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鳥籠產業(yè)”精準扶貧助民增收
山東省即墨市移風店鎮(zhèn)大歐村手藝人手工制作的“鳥籠”是“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該村立足村情,精準發(fā)力,把“非遺鳥籠”變財富,走出了一條把“非遺鳥籠”做成致富產業(yè)的“精準扶貧”新路子,全村460多戶村民有320多戶手工制作“非遺鳥籠”,全村每年手工制作“非遺鳥籠”40多萬個,因為純手工制作,樣式精美,用料精致,如今已搭上了互聯(lián)網(wǎng)快車,形成了“原料批發(fā)、手工制作、快遞經銷”的產業(yè)化經營模式,“非遺鳥籠”供不應求,暢銷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等全國各地,每個單價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全村“非遺鳥籠”年收入達到2000多萬元。
在這個村子,有一位叫吳金昌的加工鳥籠手藝人,他現(xiàn)在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歐鳥籠”傳承人。從當初只會做最普通的鳥籠,到現(xiàn)在可以按鳥的種類、習性、活動范圍制作適合不同鳥的特殊籠子,吳金昌已經學會了十幾種類型的鳥籠制作方法。如今,吳金昌制作的鳥籠搭上互聯(lián)網(wǎng)快車,每年制作1000多個精美鳥籠,全部銷往全國各地。
(李云克 山東省即墨市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