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永建
兒子2—9歲之間公然知錯犯錯時,他的小屁股會被我的“專用小木板”有節(jié)制地敲上幾下。而今,不到14歲就比我高10公分、體力已經明顯超過我的兒子,與我擁抱時,會像哥們兒一樣拍一下我的屁股。屁股待遇之變遷,讓我以另一種方式感受到歲月流逝之快,并且更加堅信,愛與管教平衡的育兒之道是家庭教育中最好的糾錯辦法。
老實說,我小時候曾經被父親用巴掌教訓過,留下的是負面記憶,所以我對體罰很反感。我最初是絕不認同棍棒教子的。然而,后來怎么又采取了包括體罰在內的嚴格管教辦法呢?這其中有不少故事。
兒子即將出生之時,我們夫妻在北京接受了一對美國夫婦面對面的育兒培訓。每周與他們有兩次相會,這對夫婦和收養(yǎng)的兩個女兒相愛之深,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的育兒課程中就包括在孩子不服從父母權威時施以體罰管教,他們還把一個窄窄的小木板送給了我們,這個小木板相當于炒菜用的木鏟的一半。
通過接受培訓、看到這個家庭的見證,我們從理論上接受了這種育兒方法。經過反復討論,最后我們把握的分寸是,發(fā)布一個命令之后,兒子聽明白了,也知道該聽話,但是他拒不服從時,先警告他一次;如果還是拒不服從,就要把小板子拿出來了,如果他就此服軟,當然起到效果了,如果還是嘴硬,那就要讓他的小屁股感受到小板子的硬度了。
現(xiàn)在回想起來,兒子在4歲之前,我們使用小木板的機會并不多。事實上,只有在不得已的時候才拿出這個“家法”來。結果是,兩代人的感情進一步加深,兒子逐步建立起對權威的尊敬。
孩子學習遵守規(guī)則、尊敬權威的過程有沒有反復?當然有,一定會有。特別是當孩子4歲左右的時候,幼兒的第一個逆反期。
正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士·杜布森所言,在孩子身上最悖論的一點是:孩子希望被領導,同時又挑戰(zhàn)父母是否夠資格來領導他。我的兒子也不例外。
“你是不是想吃板子了?”
“是?!?/p>
這樣的對話場景多次出現(xiàn),在家里公然頂撞父母的事情也不是一次兩次。我們要用小板子管教他時,他還會反抗。最后,由于他力氣畢竟還小,只有就范了。管教之后,他也不會哭泣。有時,他口頭上認了錯,可我真有點懷疑他心里是不是真的認錯了。一次又一次地管教,讓我們有些泄氣。
后來,我們接觸到杜布森博士提出的在育兒中,以“愛與管教平衡”為大原則的體罰,程序是這樣的:
建立在愛中的關系(父母和子女都知道彼此相愛)——講清楚合理界限和越過界限的后果——子女明知故犯,公然向這些界限挑戰(zhàn)——父母沉著應戰(zhàn),冷靜回應——施行有限度、有理性的體罰或其他有效的處理方式——孩子認錯——父母與子女和解、對子女更深的接納、教導和更有力的愛的關系。
其實,兒子在4歲時盡管在大腦和理性上明白了該怎么做,但是他的心并沒有完全認同這些規(guī)則,沒有內化成為他人格的一部分。
讓我們安慰的是,兩年的“困難期”之后,兒子上小學了,需要受小板子管教的機會突然變少了。兒子在家里學會了遵守規(guī)則和尊重權威之后,在學校里對于紀律建立了一種良好的意識。但這并沒有讓他變得呆板,相反,他是一個思想活躍的孩子,他在小學階段開始創(chuàng)作幻想小說。老師對他的評價是,這個孩子特別善良。
兒子的身高一天天長起來,但沒有因為身體長大而尋求肢體上的發(fā)言權。他4歲多的時候那種自己作主、不要遵守規(guī)則的沖動被馴化了。
當兒子9歲時,他并沒有因為長得高大而輕視我,反而對我更加尊敬。那尊敬的神情從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來,讓我心里溫暖而欣慰。
我們慶幸,我們堅持下來了。到兒子9歲時,我們結束了這種最后落實到板子上的管教。因為兒子已經懂得了道理,而且他的自尊心增強,也不適宜再用這種辦法了。
兒子10來歲的時候,我曾多次發(fā)過這樣的問話:兒子,你因為我打你的屁股而恨我么?兒子的回答是,不恨?,F(xiàn)在,再提起這個話題,他的回答是,我不大記得打屁股的事了。
用簡潔的話總結我們的做法:只在孩子公然違背父母的權威、明知故犯時加以小板子式的教訓,而且在冷靜、理智、節(jié)制中進行,在更加相愛的擁抱中結束。
為何中國傳統(tǒng)的棍棒教子會經常演變成帶來傷害的家庭暴力呢?大致三個原因:一是把孩子作為自己的私有財產。其實正確的觀念是孩子是上帝的托付,父母是受托的管家。二是沒有提前申明紀律和原則。這樣,孩子就成了無辜的受害者,經常不明不白地被父母打一通。三是父母怒氣上來就發(fā)作,這也是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正確做法是先冷靜下來,再管教孩子。
現(xiàn)在,盡管兒子還不到14周歲,但已經成為我們家最高大、速度最快、最有力氣的男人。他剛在學校課本劇表演中出任男一號哈姆雷特,而且是學校廣播電臺的播音員。
最近,我告訴他,正在寫一篇有關管教的文章,我們又隨便聊了幾句,最后我向他發(fā)出擁抱的邀請,他以很快的速度與我擁抱,并隨手拍了一下我的屁股,然后就離我而去了。想起他小時候纏著我,一再希望我抱或者背的時光,我有些失落。但是我知道,對于這個青春之火越燒越旺的少年,天上的星辰和內心的道德原則是真實而堅定的。
(作者系中國教育學會家教專委會常務副理事長)
編輯 朱璐 zhulu8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