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宇
白頰長臂猿在中國僅分布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東部的動臘縣,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們在動臘自然保護區(qū)過著嚴格的樹棲生活。
動臘保護區(qū)屬熱帶季風氣候,有明顯的雨季(5月-10月)和旱季(11月-4月)。白頰長臂猿多棲息在海拔700-1000米的中低山地區(qū),其生境內(nèi)的主要植被類型為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雨林,其中以熱帶雨林中的濕潤雨林和溝谷雨林最為典型。林中以千果欖仁、榕樹、云南肉豆冠、常綠臭椿、和滇欖等喬木為主要樹種。棲息地內(nèi)植物種類繁多,樹冠濃密,為自頰長臂猿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和適宜的棲息場所。
白頰長臂猿喜歡過群居生活,每群最多的有5只,最少的有2只。典型的種群結(jié)構(gòu)表現(xiàn)為成年雌、雄各1只,亞成年猿1-2只或幼猿1只。不同年齡的白頰長臂猿個體,在生長期中體重和體長有一定差異,毛色的變化也較明顯。出生后一年內(nèi),白頰長臂猿的毛色均為乳黃色,之后至性成熟前體毛為黑色,僅雙頰部為白色,但雌猿雙頰的白色看上去沒有雄猿明顯。性成熟后(6.5歲)雌猿體毛又變?yōu)闇\黃色,雄猿體毛仍為黑色,由此將其分為成年、亞成年和幼年3個年齡階段。
白頰長臂猿旱季每天的覓食時間平均為306分鐘,雨季為336分鐘。每天的覓食高峰出現(xiàn)在8點-10點。它們的覓食活動主要在樹冠中上部進行,高度在10-25米,偶爾也下到低處取食。食物可分為植物性食物和動物性食物兩大類。植物性食物又可分為葉、果、花和嫩枝、葉4類。據(jù)統(tǒng)計,它們的食物種類約有85種,其中植物性食物為77種,占食物種類的90.6%,動物性食物8種,占食物種類的9.4%。從糞便分析來看,白頰長臂猿的主要動物性食物為昆蟲的成蟲,而且多為半翅目和鞘翅目昆蟲,偶爾也觀察到捕食鱗翅目昆蟲。在對白頰長臂猿的整個觀察過程中,僅有6次食鳥蛋的記錄(共9枚)。從覓食時間來看,捕食動物性食物平均占每天覓食時間的3.89%,而且多在每天的中午進行。通過對采食不同類型的食物每天所耗時間的計時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果實是白頰長臂猿的喜食食物,其次為葉、嫩枝、花和動物。每年的1月-4月和8月-11月,它們食果較多,而5月-6月和9月-10月食葉較多。
白頰長臂猿每天多在每天清晨7點45分-8點鳴叫,每次的鳴叫時間約為10-15分鐘,鳴叫結(jié)束后開始覓食、運動等社群活動。中午它們開始休息,時間一般為20-40分鐘。旱季午休時間較短,為20-30分鐘,雨季午休時間稍長,為25-40分鐘。午休后1小時內(nèi)的活動主要是玩耍、打鬧、個體間相互梳理體毛和少量覓食。此后,它們又開始覓食活動和尋找夜間棲息樹,這時群體中各成員間的聯(lián)系較松散,邊吃邊移動,找到合適的夜間棲息樹后群體全天活動停止。對夜棲樹的選擇不固定,每晚都選擇不同位置或不同種類的夜棲樹。
白頰長臂猿每天的活動路線長度平均為1305米,這與食物的豐富度有關(guān)。
在雨季(5月-10月),白頰長臂猿喜食的果較多,且易于采食。食物較豐富時,它們?nèi)栈顒臃秶鄬p少(748-1300米,平均1024米)。
在旱季(11月-次年4月),果實較少,白頰長臂猿的食葉量增加,活動范圍增大(1014-2158米,平均1586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