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陳其勇,宓捷波,李淑靜,趙孔祥,葛含光,陳文碩,崔穎,曲鵬(天津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動植物與食品檢測中心,天津300461)
進口葡萄酒理化指標及殘留污染物監(jiān)控研究
王飛,陳其勇*,宓捷波,李淑靜,趙孔祥,葛含光,陳文碩,崔穎,曲鵬
(天津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動植物與食品檢測中心,天津300461)
選取了9個國家24種進口葡萄酒,對其理化指標及殘留污染物進行分析檢測。抽檢的24批次葡萄酒結果表明,普通理化指標檢測結果為:酒精度在8°~15°之間,甲醇含量為0~190 mg/L,二氧化硫的含量在61.9 mg/L~237.8 mg/L;重金屬檢測結果為:Cu、Pb等指標為未檢出,F(xiàn)e的殘留量在0.56mg/L~4.91mg/L;有害污染物檢測結果為: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等3種塑化劑均為未檢出;食品添加劑檢測結果為:選取的誘惑紅、莧菜紅等8種色素均未檢出,防腐劑苯甲酸的殘留量為未檢出,山梨酸的殘留量為6mg/L~159mg/L;菌落數(shù)等微生物檢測指標均為未檢出。
葡萄酒;理化指標;污染物;監(jiān)控
天津口岸作為全國進口葡萄酒的主要口岸之一,經其入境的產品主要來源為:法國、澳大利亞、阿根廷、美國、西班牙、智利等國家,在天津口岸進口葡萄酒的構成中,干紅占據的比例最大,其次為干白等。為了更好地發(fā)揮技術保障作用,確保進口葡萄酒的質量安全,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加快構建天津口岸進口葡萄酒商品的立體檢驗檢疫工作模式,保證進口葡萄酒安全,扶持葡萄酒貿易產業(yè)發(fā)展,進一步健全進口葡萄酒市場的監(jiān)管與服務功能,食品實驗室對進口葡萄酒進行了抽樣,并對其理化指標及殘留污染物進行了分析檢測,檢測結果表明,樣品在甲醇、二氧化硫、重金屬、色素、塑化劑、防腐劑等方面均為合格。
1.1樣品抽樣
選取法國、澳大利亞、意大利、阿根廷、美國、西班牙、智利、南非、德國9個國家的24種進口葡萄酒,類型涉及干紅、干白、起泡酒,葡萄品種涉及夏多內、馬爾貝克、卡本妮、蘇維翁、雷司令、西拉、赤霞珠等。
1.2主要試劑及儀器
山梨酸、苯甲酸、誘惑紅、胭脂紅、莧菜紅、新紅、檸檬黃、日落黃、亮藍、靛藍、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NP)、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DBP)、Cu、Pb、Fe等標準品購于Dr.Eh公司;甲醇、乙腈為色譜純試劑;水為Milli-Q系統(tǒng)純化水;其他未特殊說明的試劑均為分析純。
7890A-5975C氣相色譜-質譜儀(GC-MS)、7890A氣相色譜儀(GC):Agilent;Acquity UPLC液相色譜儀:Waters;ICE3500原子吸收光譜儀:Thermo。
1.3方法
1.3.1酒精度
酒精度的測定參考了標準GB/T 5009.48-2003《蒸餾酒與配制酒衛(wèi)生標準的分析方法》[1],采用的是比重計法。將蒸餾后的試樣倒入量筒中,觀察其中酒精計與液面交接處的刻度,同時測定溫度,經過計算,可得葡萄酒的酒精度。
1.3.2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的測定參考了標準GB/T 5009.34-2003《食品中亞硫酸鹽的測定》[2],亞硫酸和食品中的醛、酮和糖相結合,以結合型的亞硫酸存在于食品中。葡萄酒加四氯貢鈉后,測定值隨放置時間增加,72 h后達到最大值。
1.3.3重金屬
Fe、Cu的測定參考了標準GB/T 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3],將處理后的試樣導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中,在乙炔-空氣火焰中,試樣中的鐵、銅被原子化,基態(tài)原子吸收特征波長的光,吸收量與原子濃度成正比,測其吸光度,即可求得Fe、Cu的含量。
Pb的測定參考了標準GB 5009.12-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鉛的測定》[4],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將葡萄酒樣品在水浴上蒸去酒精,于電熱板上先蒸發(fā)至一定體積后,加硝酸-高氯酸消化完全后,轉移、定容于50 mL容量瓶中,經萃取后直接進樣測定。
1.3.4甲醇
甲醇的測定參考了標準GB/T 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3],采用氣相色譜法,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
1.3.5塑化劑
DINP的測定參考了標準SN/T 3147-2012《出口食品中鄰苯二甲酸酯的測定》[5],將葡萄酒樣品以乙腈提取,氮吹,以正己烷定容,氣相色譜-質譜法進行測定。
DEHP和DBP的測定參考了標準GB/T 21911-2008《食品中鄰苯二甲酸酯的測定》[6],葡萄酒樣品以正己烷進行提取,氣相色譜-質譜法進行測定。
1.3.6細菌
細菌總數(shù)、大腸菌群、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志賀氏菌的測定分別參考了GB 4789.2-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菌落總數(shù)測定》[7]、GB 4789.3-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大腸菌群計數(shù)》[8]、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沙門氏菌檢驗》[9]、GB 4789.10-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金黃色葡萄球菌檢驗》[10]、GB 4789.5-201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志賀氏菌檢驗》[11]。霉菌、酵母菌的測定參考了GB 4789.15-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霉菌和酵母計數(shù)》[12]。
1.3.7色素
誘惑紅的測定參考了標準SN/T 1743-2006《食品中誘惑紅、酸性紅、亮藍、日落黃的含量檢測高效液相色譜法》[13],胭脂紅、莧菜紅、新紅、檸檬黃、日落黃、亮藍、靛藍的測定參考了GB/T 5009.35-2003《食品中合成著色劑的測定》[14],將葡萄酒樣品加熱去除乙醇后,以聚酰胺吸附方法進行前處理,液相色譜法進行測定。
1.3.8防腐劑
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測定參考了標準GB/T 5009.29-2003《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測定》[15],葡萄酒樣品通過水浴加入去除乙醇,用氨水調節(jié)pH約為7,過濾后用液相色譜儀進行檢測。
我們按照檢測項目的性質(理化、殘留物、微生物、添加劑),對檢測結果數(shù)據進行了分類匯總,詳細數(shù)據見表1。
2.1普通理化指標結果討論
從24批次葡萄酒的抽檢結果可以看出,酒精度在8°~15°之間,其中起泡酒的酒精度偏低,在8°左右。根據GB 15037-2006《葡萄酒》[16]葡萄酒的酒精度不能低于7.5°??芍?,抽檢的24批次葡萄酒酒精度均在合格范圍內。
在葡萄酒釀造過程中,葡萄皮中的果膠可在果膠酶或熱能的作用下分解生成甲醇,而且過多的雜菌和微生物都可能產生較多的甲醇和雜醇。從結果來看,16批次干紅葡萄酒中甲醇含量在80 mg/L~190 mg/L之間,6批次干白葡萄酒中甲醇含量在0~60 mg/L之間,2批次甜白起泡酒的甲醇含量分別為40 mg/L和120mg/L??梢姼砂灼咸丫浦屑状己恳陀诟杉t葡萄酒。這一點在GB 15037-2006《葡萄酒》[16]中也有體現(xiàn),其中規(guī)定干紅葡萄酒中甲醇含量的限量為400 mg/L,干白、桃紅葡萄酒中甲醇含量的限量為250 mg/L。二氧化硫同樣是在葡萄酒釀造過程中不可避免產生的物質,同時出于防腐滅菌和抗氧化的考慮,也會人為添加硫代硫酸鈉,分解產生二氧化硫。從24批次葡萄酒的檢測結果可以看出,二氧化硫的含量在61.9 mg/L~237.8 mg/L之間,其中白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較高,抽檢的8批次樣品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均在90 mg/L以上,尤以產自法國的芝路古堡貴腐甜白葡萄酒(2010年)含量最高,為237.8 mg/L。根據GB 2758-201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發(fā)酵酒及其配制酒》[17]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限量為250 mg/L,是以該樣品中二氧化硫含量仍在合格范圍內。
表1 葡萄酒物化指標檢測結果Table 1 The results of physical-chemical indicators in grape wine
2.2有害殘留物結果討論
重金屬殘留將影響葡萄酒的品質。我們測定了抽檢的24批次葡萄酒中Fe、Cu、Pb 3種金屬的殘留量。結果表明,Cu(檢測低限0.5 mg/L)、Pb(檢測低限0.05 mg/L)均為未檢出;而除去13#樣品Fe的殘留量為未檢出(檢測低限0.5 mg/L)之外,其余23批次樣品中Fe的殘留量在0.56~4.91 mg/L之間。GB 15037-2006《葡萄酒》[16]中規(guī)定,葡萄酒中Cu的殘留限量為1 mg/L,Pb的殘留限量為0.2 mg/L,F(xiàn)e的殘留限量則為8 mg/L。從來源來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在葡萄生長過程中土壤中可能會殘留的少量Pb、Fe、Cu,最終可能累積在葡萄果實中;另外在葡萄酒釀造過程中,容器中可能會殘留少量的Fe、Cu。由此不難理解,葡萄酒中Fe的殘留限量要遠高于Cu和Pb。
2.3化學污染物結果討論
是否含有塑化劑是把關葡萄酒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從數(shù)據結果來看,24批次葡萄酒樣品中,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NP)、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DBP)3種塑化劑的含量均為未檢出,檢測低限分別為0.3、1.5、1.5 mg/L。由于酒精能夠溶解塑化劑,因此,在葡萄酒釀造及運輸過程中避免使用塑料容器,是保證葡萄酒質量的關鍵因素。
2.4食品添加劑及微生物結果討論
色素和防腐劑是食品添加劑中極具代表性的兩種。我們測定了24批次抽檢樣品中包括誘惑紅、胭脂紅、莧菜紅、新紅、檸檬黃、日落黃、亮藍、靛藍在內的8種色素殘留和包括苯甲酸、山梨酸在內的2種防腐劑殘留。結果表明,在24批次抽檢樣品中色素殘留和苯甲酸殘留的檢測結果均為未檢出;在5#、9#、21#、23#、24#樣品中,山梨酸殘留的含量分別為108、145、149、6、159 mg/L,其中5#、9#、21#、23#樣品均為白葡萄酒,24#樣品為紅葡萄酒。其余樣品中山梨酸殘留的含量均為未檢出,檢測低限為2 mg/L。
葡萄酒是在菌類發(fā)酵的作用下釀造而成的,在陳釀階段會加入過量的糖,終止發(fā)酵。我們測定了24批次抽檢樣品中細菌總數(shù)、致病菌(大腸菌群、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霉菌、志賀氏菌)和酵母菌的菌落數(shù),結果均為未檢出。
此次對葡萄酒抽樣檢測,我們對來自9個國家的24批次樣品進行了10大類24個項目次的分析檢驗。檢測結果表明,24批次葡萄酒的酒精度在8°~15°;甲醇含量在0~190 mg/L;二氧化硫的含量在61.9 mg/L~237.8 mg/L;Cu、Pb為未檢出,F(xiàn)e的殘留量在0.56 mg/L~4.91 mg/L;3種塑化劑為未檢出;8種色素均為未檢出;苯甲酸的殘留量為未檢出;山梨酸的殘留量為6 mg/L~159 mg/L;菌落數(shù)均為未檢出;樣品在二氧化硫、甲醇、重金屬、色素、塑化劑、防腐劑等方面均為合格。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 5009.48-2003蒸餾酒與配制酒衛(wèi)生標準的分析方法[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 5009.34-2003食品中亞硫酸鹽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 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GB 5009.12-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鉛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SN/T 3147-2012出口食品中鄰苯二甲酸酯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 21911-2008食品中鄰苯二甲酸酯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7]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GB 4789.2-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菌落總數(shù)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
[8]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GB 4789.3-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大腸菌群計數(shù)[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
[9]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沙門氏菌檢驗[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
[10]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GB 4789.10-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金黃色葡萄球菌檢驗[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
[1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GB 4789.5-201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志賀氏菌檢驗[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
[1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GB 4789.15-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微生物學檢驗霉菌和酵母計數(shù)[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
[1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SN/T 1743-2006食品中誘惑紅、酸性紅、亮藍、日落黃的含量檢測高效液相色譜法[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6
[1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 5009.35-2003食品中合成著色劑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
[1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 5009.29-2003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
[1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 15037-2006葡萄酒[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17]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GB 2758-201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發(fā)酵酒及其配制酒[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3
Monitoring Research on Physical-chemical Indicators and Residual Contaminants of Imported Grape Wine
WANG Fei,CHEN Qi-yong*,MI Jie-bo,LI Shu-jing,ZHAO Kong-xiang,GE Han-guang,CHEN Wen-shuo,CUI Ying,QU Peng
(Plants Animals and Foods Inspection Center,Tianjin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Tianjin 300461,China)
The physical-chemical indicators and residual contaminants of 24 kinds of imported grape wine from 9 different countrie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alcohol were at 8°-15°;methanol content were in 0-190 mg/L;sulfur dioxide levels were in 61.9 mg/L-237.8 mg/L;Cu,Pb were not detected,residues of Fe were in 0.56 mg/L-4.91 mg/L;three kinds of plasticizing agent were not detected;8 kinds of pigments were not detected;benzoic acid residues was not detected;sorbic acid residues was 6 mg/L-159 mg/L;colonies were not detected in the sampling of 24 batches of wine.
grape wine;physical-chemical indicators;residual contaminants;monitoring
10.3969/j.issn.1005-6521.2016.10.028
國家質檢總局科技計劃項目(2014IK126)
王飛(1986—),女(漢),助理工程師,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農獸藥及食品添加劑多殘留檢測技術研究。
*
陳其勇(1978—),男,高級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農獸藥及食品添加劑多殘留檢測技術研究。
2015-04-15