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晚睡姐姐
?
情感·愛情
愛不應(yīng)該被浪費
文/晚睡姐姐
朋友的女兒在西安上大學(xué),于是他們家每天就多了一個節(jié)目,孩子媽上網(wǎng)查看西安當(dāng)?shù)氐臍鉁?,然后給女兒打電話:“明天降溫了,你要想著把絨褲穿上?!被蛘撸斑@幾天升溫,少穿點?!?/p>
她時時根據(jù)季節(jié)、氣候的變化通知女兒增減衣物及安排生活。
朋友對此十分之不解兼氣憤,“她傻嗎?她冷不知道穿衣服?”十幾歲就離家求學(xué)的他,習(xí)慣了什么事情都自己安排,見不得這種“愛到把你當(dāng)白癡”的行為?!爱?dāng)年沒有電話,寫封信半個月能到,要是等著我媽告訴我天冷加衣,早就凍死了。”
孩子他媽也是我的好朋友,典型的賢妻良母。我很理解她那份天可憐見的母親情懷。在母親心中,孩子永遠是小時候那笨拙的樣子,離不開父母的關(guān)照。
她忘了女兒已經(jīng)在慢慢長大,變得不再那么需要父母?;蛘卟皇峭耍枪室獠蝗ミ@樣想。
因為如果是這樣,她會感到自己失去了某些價值。找不到自己在這個家庭,甚至世界上的定位。
對于孩子正在逐漸獨立這種事,父母常常比孩子更不愿意承認。
隨著人到中年,身邊陸續(xù)有朋友的孩子開始離家去求學(xué)。你以為離開父母惶恐的是孩子嗎?不,是父母。經(jīng)常是孩子已經(jīng)加入了火熱的大學(xué)生活,交新朋友,熟悉新環(huán)境,忙得不亦樂乎,而父母卻無限失落。
聽到很多父母這樣說:孩子到外地上大學(xué),突然閑下來不知道干什么。習(xí)慣了整天圍著一個孩子轉(zhuǎn),習(xí)慣了緊張的高三,孩子一離開,生活頓時失去了意義。
我還有個朋友,每天定時定點的給上大學(xué)的孩子打電話、視頻,無論他正在打球、吃飯或者社團開會,都必須要接。時間長了,孩子嫌煩,匆匆說話幾句就掛。她就特別傷心,覺得孩子不懂事,不孝順。
她的愛變成了一種負擔(dān),讓孩子避之不及。而她卻不自知,因為她的愛洶涌澎湃、偉大神圣,不容任何人質(zhì)疑。
以前曾經(jīng)有位失戀的姑娘找我做情感咨詢,她說:“我想不通,他為何要和我分手,我對他這么好?!?/p>
好到什么程度?舉個例子說明下。
“比如,”她說:“早晨起來我把牙膏都給他擠上,水倒好,就差直接給他刷了?!?/p>
是夠好的了。但下一個問題接踵而來:為何要對他這么好?
女人在愛情上的表現(xiàn),常常是有著悠久的想象歷史。在她的想象和設(shè)計中,一個完美、體貼入微的女友要把一切做到極致,就像某個電影中溫馨一刻:斯人正在睡熟,廚房里,飄來煎蛋的清香,洗手間里,潔白的牙刷上整齊的牙膏和一杯清水。
醒來的人睡眼惺忪,走出房間,看到這一幕,心里該有多么感動。想到這,她自己先被感動了。
男人到底需不需要一個把自己看成殘疾,連擠牙膏這等小事都要代勞的女友?她用自己失敗的實踐證明了:不需要。戀愛中更重要的是情感和精神的契合,而不是事無巨細,統(tǒng)統(tǒng)伺候到位,那是奴隸,或者保姆,不是女朋友。
偶爾來一次,還算是情趣,如果總是這么愛心泛濫,則需要檢討自己了:你的愛,對方真的需要嗎?
媽媽每天提醒孩子增衣減衣,女友讓自己的男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樣的愛,總是打著對方需要的旗號,但仔細想想,不是對方需要,而是自己需要。都為了滿足自己內(nèi)心的幻想、占有欲,或者恐慌。
很多失掉了自己的人這樣浪費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愛,把愛給到了對方最次等的需要上,然后又因為對方?jīng)]有同等的回報而傷心。他們無端端把最寶貴的東西隨便拋灑,卻令這愛兩端的人都感到窒息。
人間有小情也有大愛。小情悅己,大愛才悅?cè)?。無論是父母與孩子之間,還是戀人之間,小情終將要被大愛所替代,因為只有放彼此到更博大的世界中,賦予愛以自由、平等和尊重,愛才能走得更長遠。
真誠地付出,真心地相愛,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愛,值得珍惜,而不應(yīng)該被浪費。
真正的愛是不吝嗇,但也絕不泛濫。愛的正當(dāng)時,愛得恰恰好,那是一種比情感層次更高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