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舟橋
再不說說防曬霜,夏天就要過去了。說實話,我也曾堅定地認為作為一個爺們兒涂防曬霜是有失體面的。直到一次海邊度假被曬得渾身通紅、金蟬脫殼(蛻皮)我才成了防曬霜的堅定支持者。
防曬霜會致癌?但凡是個能往身上抹的東西,第一個問題就是:這東西致癌嗎?防曬霜也不例外。這里我們旗幟鮮明地強調(diào)一下:防曬霜不致癌;相反,它可能對預(yù)防皮膚癌有一定幫助。防曬霜的原理很簡單,就是要減少皮膚對紫外線的吸收。為啥要預(yù)防紫外線?因為這玩意兒會增加皮膚癌的發(fā)病率。當然,這不是說只要接觸了紫外線就會得皮膚癌,那人類早從地球上滅絕了。我們這里說的是過度暴露于紫外線之下會增加罹患皮膚癌的可能性。什么才叫“過度”?雖然我們不能給出具體的數(shù)值,但曬日光浴,長時間戶外活動,或是長時間暴露在紫外線燈下都是容易造成過度暴露的危險行為。
防曬霜能防癌!那防曬霜怎么防癌呢?很簡單,涂抹防曬霜之后我們就像穿了一件額外的防護服。這件衣服能夠反射掉紫外線,或者吸收紫外線的輻射傷害。一些含有防曬成分的化妝品還添加了一些抗氧化成分,能夠幫助更快消除皮膚損傷之后產(chǎn)生的自由基?;蛟S你會說,哎呀,那看來防曬霜與我無關(guān)了,因為我是個宅女。相對于成天在海邊曬日光浴的人而言,每日待在室內(nèi)的人罹患皮膚癌的概率確實要小一些。對于她們而言,我們確實更應(yīng)該琢磨怎么讓她們多到戶外運動,而不是什么皮膚癌。但也別高興太早,紫外線的威力要比我們想象得強很多。
在廣告的諄諄教誨下,我們都知道紫外線分為UVA和UVB。但大家也許不知道,這兩者的作用可不一樣。中文不太好記,英文單詞的首字母會便于我們區(qū)分它們的作用:UVA導(dǎo)致Aging(衰老),UVB導(dǎo)致Burning(曬傷)。盡管窗玻璃就能夠抵擋住絕大多數(shù)的UVB,但UVA可是穿透能力很強的。英國曾經(jīng)有科學家把每天開車上下班的白領(lǐng)姑娘拉去測臉上皺紋的分布。理論上這些姑娘每天除了從家走到車里以及從車里走到辦公樓里之外,是沒有直接暴露在陽光直射下的。但科學家們卻發(fā)現(xiàn)她們兩側(cè)臉上的皺紋明顯是靠近側(cè)窗的那側(cè)更多——僅僅是每天上下班那段時間,而且有窗玻璃阻隔,UVA還是能乘虛而入。所以立志于擁抱青春的白富美們對此絕不能馬虎大意。
防曬霜,你用對了嗎?雖然姑娘們應(yīng)該都用過防曬霜,但都用對了嗎?其實如果我們把防曬霜想象成一件很脆弱的貼身套裝,我們就能把它用得恰到好處??偨Y(jié)起來有以下幾點:1.看場合挑“衣服”。如果只是很短時間出門,那挑選SPF值稍低一些的也可以。但如果是去戶外活動或是去海邊玩耍,那至少要用SPF30以上的防曬霜。此外,姑娘們還得注意使用的防曬霜到底是僅防曬(針對UVB)還是既能防曬又抗衰老的,它倆作用還真是有區(qū)別的。2.先穿“衣服”再出門。很多防曬霜都說要提前20~30分鐘使用,而且防曬霜是貼身的衣服,因此即便是有衣物遮蓋的身體部位也應(yīng)該涂抹防曬。3.穿套裝,不是比基尼。很多人用防曬霜的最大錯誤就是用量不夠,能遮住的地方比比基尼還少。要知道防曬霜很大作用是物理防曬,因此一定要根據(jù)說明書用足量。4.脆弱的“衣服”要常補。出汗啊、拿毛巾擦汗或是身體擦碰啊都會讓它效果盡失,因此要記得常換才行。一般而言,如果長期戶外活動的話每兩個小時就得補用一次。最后,身為男人的我覺得有必要借此給廣大男同胞們提個醒:防曬,不單是女人的事。(但備孕中的男性最好遠離防曬霜,選用其他方式防曬。詳見P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