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治仁
(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分公司)
淺談盾構側穿水庫施工要點
盧治仁
(中鐵四局集團有限公司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分公司)
盾構施工是地鐵隧道施工的常用方法之一,盾構施工常遇到側穿較大水域情況,可能導致隧道漏水、冒頂、涌砂等風險,類似可借鑒的工程較少。結合昆明地鐵1號線支線側穿白龍?zhí)端畮鞛槔?,對盾構側穿水庫等較大水域施工措施進行分析,為類似側穿水庫的盾構施工提供參考資料和施工依據。
隨著城市密集度的提高,地面可利用空間越來越少。因此,如何更有效利用地下空間已成為當今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課題,采用盾構法來開發(fā)地下空間則是最佳選擇之一。最早進行研究的是法國工程師M.I.布律內爾,他由觀察船蛆在船的木頭中鉆洞,并從體內排出一種粘液加固洞穴的現象得到啟發(fā),在1818年開始研究盾構法施工,并于1825使用盾構建造世界上第一條水底隧道(寬11.4m、高6.8m)。經過兩次被河水淹沒,困難重重,才于1843年完工。目前盾構法施工隧道施工技術在我國已日趨成熟,本文主要研究中鐵裝備××型盾構機側穿水庫施工技術。
根據線路總體走向,白白區(qū)間左線部分位置(對應里程ZDK3+545~ZDK3+750處)將近距離側穿白龍?zhí)端畮?,最小距離僅為9.89m,白龍?zhí)端畮旆€(wěn)定水位比隧道內軌面高9m,盾構掘進施工風險較大,可能導致隧道漏水、涌水涌砂等風險。
圖1 白龍?zhí)端畮?/p>
圖2 盾構區(qū)間側穿白龍?zhí)端畮炱矫鎴D
側穿水庫區(qū)域內,對應掘進地段從上至下依次為:
(1)1填土,層厚3m;
(4)1-3粘土,層厚1~3m;
(4)4-3粉土,層厚2.3~5.2m;
(4)5-3粉砂,層厚3~6.2m。
根據對現場地質水文的詳細研究,選擇三重管高壓旋噴樁對盾構穿越土體進行加固,可提高地基的抗剪強度,改善地基土的變形性能,且具有良好的土體防滲、止水的效果,工序為:旋噴樁加固土體→加固土體等強→取芯驗證→盾構穿越。
3.1 旋噴樁加固
為保證盾構機順利通過白龍?zhí)端畮旒庸虆^(qū)域,防止隧道內涌水、涌砂現象的發(fā)生,對該區(qū)域土體進行加固處理,形成連續(xù)的止水帷幕,保證土體穩(wěn)定。
加固范圍:側穿水庫區(qū)域隧道靠近水庫一側為隧道結構邊外擴5m,另一側與右線隧道相鄰,其遠離水庫隧道主體結構側外各擴3m加固(見圖3)。旋噴樁樁徑:800mm,樁中心間距:600mm,搭接長度200mm(見圖4)。
對加固范圍內的土體的水泥摻量據現場試驗確定,在粉砂粉土中旋噴樁的水泥摻量采用25~30%可達到良好的加固效果,取芯試驗驗證加固的土體有很好的均質性、自立性,28d無側限抗壓強度均大于1MPa,滲透系數小于10-8/cm/sec。通過加固處理后,可良好的阻斷水庫水源的滲水通道,既能保證盾構掘進的施工安全,又能保證后期地鐵運營安全。
3.2 盾構施工
盾構在穿越水庫區(qū)域時主要需控制好盾構姿態(tài),避免盾構大幅糾偏、上浮、叩頭等現象發(fā)生;必須保持盾構開挖面的穩(wěn)定,防止欠壓、過壓推進,嚴格控制螺旋出土器出土量與盾構推進速度間的相互關系,防止過量出土或出土不足等現象發(fā)生;同步注漿要足量、及時,同時做好二次注漿;注意盾構在曲線上推進及盾構糾偏。具體采取以下幾項指標進行控制:
圖3 側穿水庫處斷面圖
圖4 旋噴樁大樣圖
3.2.1 土倉壓力
在盾構到達水庫加固區(qū)前,實地測量覆土厚度,結合管片超前量,推算盾構在水庫加固區(qū)域每一環(huán)管片的實際埋深,并對照地質勘察報告計算實際的水土壓力;在計算當前環(huán)的土壓時,應特別注意盾構機長度,施工時明確刀盤、盾尾到達加固區(qū)與離開加固區(qū)對應的實際管片環(huán)號,以便適時調整土倉壓力。初始買啥9m土壓力設定為0.8bar,根據覆土及時調整。
3.2.2 螺旋機
盾構穿越水庫加固區(qū)更容易發(fā)生螺旋機噴水噴泥現象。因此,螺旋機的開口率適當降低,以能滿足出土要求即可。同時,為防止螺旋機噴水噴泥對施工帶來影響,需提前準備污水泵、鐵鍬、編織袋、小土斗等工具與材料,保證即使螺旋機涌水,也能夠迅速處理噴涌的泥漿、泥沙,確保安全文明施工。
3.2.3 掘進速度
盾構機穿越水庫加固區(qū)時,宜快速均勻推進,推進速度控制在30~40mm/min之間。
3.2.4 同步注漿
同步注漿量根據設計計算要求為5.5方/環(huán),且注漿壓力在0.25MPa以內;還須將漿液稠度降到11cm以內,在保證注漿順暢的同時,減小漿液對管片所產生的浮力。對于同步注漿的配比,應視盾構機注漿系統(tǒng)的實際情況增加水泥用量,保證同步注漿漿液較快凝固,在隧道外圍迅速形成有效的隔水圈。
3.2.5 管片拼裝
使用管片模式進行管片拼裝時,防止縮回千斤頂使得盾構機后退,引起盾構機前方土體損失。同時,應注意止水條粘貼牢固,提高拼裝質量,特別是管片背面,不得有破損,杜絕因管片拼裝不當帶來滲漏水。
3.2.6 二次注漿
根據隧道沉降與位移的實際測量情況,使用二次注漿,選擇變形趨勢的同方向管片注漿孔進行補漿,注漿量為0.5~1.5方/環(huán)不等,注漿壓力控制在0.35MPa內,防止劈裂加固區(qū)內的土體。二次注漿的漿液配比為:水泥:水=10:7,當管片滲漏水或滴水時需采用1:1雙液漿,可改善滲漏水情況。二次注漿的跟進位置應控制在當前環(huán)后5環(huán)以外:①防止造成盾尾刷的損壞;②防止竄漿。
3.2.7 盾尾注脂
每環(huán)先注脂后掘進,掘進過程中設置為自動打脂,間歇時間為200~300s,如遇漏水漏漿則改為手動,盾尾油脂的注入應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確保盾尾處不漏水。如有漏漿情況發(fā)生,為加強盾尾密封效果,即在每一環(huán)管片與盾尾之間填塞海綿或棉被封堵。
在盾構側穿水庫期間,應加強施工測量與監(jiān)測。除常規(guī)項目外,還應每天進行一次隧道沉降與位移測量,以便及時補充注漿。其次,應在水庫岸邊有代表性的地方加強地表監(jiān)測頻率,每環(huán)一測,遇有沉降突變情況,立即反饋,以便隨時二次注漿。盾構完成穿越后,視地面沉降穩(wěn)定情況逐漸降低監(jiān)測頻率。當沉降監(jiān)測結果顯示,地面的沉降達到或超過警戒值后,應立即進行二次注漿,使地面沉降穩(wěn)定;注漿過程中同步進行地面監(jiān)測,杜絕地面隆起超限。
根據昆明地鐵一號線支線盾構側穿水庫施工情況,總結出其施工經驗,確保盾構推進的安全質量符合預控范圍,為類似工程境提供參考依據,保證地鐵工程的順利進行。
[1]周文波.盾構法隧道施工技術及應用,2004:1~5.
[2]陳偉.盾構到達復雜環(huán)境區(qū)域時的施工技術措施.建筑施工,2012(03).
U455.43
A
1004-7344(2016)07-0158-02
2016-2-20
盧治仁(1977-),男,助理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項目管理及營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