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府公信力的高低代表著公眾對政府的信任程度以及配合程度,它關系著政府能否高效運行,同時也是代表社會穩(wěn)定的一個核心因素。只有公民相信政府,才會更積極的配合他們的工作,政府的政策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執(zhí)行。然而,在實際中,一些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使公民對政府失去信任,如強拆政策導致的自焚事件等,這些情況的存在已經(jīng)影響了公民對政府的信任程度。因此,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已經(jīng)迫在眉睫了。
關鍵詞:公信力政府公民
近期,人才房畫餅充饑事件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人才愿意考慮去廈門各個領域工作,首先吸引他們的就是可以申請廈門市人才住房。在房價飛速增漲的情況下,這無疑是最好的吸引政策。但是由于廈門市出臺了新的規(guī)定,不僅不能申請,而且已經(jīng)到手的住房也可能會不翼而飛。這一事件的發(fā)生,反映了政府的言行不一,也拷問了政府的公信力。在這樣的背景和情況下,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已經(jīng)非常迫切了。
一、政府公信力的概念和內涵
對政府公信力的研究,西方要比國內早。各位學者對政府公信力的研究視角不同,導致對它的概念解釋也不同。吳威威認為政府公信力是公眾對政府行為的一種主觀價值判斷,它是政府行政行為的形象和產生的社會信譽在社會組織和民眾中所形成的心理反應。 唐鐵漢認為它是政府的影響力、感召力、同化力、吸引力。 薄貴利認為它是政府通過自己的行為獲得公眾信任和認可的能力。
通過各位學者對政府公信力的定義,以及結合信任的概念,本文將政府公信力定義為政府通過公平合理的分配社會利益,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等來獲取公民的信任,即公民對政府行為的認可程度。公民對政府信任程度的高低取決于政府的行為,高效合理的政府行為能夠博得公民的信任,相反低效且不民主的行為也會損害公民對政府的信任。公信力其實就是一種信任程度,它是一種無形資產,需要不斷的積累。高效的工作能力,工作人員的廉潔程度等,這些都會在無形之中影響著公民對政府的信任。倘若公信力的程度高,則代表這公民對政府行為的滿意程度高,也表示公民對其工作的認可程度高。并且,政府公信力的程度高則會增強公民對政府工作的配合程度,特別是在公共政策執(zhí)行方面,也會積極的配合。
二、提升我國政府公信力的對策
在了解了政府的公信力以及現(xiàn)實中發(fā)生的種種情況,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原因有很多,也不只是政府單方面的行為,也包括時代的變化以及公民過高的期望。但本文研究的主要就是政府方面的原因,即政府不良的行政行為導致原本具有的公信力下降。
1.實現(xiàn)政府信息公開,提高透明度
公民相信政府的主要原因是高效的工作能力、廉潔的作風建設、權力運作的透明度以及為民負責的態(tài)度。其中透明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公民對政府的信任程度。如果是一個高效但又不透明的政府,公民什么都不知道,只能被動的接受政府的各項指令和安排,這樣的政府能讓公民信任嗎?可見,透明度在公信力中的重要地位。
實現(xiàn)政府信息公開就是要求政府在第一時間將有關信息公開,掌握信息公開的主動權,而不是被動的公開信息。特別是在網(wǎng)絡技術越來越發(fā)達的情況下,公民有時獲取信息的時間比政府公開信息的時間還要早,這就使得自己處在被動地位。特別是在突發(fā)性的事件中,更要快速準確的傳達信息,而不是遮蔽隱瞞。如湖北石首事件,它的起因就是認為廚師非正常死亡而引起的。法醫(yī)在調查死亡原因后將尸體停放在酒店大廳,進而引起了不明真相的群眾的圍觀,導致道路阻塞。隨后,越來越多的群眾聚集,并與維持治安的民警發(fā)生沖突,致使人員受傷和公共財物的損壞。在事件逐漸平息之后,突然流傳出了在該酒店下水管道發(fā)現(xiàn)兩具尸體,挖出多塊骨骸的流言,致使該事件愈演愈烈。之后,家屬要求再次詳細的檢驗尸體,給出具體的說法。在家屬的要求下,政府組織權威專家進行尸檢,并把死因公布于眾。在這起群體性事件中,為什么會演變的越來越激烈,主要就是因為政府沒有在第一時間公開、傳播相關信息,讓流言在第一時間占據(jù)了人腦。如果政府及時處理,并快速有效的把信息公開,傳播出去,掌握最佳時間,也不會出現(xiàn)事件加劇的現(xiàn)象。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主要就是因為小道消息的傳播占據(jù)了第一時間,政府發(fā)布的信息處在被動位置。特別是在當今網(wǎng)絡技術發(fā)達的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加快,公民總是可以通過各種手段獲取信息,特別是一些重大事件和熱點事件。因此,實現(xiàn)政府信息公開,增強透明度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2.加強廉政建設,樹立良好形象
倘若是一個廉潔且高效的政府,公民會相信這個政府是全心全意為他們考慮和服務的,反之則是政府工作人員把自己的私人利益放在首位,凌駕于公共利益之上,公民就不會再信任政府。當前,使得政府公信力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頻繁曝出的官員貪污腐敗案。且一些貪污案并不是單個官員的貪污,而是貪污官員之間結成了一張網(wǎng),形成了一個個“幫派”或團伙,其中的關系錯綜復雜。如石油幫,在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蔣潔敏被宣布涉嫌嚴重違紀,接收組織調查的一周內,冉新權、王永春、李華林、王道富也相繼被查出有違紀現(xiàn)象,需接收組織調查。他們曾經(jīng)都在石油系統(tǒng)內擔任高管職務,因此他們也被戲稱為石油幫。
公民把自己的部分權力讓渡給政府,政府行使公共權力,依靠公共資源進行決策和規(guī)劃,因此,政府的目標是為人民服務,應打造服務型政府。在接連曝出的貪污腐敗案的情況下,急需嚴懲腐敗官員,加強廉政建設。
3.強化政府處理危機事件的能力
危機事件是指社會上突然發(fā)生的,具有突發(fā)性、意外性、破壞性和緊急性。它的出現(xiàn)和爆發(fā)嚴重影響社會的正常運作,對生命、財產、環(huán)境等造成威脅、損害,超出了政府和社會常態(tài)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會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應對。 因為危機事件是不能預料的,所以不能提前做到詳細具體的應對措施。而且它的破壞范圍廣,破壞力度強,這就表明政府在處理這類事件時要有極強的能力。
雖然危機事件的發(fā)生是不能預料的,但倘若政府能快速準確有效的處理危機事件,減少公民的損失,公民從中可以看到政府極強的責任意識,因此會留下良好的印象。相反的,如果政府對危機事件進行隱瞞,但又由于現(xiàn)代網(wǎng)絡的快速傳播能力,公民很快就會了解詳情,在這樣的情況下,會增加公民的不滿情緒,也會破壞政府在公民心中的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如故宮門事件,就是因為故宮博物院管理方在處理過程中接連出現(xiàn)失誤,導致故宮四重門擴大為十重門。
三.結語
公信力高的政府才能獲得公民的信任,才會相信政府是在維護他們的利益,因此政府才能在公民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途徑和措施有很多,本文提出的三點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傊?,公信力的塑造就是要打造人民滿意的政府。
參考文獻
[1]吳威威.良好的公信力:責任政府的必然追求[J].蘭州學刊,2003(6)
[2]張成福.公共危機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與中國的戰(zhàn)略選擇[J].中國行政管理,2003(7)
[3]唐鐵漢.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設信用社會[J].中國行政管理,2005年(2)
[4]薄貴利.論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執(zhí)行力[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2010年(5)
[5]趙修安.地方政府“公信力危機”現(xiàn)狀分析與提升對策研究[J].學術論壇,2013年(11)
作者簡介: 季紅,1990年,女,漢族,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qū), 研究生學歷 浙江師范大學 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