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敏,陳宇寧,譚麗泉,李澤勝,牛顯春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廣東茂名525000)
油頁巖灰渣酸法制備納米白炭黑堿浸工藝研究*
周建敏,陳宇寧,譚麗泉,李澤勝,牛顯春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廣東茂名525000)
以茂名油頁巖灰渣為原料,采用酸法制備白炭黑,考察了堿浸條件對二氧化硅產(chǎn)率的影響。實驗得到制取白炭黑的最佳堿浸工藝:堿濃度為3 mol/L、堿用量(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硅的物質(zhì)的量比)為4∶1、堿浸時間為4.0 h、堿浸溫度為90℃。在最佳條件下,白炭黑的產(chǎn)率為63.79%,粒徑為54 nm。制得的白炭黑符合HG/T 3061—1999《橡膠配合劑沉淀水合二氧化硅技術(shù)條件》的要求。
油頁巖灰渣;納米白炭黑;酸法;堿浸;產(chǎn)率
中國的油頁巖資源十分豐富,位居世界第四位。近年來隨著石油資源的緊缺,油頁巖作為一種替代能源因其儲量巨大和發(fā)展前景廣闊,受到人們的重視[1]。油頁巖燃燒后會產(chǎn)生大量的油頁巖灰渣,灰渣的堆放不僅占用大量土地,且其中含有的微量放射性元素、重金屬元素會污染環(huán)境,危害人類健康,因此研究油頁巖灰渣的利用具有重要意義。傳統(tǒng)的白炭黑生產(chǎn)方法是氣相法和沉淀法。氣相法產(chǎn)品純度高、分散度高,但能耗大、對設備要求高、工藝復雜、成本較高。沉淀法的生產(chǎn)成本低、設備和工藝簡單,但產(chǎn)品顆粒大、粒徑難控、產(chǎn)品活性低、產(chǎn)品品質(zhì)相對較低。筆者采用油頁巖灰渣經(jīng)過煅燒活化、酸浸除雜和堿浸提取二步法工藝,同時利用乙酸乙酯作為潛伏酸化劑,采用均勻沉淀法制備了粒度分布較窄、性能優(yōu)良的白炭黑產(chǎn)品。該工藝生產(chǎn)成本低、產(chǎn)率較高、產(chǎn)品分散度高、品質(zhì)優(yōu)良,實現(xiàn)了油頁巖殘渣的綜合利用,此外還減少環(huán)境污染。堆放場,其主要成分見表1。
表1 油頁巖灰渣的化學組成 %
1.1原料、試劑與儀器
原料:油頁巖灰渣來源于廣東茂名露天礦廢渣
試劑:濃鹽酸、氫氧化鈉、乙酸乙酯、無水乙醇、聚乙二醇(PEG6000),均為分析純。
儀器:多頭磁力加熱攪拌器、馬弗爐、鉑金坩堝、白度計。
1.2白炭黑的制備
稱取一定量的油頁巖灰渣,經(jīng)粉碎過篩后至粒徑≤250 μm,置于馬弗爐中在某溫度下煅燒一定時間。稱取15.000 0 g煅燒后的灰渣置于圓底燒瓶中,加入質(zhì)量分數(shù)為22%的鹽酸溶液,在125℃下磁力攪拌反應3.0 h后,趁熱過濾。濾渣用蒸餾水沖洗至中性,再將濾渣移至圓底燒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恒溫油浴反應一定時間后,趁熱過濾。得到的濾液為硅酸鈉溶液(俗稱水玻璃),再用鹽酸溶液將濾液調(diào)至剛開始有乳白色沉淀(H2SiO3)產(chǎn)生,加入乙酸乙酯3 mL/g(乙酸乙酯的體積與油頁巖中理論SiO2質(zhì)量之比)和分散劑PEG6000的量為3.5%(分散劑的質(zhì)量與油頁巖中理論含有的二氧化硅質(zhì)量之比),水浴恒溫40℃并攪拌120 min,白炭黑慢慢析出,真空過濾,濾餅用稀酸洗滌至pH=7后再用無水乙醇洗滌,烘干即可得到超細白炭黑。
1.3產(chǎn)品白炭黑的檢測
本研究采用行業(yè)標準HG/T 3061—1999《橡膠配合劑沉淀水合二氧化硅技術(shù)條件》對白炭黑產(chǎn)品進行指標檢驗。
1.4產(chǎn)品白炭黑的表征
采用Vector-33型紅外光譜儀對試樣進行IR表征(KBr壓片,掃描范圍為400~4 000 cm-1,分辨率為4 cm-1,掃描次數(shù)為32次);使用V-Sorb2800P型全自動靜態(tài)氮吸附儀測定白炭黑的比表面積。
2.1反應條件對白炭黑的影響
2.1.1煅燒溫度和煅燒時間對SiO2產(chǎn)率的影響
在c(NaOH)=3 mol/L、n(NaOH)/n(SiO2)=4、堿浸時間為4 h、堿浸溫度為90℃的條件下,考察了煅燒溫度和煅燒時間對SiO2產(chǎn)率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1。
圖1 煅燒溫度和煅燒時間對SiO2產(chǎn)率的影響
由圖1可知,SiO2的產(chǎn)率隨溫度增加先增大后減小,并在750℃時出現(xiàn)最大值。這是因為煅燒油頁巖灰渣,一方面可以燒掉灰渣中的有機質(zhì)、將灰渣中的黑色炭變成二氧化碳,提高了產(chǎn)品的白度;另一方面可使造巖礦物分解,灰渣中硅氧四面體骨架被裂解,使其轉(zhuǎn)化成化學活性較高的非晶質(zhì)及半晶質(zhì)。使SiO2和Al2O3的活性增大,再通過酸、堿處理,使產(chǎn)品得以分離,得到較純凈的白炭黑和氧化鋁。實驗表明,油頁巖灰渣在750℃下煅燒處于最佳活化狀態(tài),在該溫度下白炭黑的產(chǎn)率可達到最大值。
由圖1還可知,SiO2的產(chǎn)率開始隨著煅燒時間的增加不斷提高。當煅燒時間為2.0h左右時達最高,隨后隨時間延長SiO2的產(chǎn)率不斷降低。這是因為開始時灰渣的活化程度隨著煅燒時間延長而增加,使SiO2易于浸出,其產(chǎn)率也逐漸增大,到某一時間時達到最大值。但煅燒時間再繼續(xù)增加,則灰渣易燒結(jié),在反應時使試劑與灰渣不能充分接觸[2],使SiO2的產(chǎn)率下降。綜合考慮,實驗選擇適宜的煅燒時間為2 h。
2.1.2堿濃度和堿浸溫度對SiO2產(chǎn)率的影響
在煅燒溫度為750℃、n(NaOH)/n(SiO2)=4、堿浸時間為4 h、煅燒時間為2 h的條件下,考察了堿濃度和堿浸溫度對SiO2產(chǎn)率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2。由圖2可知,初始階段SiO2的產(chǎn)率隨NaOH濃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當c(NaOH)=3 mol/L時,SiO2產(chǎn)率達到最大。之后隨著NaOH濃度增加SiO2的產(chǎn)率略有下降。因此,確定適宜的NaOH濃度為3 mol/L。由圖2還可見,SiO2產(chǎn)率先隨著堿浸溫度的升高迅速增加,在達到90℃后,產(chǎn)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幅變緩。綜合考慮,選擇適宜的堿浸溫度為90℃。
圖2 堿濃度和堿浸溫度對SiO2產(chǎn)率的影響
2.1.3堿比和堿浸時間對SiO2產(chǎn)率的影響
在煅燒溫度為750℃、c(NaOH)=3 mol/L、堿浸溫度為90℃、煅燒時間為2 h的條件下,考察了堿比和堿浸時間對SiO2產(chǎn)率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3。由圖3可知,SiO2產(chǎn)率開始時隨堿比的增大而增大,當n(NaOH)/n(SiO2)=4時達到最大值,繼續(xù)增加堿比,SiO2的產(chǎn)率并沒增加。這是因為當堿比過小時,堿量不夠,不能充分反應,使得SiO2產(chǎn)率偏低;當堿比過大時,堿量過多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因此,實驗選擇適宜的n(NaOH)/n(SiO2)=4。由圖3還可見,SiO2產(chǎn)率開始隨堿浸時間的延長不斷增加,當堿浸時間達4.0 h后,SiO2產(chǎn)率達到最大。超過4.0 h以后,SiO2產(chǎn)率不斷下降。這是因為反應中一部分SiO2與堿反應溶解,另一部分SiO2在溶液中發(fā)生聚合反應形成Na2O-A12O3-SiO2-H2O體系,其結(jié)晶析出的主要固相為方鈉石型鋁硅酸鹽[7]。在反應開始時,由于固相中可以與堿反應的SiO2較多,SiO2的溶出速率大于液相中SiO2的聚合速率,所以在開始時SiO2的產(chǎn)率隨時間增加而上升,當達到某一時間后其產(chǎn)率達最大值,但反應時間繼續(xù)延長,則固相中與堿反應的SiO2越來越少,SiO2的溶出速率小于液相中SiO2的聚合速率。綜合考慮,實驗選擇適宜的堿浸時間為4.0 h。
圖3 堿比和堿浸時間對SiO2產(chǎn)率的影響
2.2結(jié)果表征
2.2.1產(chǎn)品白炭黑的紅外分析
實驗對市售白炭黑及自制白炭黑做了FT-IR表征,結(jié)果見圖4。
圖4 白炭黑的FT-IR譜圖
從圖4可知,自制白炭黑在470、803、1 092 cm-1處的吸收帶是SiO2的特征吸收峰,其中470.46cm-1處的吸收峰對應Si—O—Si鍵的彎曲振動,803.56cm-1處的吸收峰對應Si—O的對稱伸縮振動,1092.78cm-1處的吸收峰對應Si—O的反對稱伸縮振動。1645.94cm-1處的吸收峰對應物理吸附水的彎曲振動[3],3 442.70 cm-1的吸收峰對應硅羥基和物理吸附水中O—H鍵的伸縮振動。與市售的白炭黑紅外譜圖對比可知,本實驗所得白炭黑產(chǎn)品的化學成分為SiO2,未見其他雜峰。
2.2.2白炭黑產(chǎn)品的性能
對本實驗生產(chǎn)的白炭黑進行質(zhì)量檢測,并與HG/T 3061—1999《橡膠配合劑 沉淀水合二氧化硅技術(shù)條件》做了對比,各項指標見表2。表3為白炭黑的比表面積在HG/T 3061—1999中的分類。
表2 自制白炭黑的性能檢測結(jié)果
表3 白炭黑的比表面積在HG/T 3061—1999中的分類
由表2、表3可以看出,自制白炭黑的比表面積為142 m2/g,在HG/T 3061—1999中的分類屬C類產(chǎn)品,其產(chǎn)品各項指標均達到HG/T 3061—1999的標準要求。SiO2的質(zhì)量分數(shù)達到99.35%,說明由此方法可制得優(yōu)質(zhì)白炭黑。
1)實驗確定了制備白炭黑的最佳工藝條件:堿濃度為3 mol/L、堿用量[n(NaOH)/n(SiO2)]為4、堿浸時間為4.0 h、堿浸溫度為90℃。在此條件下白炭黑的產(chǎn)率為63.79%、純度為99.35%、粒徑為54 nm、比表面積為142 m2/g。
2)結(jié)構(gòu)表征結(jié)果表明,在最佳條件下制備的白炭黑產(chǎn)品紅外譜圖與市售白炭黑譜圖基本一致,說明產(chǎn)品是高純度的白炭黑。按氮吸附比表面積分類,該產(chǎn)品屬C類。與HG/T 3061—1999相比,白炭黑質(zhì)量各項指標均明顯高于標準要求。
[1]羅萬江,蘭新哲,宋永輝.油頁巖開發(fā)利用技術(shù)進展[J].化學工業(yè),2014,32(9):25-30.
[2]史家偉.撫順油頁巖殘渣制備氧化鋁和白炭黑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1.
[3]Jolanta Zurawska,Andrzej Krysztafkiewicz,Teofil Jesionowski. Effect of ammonium salts on dispersive and adsorptive parameters of silicas precipitated from sodium metasilicate solution[J].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2003,223(1/2/3):201-214.
聯(lián)系方式:mmcnxc@126.com
Study on process of alkaline leaching for acidic preparation of nano-silica by oil shale ash
Zhou Jianmin,Chen Yuning,Tan Liquan,Li Zesheng,Niu Xianchu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Maoming 525000,China)
Using the oil shale ash in Maoming,Guangdong as the raw material,nano-silica was prepared by acid leaching process.The effect of parameters of alkaline leaching process on yield of silica was particularly studied,and the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concentration of NaOH was 3 mol/L,amount-of-substance ratio of NaOH to SiO2was 4∶1,leaching time was 4 h,and leaching temperature was 90℃.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the yield of silica was 63.79%and the size of silica was 54 nm.The quality of prepared product c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tandard of HG/T 3061—1999.
oil shale ash;nano-sized silica;acidic method;alkaline leaching;yield
TQ127.2
A
1006-4990(2016)02-0053-03
2011年廣東省科技計劃產(chǎn)學研項目(2011B090300105)、2012年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2012B031000020)、2011年廣東省茂名市科技計劃項目(11A36)、2013年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2013B021000011)、2012年廣東省茂名市科技計劃項目(2012B01042)。
2015-08-24
周建敏(1965—),女,碩士,教授,主要從事水處理、催化、電化學及材料方面的研究,已公開發(fā)表文章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