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甫
黔金絲猴屬于靈長目、猴科、疣猴亞科、仰鼻猴屬(金絲猴屬),別名牛尾猴、灰金絲猴、白肩仰鼻猴,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hù)動物,目前只生存于貴州梵凈山狹小范圍內(nèi),被稱為“世界獨生子”,數(shù)量不足800只,比大熊貓還少。
黔金絲猴體型近似川金絲猴,身體壯實,四肢較為粗壯,腹部膨脹,在坐姿時尤為明顯。成年雄猴體重13-16公斤,頭體長67-69厘米,尾長84-91厘米。臉部皮膚淺藍(lán)色,上、下眼瞼及鼻中隔肉色,鼻翼灰藍(lán)色,唇窄而光猾,粉紅肉色,有不規(guī)則的青斑。成年個體全身毛色為黑褐色,頭頂、背部、體側(cè)、四肢外側(cè)直至尾部的毛色最深,呈較濃的黑褐色。肩部、胸部及腹部的毛色淺,胸部及腹部的毛稀而略短,面部毛短,白色有光澤,額部毛基金黃色。
滇金絲猴生活的梵凈山,位于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市境內(nèi),是武陵山脈的主峰,位于武陵山脈的西南端,地處松桃、江口、印江3縣交界地帶。整個山體呈東北-西南走向,坐落在湘西丘陵向貴州高原的過度地帶,山體龐大,山巒起伏,森林茂密,水源豐富。
疣猴亞科通常以闊葉樹葉、種子和果實為主要食物,黔金絲猴也是典型的葉食性動物。它們的食物包括多種植物的不同部位、無脊椎動物等。黔金絲猴對植物和植物的不同部位都具有選擇性和季節(jié)性轉(zhuǎn)變。春季,黔金絲猴對山櫻桃的葉和花,貴州青岡、曼青岡和水青岡的葉有明顯的喜好。夏季和秋季,食物種類和食物量都很豐富,但猴群多采食山櫻桃的果實和葉及燈臺樹的果實等。冬季,黔金絲猴主要啃食武當(dāng)木蘭和鵝掌揪的芽,也采食冬青科植物的葉和皮等??傊鸾z猴春季主要以葉和花為食,夏季食葉為主、兼食未成熟果實,秋季主要食用植物的果實和葉,冬季主要采食樹芽、樹皮和花苞等。此外,在一年四季中,都有黔金絲猴采食昆蟲等無脊椎動物的記錄。
取食的時候,黔金絲猴會一只手拉著樹枝,另一只手摘果實和嫩芽往嘴里送,或直接啃食樹枝上的芽,例如取食燈臺樹的果實和武當(dāng)木蘭的芽。在取食樹葉時,它們用手將樹枝折彎,用嘴咬食樹葉,或用手將樹葉攢成一簇送入口中,有時會兩只手輪流把嫩葉往嘴里送。
猴群移動時,黔金絲猴會折下一段有嫩葉的樹枝,拿到另一邊再慢慢食用。冬季食物減少,動物不得不花很多時間頻繁地取食樹芽和樹皮。夏季,猴子會翻開地上的小石塊、地面覆蓋的苔鮮和樹上的枯樹皮,取食無脊椎動物。
滇金絲猴和川金絲猴均采食地衣類植物,而黔金絲猴卻并不以地衣為食。這可能與黔金絲猴的棲息環(huán)境有很大關(guān)系。黔金絲猴主要生活在海拔700-2000米之間的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中,在此生境中,其主要的食物常年供應(yīng)相對充足,而地衣類植物分布很少。
黔金絲猴的行為模式與它們的食性緊密相關(guān)。當(dāng)食物較豐富且質(zhì)量較好的時候,猴群會移動比較長的距離以獲得質(zhì)量高的食物,這時猴群會采取“高成本-高收益”能量平衡策略,而當(dāng)食物相對匱乏并且食物質(zhì)量差的時候,猴群通常采取“低成本-低收益”的能量平衡策略,它們只想移動很短的距離來滿足取食需求。黔金絲猴群有季節(jié)性的聚合和分散現(xiàn)象。夏季和秋季猴群規(guī)模較大,常以幾百只聚群活動。冬季和春季猴群規(guī)模多以小群(幾十只)為主,尤其以冬季最為明顯。在8月,果實多,特別是燈臺樹果實成熟,黔金絲猴群呈大群分布。
食物可能是影響黔金絲猴活動狀況的重要因素,黔金絲猴群規(guī)模大小應(yīng)該與食物的豐富程度有關(guān)。夏季和秋季,作為黔金絲猴食物的葉和果實等種類多,數(shù)量豐富,能夠滿足大群猴群的食物需求。在冬季,落葉類樹種樹葉落盡,常綠樹種葉較老,黔金絲猴主要以芽、嫩皮為食,食物量少,豐富度低,不能滿足大群猴群的食物需求,猴群規(guī)模以幾十只為主。由于食物供給的季節(jié)性變化、過夜地的分布及溫度變化的影響,黔金絲猴的游走方式可能發(fā)生巨大的變化,某些時候,這種變化也會引起群體的分裂。當(dāng)食物充足且質(zhì)量較高的時候,黔金絲猴有足夠的能量負(fù)擔(dān)較大范圍的活動,而當(dāng)食物較差且能量較低的時候,它們就會出現(xiàn)群體分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