是,像銀行、警察局、消防局這樣的公共機構都會向?qū)W生開放,讓他們在參觀的過程中更好地了解這些職業(yè)的性質(zhì),培養(yǎng)為公眾服務的意識。
而且,回饋社會也是申請美國名校的要求之一。所以,很多學生會在暑期積極做義工,通過打掃公共衛(wèi)生、替忙碌的家庭照顧小孩來積攢服務時間。據(jù)統(tǒng)計,美國12歲以上的青少年,60%以上參加過各種義務活動,這些經(jīng)歷都將呈現(xiàn)在他們的個人簡歷中,作為升學的重要參考。
澳大利亞: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當我們穿著羽絨服歡度新年時,身處南半球的澳大利亞正值盛夏。在澳大利亞的小學,一學年分為四個學期,對應了四個假期。其中暑假的時間最長,從12月到次年1月,七周的時間囊括了圣誕節(jié)、新年、國慶等重大節(jié)日。由于天氣炎熱,澳大利亞的圣誕節(jié)別有風味,以海鮮、沙拉和燒烤為主的圣誕大餐,總會讓商店櫥窗里身著棉服棉靴的圣誕老人顯得格格不入。
根據(jù)澳大利亞的法律規(guī)定,未滿12歲的兒童不得獨自在家。所以除了歡度節(jié)日之外,大多數(shù)父母會選擇在暑假期間休假,一家人開著車,沿西海岸一路欣賞旖旎風光。如果時間充裕,孩子們還可以參加課外培訓和夏令營。
澳大利亞有很多暑期補課班,除了數(shù)理化這樣的文化課之外,國際象棋、口才、音樂也是極受歡迎的課程。另外,種類繁多的夏令營為孩子提供了好去處,澳大利亞很多夏令營不是寄宿制的,每天早晨,忙碌的父母可以把孩子送去參加活動,下班時再接回。雖然增加了父母的時間壓力,但他們非常愿意這樣做——一切都是為了孩子能走出家門,去感受更精彩的世界!
日本:我喜歡夏天的味道
日本實行一學年三假制,暑假時間為7月底至9月初。和西方學校的放養(yǎng)不同,日本中小學校為了學生的暑假也是操碎了心。一般而言,學校會在暑假伊始,統(tǒng)一進行游泳培訓,其后再開展各式的社團活動。所以,動畫片里的網(wǎng)球王子、棒球英豪和足球小將們,可少不了在夏日的蟬鳴和咕嘟冒泡的汽水中,揮灑青春和汗水。
除了校內(nèi)活動,暑假期間,學校還能通過作業(yè)大秀一把“存在感”。日本的學校非常注重學生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鍛煉,所以在常規(guī)作業(yè)之外,日本學生還需完成一項“自由研究”——每個學生都要在暑期探索感興趣的事物,再將研究的成果以報告的形式呈現(xiàn)。學生選擇的課題可以是日常的布帛蔬粟,也可以是自然界的鳥獸蟲魚。
所以,每到盛夏,日本的學生們總是不約而同地到鄉(xiāng)村去。因此,便有了電影《菊次郎的夏天》里,正男與菊次郎離開家鄉(xiāng),前往豐橋的一段冒險旅程;有了《螢火之森》里,竹川螢在森林里遇到不能觸碰人類的阿銀。而每年8月15日舉行的夏日祭,似乎也只有在古老的鄉(xiāng)村,才能醞釀出最屬于夏天的味道。
當然,再悠長的假期,都有結(jié)束的一刻。長長的休整后,學生們又迎來了新一輪的學習。侯孝賢導演的《冬冬的假期》中,網(wǎng)友就有點評:“無憂無慮的假期后面還有一條滿是憂慮的副線?!辈贿^假期的珍貴不正是體現(xiàn)在這里嗎?充滿挑戰(zhàn)的學習生活之后,一個深深的呼吸,我們抖擻了精神,昂揚了志氣,再出發(fā)時,便一路迎風,前路無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