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律廷
他怎么不長個呢?
?劉律廷
9歲的周子旺隨母親來咨詢的時候,小小個子的他躲在母親后面,一副沉默怯懦的樣子。在母親焦急的敘述中,我明白了她的煩惱:
離婚后,她為脫離原來的環(huán)境,帶著7歲的兒子來到這座城市,兒子進入寄宿制學校學習,她則打工維持生計。
一年級時,兒子在班上不算矮,但到了三年級,他的身高仍與入校時一樣,比同齡孩子矮了一頭,被同學嘲笑。老師說他常常上課發(fā)呆,有時周末的晚上,她也能聽到兒子在自己房間里隱隱約約的哭泣聲,意識到問題很嚴重的她趕緊帶兒子去醫(yī)院檢查,醫(yī)生說,周子旺身高不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心情抑郁,生長激素的分泌受到影響,造成了生長發(fā)育遲緩。她現(xiàn)在迫切地想知道,怎么才能夠讓孩子陽光開朗起來。
其實,在我的接診案例中,像這樣一兩年都沒有長個的現(xiàn)象不多,但因為心情影響了發(fā)育的情況還是不少的。在這個熱鬧喧囂、壓力倍增的世界中,不少孩子感到孤獨與寂寞,有些孩子甚至產生厭世和輕生的念頭。
有時我感覺失落/感覺自己像一顆草/有時我陷入空虛/可我不知道為什么/時光流走了/而我依然在這兒/我已掉進深深的旋渦……我們永遠是這美麗世界的孤兒……
這是周子旺最喜歡的一首歌的歌詞,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內心世界。人們常用“無憂無慮”形容少年兒童的心理狀態(tài),然而,大量臨床數(shù)據表明:孩童罹患抑郁癥的比例不亞于成人,未成年人出現(xiàn)抑郁癥狀的比率逐年攀升。在中國的許多大城市,20%的少年兒童出現(xiàn)過抑郁癥狀,其中有近兩成孩子患有重癥抑郁,需要接受臨床藥物治療。
像周子旺這樣,寄宿學校中的單親家庭孩子,屬于兒童抑郁癥的高發(fā)人群。一般來說,孩子感到情感缺乏的時候,就容易有被遺棄和拒絕的極端想法,從而產生焦慮恐懼,更加膽小內向;當缺少知心朋友、傾訴對象和心靈監(jiān)護人時,一點點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就會在孩子心中埋下抑郁癥的種子。
我請周子旺說一說父母在一起的生活,他卻不知不覺地將話題繞到“控訴媽媽”上來。比如:“爸爸以前對我很好,那段日子是最快樂的,媽媽總是跟爸爸吵架,也不讓我去看爺爺奶奶……”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自責,他覺得爸爸媽媽離婚、爺爺奶奶不再關心自己,都是因為自己不夠乖、不夠好、惹得大人生氣……
在斷斷續(xù)續(xù)的傾訴中,他總是無意識地轉動自己的衣扣。我感覺到這個孩子在經歷著極大的孤獨與不安全感,但是,他又渴望宣泄,期盼著從這種可怕的情緒漩渦中脫離出來。
我決定給他催眠治療,他漸漸愿意把壓抑已久的感受發(fā)泄出來。在幾次治療中,他都在控訴、謾罵、哭泣與尖叫中發(fā)泄。發(fā)泄完之后,周子旺輕輕哭了。他抽泣的時候,仍在不斷地自責——他幼小的心靈是極度分裂的,一方面他希望找到一個媽媽那樣的“替罪羊”,把一切的過錯都丟給她;另一方面他內心深處又覺得自己是罪魁禍首。
在治療過程中,我通過詢問“你覺得哪些時刻你被拋棄了”,來釋放他累積已久的負面情緒,讓他意識到自己內心那些潛在的、在沖突中被隱藏的感受,然后教給他正確的“歸因方式”,教他調整自己的情緒,認識到許多事情的起因是復雜多元的,讓他不再自責、自我壓抑。
對孩子的輔導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改變與孩子相處的方式,給予孩子更有力的心理支持。我跟周子旺媽媽交流,深深地理解她的傷痛,因為在前段婚姻中受傷很深,每當孩子談起爸爸,她都告訴孩子,他的爸爸很壞,很不負責任。時間久了,孩子竟然再也不提爸爸。但無論如何,她必須有所改變才行,我告訴她:
“在常年工作中,我見到過兩類在單親家庭長大的人。第一類人受到很多傷害卻能泰然處之;第二類人雖然各方面都很成功卻內心非常痛苦。他們的不同之處在于:有沒有一個正面的父母形象,撫養(yǎng)自己的親人能不能容許孩子傾訴出自己的真實感受?!?/p>
她承認說:“是的,我很少允許孩子哭,他表達思念爸爸時,我總說他沒出息,沒骨氣……”
漸漸地,周子旺媽媽明白,無論孩子口頭提與不提,他內心是非??释玫桨职趾蜖敔斈棠痰年P懷。我建議她允許前夫來看望孩子,鼓勵他們之間多一些互動。她也要改變對孩子的態(tài)度,如果她暫時沒法心平氣和地傾聽孩子訴說內心的感受,就允許他用畫畫、唱歌、寫信等方式來宣泄與表達。
周子旺媽媽最終接納了我的建議,她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鼓勵他與父親更多接觸,也真誠認錯,開始為孩子樹立一個正面的父親形象。一段時間之后,周子旺的抑郁癥狀好了許多。周子旺媽媽也學會了教兒子運用正確的“歸因”方法——幫助孩子通過理性分析,意識到父母離婚只是大人的選擇,并不是他的錯。她還盡可能地邀請小朋友一起玩,幫助兒子找到伙伴,周子旺的自信心建立了起來,逐漸擺脫了那種“自我否定、自我定罪”的思維模式,從循環(huán)的失敗陰影和應激的緊張狀態(tài)中走了出來。
半年之后,周子旺的睡眠質量大有改善,個子也開始增長。之后的兩年中,伴隨著物理治療和藥物治療,他的身高已經逐漸增長到正常兒童的水平。
整體而言,男生在小學階段的抑郁比率更高,隨著青春期身體發(fā)育帶來的壓力,到初中階段,會有一些女生出現(xiàn)抑郁癥狀。
孩子的心靈比較脆弱,有時還不能正確看待家庭的變化,家長在離婚或分居、送孩子去寄宿或寄養(yǎng),甚至是搬家、轉學、住院等情況之前,一定要與孩子充分溝通,為孩子預備好來自于親戚、伙伴、老師的情感支持。分離后,家長要密切關注孩子情緒的變化,引導孩子用正向的方式將注意力放在“重逢”而非“孤獨感”上來。
當孩子出現(xiàn)抑郁癥狀時,家長們要處理好自身情緒,做到不遷怒、不焦躁、不將挫敗感歸咎于孩子;家長要避免專制冷漠的作風,精心準備營造一些快樂時光,可用“小禮物”“寫卡片”“交換日記”等方式,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感到父母永遠是世上最疼愛他的人。
如同“情緒感冒”,兒童抑郁癥不容忽視,我們不但要治愈兒童,還要以此為契機改善家庭教育,從人格塑造、性格培養(yǎng)、心理素質、合理期望值等方面來進行調整,提高孩子的情緒免疫力。
臨床案例顯示,與成年人相比,兒童抑郁癥的病程更長,發(fā)作時情感起伏更劇烈,整體的社會功能受損更嚴重,帶給家人和社會極大負擔。所以,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刻不容緩。
抑郁癥一般有外向和內向兩種表達。前者表現(xiàn)為亂發(fā)脾氣、歇斯底里、煩躁不安、攻擊行為等,后者表現(xiàn)為木納遲鈍、郁郁寡歡、興趣減少、自我封閉等。當父母發(fā)現(xiàn)這些表現(xiàn)時,不要輕下結論,要傾聽孩子的想法,把握最佳的時機。
抑郁癥早期的孩子,會向周圍的人求助,求助遇到困難時,孩子才會把自己深度封閉起來。所以,我們要重視孩子“孤獨、泄氣、緊張、心煩”等情緒,通過理解與傾聽,走進孩子心靈的更深之處。如果孩子的抑郁、暴躁、恍惚等不良情緒持續(xù)超過兩周以上,家長就要求助于專業(yè)的心理醫(yī)生,盡快確診并加以干預。
編輯 劉建淑3146063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