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霞
(沈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00)
?
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靜脈導管血栓及纖維鞘形成的護理研究
郭文霞
(沈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00)
【摘要】目的 探討干預護理對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靜脈導管血栓及纖維鞘形成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中靜脈導管功能不良患者6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比較兩組對比兩組患者血栓及纖維鞘的形成和再形成率以及并發(fā)癥情況。結果 對照組的血栓及纖維鞘的形成和再形成率分別為78.13%和62.50%,研究組的血栓及纖維鞘的形成和再形成率分別為43.75%和28.13%,且具有明顯差異(χ2=6.286,P<0.01)。結論 對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的患者進行診斷導管血栓及纖維鞘形成的干預護理是十分必要的,其能有效降低導管血栓及纖維鞘的形成狀況、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病率,提高透析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
【關鍵詞】腎病血液透析;導管血栓;纖維鞘;護理;效果
血液透析患者逐年增加,近年來,對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是“生命線”。但由于患者組與年齡,糖尿病,肥胖,和越來越多的現(xiàn)象,如血管硬化,在越來越難建立動靜脈瘺。對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瘺是不成立的,長期留置導管的通道中心是重要的血管通路,已廣泛應用于臨床[1-2]。但導管功能障礙導致導管血栓形成和纖維鞘的形成,從而嚴重影響TCC血液凈化效果,使用壽命和患者的生存時間[3]。本次研究選取了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中靜脈導管功能不良患者64例,針對其出現(xiàn)導管血栓及纖維鞘的原因進行了干預護理,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中靜脈導管功能不良患者64例,其中男44例,女20例。年齡43~76歲,平均年齡(57.8±7.6)歲;病程8~27年,平均(14.7±6.6)年;透析1~10年,平均(4.2±2.9)年;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每組32例。其中對照組男21例,女11例;研究組男23例,女9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史病程、治療方案等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使用seldinfer導管技術,使用導管permcath聚酯(袖)雙腔導管。方法:64例導管使用局部麻醉下進行,頸內靜脈置管取胸鎖乳突肌內緣與喉結水平線交點處作為穿刺點。股靜脈穿刺點2 cm的腹股溝韌帶下方,股動脈內。每周透析2~3次,每次透析3~4 h。
1.2.2護理方法。對照組:不采用針對血栓及纖維鞘形成的干預護理;研究組:血栓形成和護理干預纖維鞘,護理方法如下:①嚴格無菌操作。在導管的護理人員應嚴格按照自己的設備要求,用于無菌加工。②加強患者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③溶栓治療的護理。告訴患者對阿司匹林的合理使用,減少血栓的發(fā)生率,對有血栓形成的患者,應立即溶栓治療。④維護環(huán)境治理。醫(yī)務人員應保持血液透析室的空氣新鮮,床單的清潔和舒適的溫度水平。同時應囑咐患者注意個人衛(wèi)生,適度的鍛煉,預防感冒,提高身體的抵抗力。
1.3觀察指標:患者血栓及纖維鞘的形成和再形成率,感染、出血、導管皮下隧道扭轉和導管打折等并發(fā)癥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ASS21.0軟件,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和Mann-Whitney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差異。
兩組血栓和纖維鞘形成和再形成率如表1所示的患者。的纖維鞘,血栓形成9例,10例纖維鞘和團隊,共14例,發(fā)生率43.75%;5例血栓復發(fā)7例,纖維鞘,血栓形成,和纖維鞘再一次,共9例,發(fā)生率為28.13%。血栓的對照組16例,纖維鞘22例,血栓形成和纖維鞘,共25例,發(fā)生率78.13%;8例,又有血凝塊的纖維鞘18例,血栓形成,和纖維鞘20例發(fā)病總數(shù)62.50%次。結果表明,團隊的發(fā)生率和再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有兩組數(shù)據(jù)之間的明顯的差異(χ2=5.287,P<0.01)。進行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減少血栓形成和纖維鞘的患者所出現(xiàn),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臨床療效的影響,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栓及纖維鞘的形成和再形成率情況
時間的延長,透析患者組的年齡,糖尿病,肥胖患者,越來越多的現(xiàn)象,如血管硬化,在越來越難建立動靜脈瘺。使中心的長期留置導管的應用越來越頻繁,以及患者的疾病,導管功能障礙,透析或血液反流在導管內注射肝素的缺乏,以及許多其他因素使導管血栓形成和纖維鞘逐年增加發(fā)病率。這些都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療效果。根據(jù)這項研究,纖維鞘導管血栓形成的原因,對血液透析并發(fā)癥的疾病的原因,制定了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方案,通過對組和對照組,兩組的臨床資料分析,說明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干預的重要性。本研究顯示對照組的血栓及纖維鞘的形成和再形成率分別為78.13%和62.50%,研究組的血栓及纖維鞘的形成和再形成率分別為43.75%和28.13%,研究組形成率要低于對照組,且組間具有明顯差異;研究組的并發(fā)癥情況明細優(yōu)于對照組,且具有明顯差異(χ2=6.286,P<0.01)。
綜上所述,對腎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的患者進行診斷導管血栓及纖維鞘形成的干預護理是十分必要的,其能有效降低導管血栓及纖維鞘的形成狀況、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病率,提高透析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周建平,鄭淑瑛,瞿盈盈.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靜脈導管血栓形成的觀察和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1,2(10):167-168.
[2] 山廣宏,隋紅霞,張穎.血液透析患者中長期留置中心靜脈導管血栓形成的觀察和護理[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1,19(32):3206-3207.
[3] 李思.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瘀證與內皮功能相關性的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4-02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